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对于北方人来说,热带雨林总是神秘的。我国云南的热带雨林是如此,澳大利亚凯恩斯附近的热带雨林也是如此。我们有幸造访过澳大利亚热雨林,发现该处林木极密,花草极盛,若无向导引路,是会迷路的。除了炎热,除了多雨,热带雨林存活的条件便是来人要少,不要破坏。这可能是游历之后,受到的一个启示。

  • 标签: 热带雨林 澳大利亚 存活条件 游记
  • 简介:近年来,西藏的旅游事业发展很快,2004年西藏接待海内外游客约120多万,为了使气象工作更好地配合西藏旅游事业的发展,帮助海内外游客选择旅游地点和旅游时间。本文将对西藏地区各地不同的旅游气候特征作一个较为详细的介绍。

  • 标签: 旅游气候 旅游事业发展 2004年 气象工作 旅游时间 气候特征
  • 简介:他递给我一张别致的名片,中间是凸出的一个酷似船帆的形状,然而细看却是一座高耸入云的宾馆,在图案右上角的顶端印有中英两种文字──唐裕和TONGDJOE,他的中、英文.名字。这,或许象征他所经营的航运业和旅游业、地产业,或许寄寓着“直挂云帆济沧海”和“万丈高楼平地起”的涵义,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 标签: 万丈高楼平地起 有中 徐悲鸿纪念馆 近海运输 廖静文 纪念活动
  • 简介:据笔者统计,海外的郑和寺庙至少有17座,都在东南亚。其中印尼和马来西亚最多,分别占7座和4座。见下表:

  • 标签: 东南亚 寺庙 郑和 对联 马来西亚
  • 简介:钟惠澜(1901--1987),著名医学家。祖籍广东梅县,生于葡属东帝汶的叻利岛。1929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协和医院院长,北京友谊医院名誉院长,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教授、所长等职。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 标签: 中国科学院院士 医学家 热带 客家 纽约州立大学 协和医院
  • 简介:今之气候变暖,冰山溶化,林草减少,沙漠扩大;沙尘暴严重,凝冻灾害,严重旱灾,特大洪涝,大风暴雪,连连发生。城市温室效应显著,低氧环境影响市民免疫力,亚健康人群增加。故有专家建议,关注气候,关注环境,用到医院治病去痛之钱,用买保健品护健康之费用,通过国家投入,为保护气候买单。

  • 标签: 气候变暖 买单 历史 环境影响 温室效应 专家建议
  • 简介:元江县的白族是明末清初大量迁入的。这时的封建地主经济制得到_『充分的发展,约占人口6%的地主,不仅占有因远、北泽、安定等白族聚居村35%的土地,还占有周围哈尼族大浦、卡腊、龙潭、大白、漫迫、大佯、鲁章等村的部分土地。地主一方面出租土地,利用租佃关系剥削佃户,另一方面又廉价雇用白族农民及周围的哈尼族农民作长短工,为其耕种土地。

  • 标签: 元江县 白族 东南亚地区 中国 商会组织 习俗规定
  • 简介:明代初年的郑和七次下西洋,不但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而且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规模的对外“开放”,其结果是中国与亚非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各国之间的一次经济文化大交流。所以郑和下西洋对整个东南亚地区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世界航海史 中国历史 明代 经济文化 东南亚地区
  • 简介:自明初开始,随着朝贡贸易和民间海洋贸易的相继兴盛,东南亚香药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长期以来被社会上层独享的香药自明中叶开始逐渐在社会上普及开来,饮膳类书籍及日用类书中香药出现的频次创历史新高,添加香药的食谱纷纷涌现,以胡椒为代表的香药成为社会各阶层烹调食物、腌制果干、酿造美酒、制作香茶的重要调配物料,曾贵为奢侈品的香药俨然变成了大众生活必需品。作为海洋贸易标志性产品的香药在饮食领域的广泛应用,带动了明人饮食观念和饮食习惯的全新变革,也促发了奢靡消费观念的进一步深化及走向日常。

  • 标签: 明代 香药 饮食风尚 社会阶层 奢靡观念
  • 简介:中国是一个亚洲的文明古国,幅员辽阔。中国西南部的云南、西藏等地方与南亚国家山水相依,互为近邻。中国与南亚国家尤其是印度友好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先秦的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记载。东汉明帝时,印度高僧来中国传经,并在河南洛阳兴建了白马寺;南北朝时期,印度另一位高僧达摩也来到中国传授佛法,开创少林寺;唐太宗时期,中国僧人玄奘赴天竺(古印度)学习求取佛经等。

  • 标签: 历史渊源 南亚地区 西藏 通商 春秋战国时期 南亚国家
  • 简介:在杜鲁门总统任内,随着冷战向亚洲扩展,美国逐步重视东南亚在美苏对抗中的地位和作用,其东南亚政策从无到有,插手东南亚事务,加强东南亚地区的反共力量以应对新中国的建立。朝鲜战争爆发后,杜鲁门政府全面遏制中国,确立以制华为核心的东南亚政策,为冷战期间的美国东南亚战略奠定了基调。

  • 标签: 亚洲冷战 东南亚政策 新中国成立 朝鲜战争
  • 简介:中国与东南亚的友好关系是有历史渊源的,早在秦汉时期中国与东南亚就有了交往,在以后历朝,中国与东南亚的友好关系一直在保持和发展,至明朝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时期达到了顶峰。在目前以求稳定、促发展成为各国共识的时代背景下,回顾历史,重温那段交往佳

  • 标签: 郑和 东南亚 外交关系 文化交流 对外贸易
  • 简介:本文题目,至少涉及如下几个相互关联的命题:第一,如何客观定位郑和下西洋历史地位和意义?第二,联系中国一东南亚关系互动这一专门视角,郑和下西洋对其历史发展及当今现实,到底有何借鉴作用?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中国 东南亚 自由贸易区 贸易关系
  • 简介:孔远志、郑一钧撰写的新著《东南亚考察论郑和》(54万字),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7年5月获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结项证书》。2007年12月获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办公室资助,2008年9月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 标签: 出版基金 东南亚 郑和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北京大学出版社 社会科学
  • 简介:<正>海外华人文化是一个大的课题,且各国的华人文化又各有其特色。在海外3000万华侨华人中有90%是在东南亚,东南亚华人与北美华人形成了特色明显的两大群体。东南亚华人文化也有其特色。一般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从华侨到华人变化的一个分水岭,华侨国籍身份(政治认同)的转变,引发了一系列全面而深刻的变化,其变化的核心是向当地化价值体系的认同。尽管在东南亚诸国,华侨

  • 标签: 华人文化 东南亚华人 华人社会 文化发展 当地化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 简介:三、关于郑和在东南亚传播伊斯兰教问题的思考1.郑和在海外传播伊斯兰教,这是不难理解的。首先,明初,伊斯兰教在中国已有空前的发展,提供了向海外传播伊斯兰教的良好条件。

  • 标签: 伊斯兰教 东南亚 郑和 海外传播 明初
  • 简介:明初,中国皇帝对发展与东南亚国家的友好关系颇为重视,曾多次派出使者到东南亚各国颁赐赏物,招徕各国派遣使者入明朝贡。甚至不惜耗费巨资,派遣郑和统率船只数百艘,七下西洋,遍历东南亚各国。郑和及其船队经过近30年的努力,使中国与海外国家的友好交往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中国 东南亚 外交关系
  • 简介:郑和出身于穆斯林世家,他在国内从事多种伊斯兰教活动。七下西洋期问,他是否曾在海外传播伊斯兰教?对此,中国史籍上没有记载。但海外却有不少这方面的记载和传说。本文联系当时东南亚的社会背景,介绍海外有关记载,特别是(印尼)茫雅拉查翁冈·巴林桐安的专著《端古劳》。文中分析了长期以来中外学者关于郑和在海外传播伊斯兰教的研究很少的原因。作者认为,七下西洋期间,郑和在完成明廷使命之余,在海外传播伊斯兰教是完全可能的。海外有关的记载,固然尚待进一步考证,但毕竟为我们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线索,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以便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全面情况,尤其是他在15世纪东南亚伊斯兰教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这也是中国与东南亚文化交流的组成部分。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伊斯兰教 东南亚 海外传播 七下西洋 社会背景
  • 简介:路透社8月3日报道并由《参考消息》转载的一则消息显示。东南亚海城的海底是座宝矿。在1997年到1998年之间,先后在印尼海域发现了三条满载宝物的沉船。之后可能还会有更加激动人心的发现,其中不乏明朝郑和船队的一艘沉船可能会给人们带来惊喜。因为那个时代的瓷器极其珍贵,在最近的一次拍卖中,一件明初的瓷瓶拍出了1000万美元的高价。

  • 标签: 东南亚 海底 《参考消息》 天堂 郑和船队 路透社
  • 简介:本文试图将日本经济外交的缘起置于战后初期东亚的整体政治格局中林以考察。认为随着中国成为美国在东亚的主要对手,美国东亚遏制战略在朝鲜战争爆发后最终形成。阻止中国和日本之间的传统贸易往来,同时促使日本经济与东南亚经济进行整合,成为美国东亚遏制政策的核心环节之一。美国东亚政策的这一转型影响了日本战后的经济发展及贸易模式,并推动了日本对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外交。

  • 标签: 美国 东亚遏制战略 日本 东南亚 经济外交 东亚政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