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正>避暑山庄北宫墙外狮子沟北,矗立着两座藏式建筑,一座是普陀宗乘之庙,一座是须弥福寿之庙。前者仿布达拉宫,后者仿扎什伦布。这两座建筑体量宏伟,气派非凡,以独特的风格,为避暑山庄平添了许多景色,让游人叹为观止。它们分别完成于乾隆三十六年和四十五年,这时正是清朝的全盛时期,在人力物力上自然不成问题,但在这个时候,在这个地方,建造这样两座建筑,其初衷却不是为留供后人观览,而是有着一定的政治意图,为一定政治目的服务。这要从乾隆经营西藏说起。

  • 标签: 驻藏大臣 乾隆 达赖喇嘛 准噶尔 西藏政局 政治目的
  • 简介:浙江德清莫干山海拔700多米,素有“清凉世界”之称。莫干山满山秀林翠竹,到处流水潺潺,“白日不用扇,晚上把被盖”。在那里避暑可享受“竹经清风涤烦暑”之妙。江西庐山东涉鄱阳湖,北临长江,风行水上,气候宜人。7月平均气温仅226℃。庐山自古有“匡庐瀑布...

  • 标签: 避暑胜地 莫干山 承德避暑山庄 月平均气温 河南鸡公山 气候宜人
  • 简介:避暑山庄曾为清朝北巡行宫的中心和清中叶的第二政治中心,有着重要的政治、民族和军事内涵。避暑山庄和常山峪行宫等行宫的修建,与清帝北巡和木兰围场的建立密不可分。有关避暑山庄的研究颇多,但将避暑山庄与北巡途中的其他行宫进行比较的研究及相关著述则较少。本文通过对避暑山庄与当时北巡路线固定后,多次途经的规模较大的常山峪行宫之建筑格局、北巡驻跸时间和次数及皇帝日常政务处理,以及这两座行宫的兴建、行宫运作、理政活动及驻兵等情况进行比较,以此角度,浅析两行宫功用和地位的微妙变化,从而试探两行宫之间的转换关系和兴衰变化。而随着道光朝之后木兰秋狝的取消,加上内忧外患,财政拮据,避暑山庄和常山峪行宫等一道衰落。

  • 标签: 避暑山庄 常山峪行宫 木兰秋狝 驻跸
  • 简介:1959年9月18日,《人民日报》在头版显著位置上,发表了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的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和国家主席刘少奇的特赦令,同时配发了题为《改恶从善前途光明》的社论。特赦令立即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应,关押在全国各地的战犯,几乎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喜讯惊呆了。1959年12月4日上午北京、抚顺、济南、西安、重庆、呼和浩特战犯管理所同时隆重举行特赦战争罪犯大会。

  • 标签: 战争罪犯 毛泽东 战犯管理所 国民党 首要战犯 特赦令
  • 简介:<正>避暑山庄创建于18世纪初,最后完工于18世纪末。山应兴建近百年,历经康、雍、乾三朝,这个时期,清朝政府不仅完成了统一边疆大业,进一步巩固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版图,而且在经营、开发边疆过程中,推动了边疆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了边疆与内地的关系。在清代开发祖国边疆过程中,以长城边外的开发最早,而山庄的兴建几乎与边疆开发同时起步,同时发展。康乾时代出现的人口北迁高潮及北疆初具规模的开发成就,这些都为山庄的兴建创造了一定的社会条件。本文将以这一时期内地流民北移.清政府对策以及边外地区土地开发与农业生产发展对避暑山庄兴建的影响,作一初步探讨与研究。

  • 标签: 蒙古地区 喀喇沁 康乾时期 清朝政府 边疆开发 蒙古人
  • 简介:<正>避暑山庄,又名热河行宫,是清代皇帝的离宫别苑,原本是古北口外大小二十座行宫之一,肇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经乾隆大规模扩建,前后经过八十多年,才最后建成。这在时间上几乎与“康乾盛世”相始终。山庄初步建成后,康熙每年去木兰围场举行秋猕之典,必住山庄,“计一岁之中幸热河者半,驻畅春园者又三之二”。乾隆也是一年之中约有半年的时间驻跸避暑山庄。在此期间,由皇帝指派或批准韵大学士、军机处和各部院大臣扈从行在,处理政务,因此,避暑山庄在当时又成为清代第二个政治中心。这就说明,“康乾盛世”与清帝在山庄处理军国重务及其政治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避暑山庄以及融汇汉、藏、蒙各族寺庙建筑艺术的外八庙,集中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园林艺术和宗教建筑艺术的高度成就,也是“康乾盛世”国家统一、封建经济文化高度繁荣昌盛的体现;而且,正是在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过程中,才形成了避暑山庄及其寺庙群的格局。

  • 标签: 康乾盛世 喀尔喀蒙古 乾隆 多民族国家 热河行宫 经济文化
  • 简介:2005年8月1日,省政府办公厅向全省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发出《关于做好新一轮地方志编纂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在省政府领导下,全省地方志工作者共同努力,第一轮地方志编纂任务已基本完成。为做好新一轮地方志编纂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做好地方志编纂工作的重要意义编纂地方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有益后世的事业。省委、省政府历来重视地方志工作,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认真履行职责,广大地方志工作者辛勤劳动,全省地方志事业健康发展。目前,市、县两级75部地方志编纂和出版任务已全面完成,建省300多年来第一部《江苏省志》和省辖市区志编纂工作基本结束,并编纂出版了一批乡镇志、村志和专业志,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按照国务院关于“地方志每20年左右续修一次”和“一届志书完成之日就是新一届志书开修之时”的要求,省政府决定从2005年起开展新一轮地方志编纂工作。这对于全面反映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就,充分发挥地方志存史资政、教化风气的积极作用,推进文化大省建设,为富民强省和“两个率先”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各...

  • 标签: 做好新一轮 办公厅发出 发出做好
  • 简介:陈炯明与孙中山1922年6月之分裂,是深刻影响中国现代史发展的一桩公案。海峡两岸对这桩公案,似乎早已下了共同的结论:孙是而陈非。陈炯明'背叛革命',谋害孙中山,炮轰总统府,以致孙中山避难海上,痛下决心,要建立自己的党军。而蒋介石得以因缘际会,由此踏上中国军政权力的高峰。对于以上结论,虽然有人提出过不同见解,但是在海峡两岸特定

  • 标签: 发出有力 史实翻案 史观发出
  • 简介:2008年12月29日,省志办向各市、县(市、区)地方志办公室发出关于学习贯彻《江苏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的通知。《通知》指出,《江苏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于2008年11月25日经省人民政府第2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2008年12月3日由省长罗志军签署省政府第48号令颁布,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 标签: 地方志工作 江苏省 学习 《实施办法》 《通知》 常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