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6 个结果
  • 简介:位于秦岭山脚下的陕西省户县,是一块物华天宝的富庶之地,这里孕育了灿烂的古代文明,承载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在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叉点上,还绽放着一束稚拙而美丽的奇葩——户县农民画。这枝民间艺术之花以其独有的气韵,曾两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展览,

  • 标签: 户县 农民画 陕西 中国 民间艺术 生活方式
  • 简介:1957年的秋天,机关“反右”初步告一段落,开始考虑下放一部分知识分子干部到农村和工厂当农民、工人,取得了身份后,再陆续调回或另作他用。据说,这是刘少奇同志提出来的。在和平年代,知识分子没有经过锻炼,只能算作“三门”(家门、学校门、机关门)干部。起初,我不认为这件事会轮到我的头上。我是团省委机关报——《贵州青年报》唯一主持工作的副主编,

  • 标签: 农民 知识分子干部 省委机关报 主持工作 刘少奇 副主编
  • 简介:大明洪武年间,常熟县普通农民陈寿六,因为积极学习并认真执行皇帝朱元璋亲自编写的刑律,一夜之间迅速蹿红,成为一颗民众"嘴巴点击率"最高的政治明星。

  • 标签: 陈寿 农民 洪武年间 朱元璋 点击率 常熟
  • 简介:本来不该上山下乡的我为什么又下乡当了农民,做了村官?我不是领导动员下乡的,更不是因为犯错误被贬下乡的。说出来今天的读者可能不相信,我是在当时的形势影响下主动要求下乡的。

  • 标签: 《我的农民生活》 当代作品 文学 张祖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桄调诰农民协会旧址坐落于广西梧州市龙圩区广平镇内一个名叫调村的自然村落中.是1926年大革命时期由桄榔、调村、诰村3个自然村农民联合发起组织的农民运动协会活动聚集地和农民运动指挥部.

  • 标签: 大革命时期 农民运动 农民协会 梧州市 协会活动 自然村
  • 简介:四、有关客家的大众性、知识性读物(1990年代至今)战后日本的一般民众对于客家的关心与兴趣,主要发生于1990年代以后,21世纪以来虽然有所退潮但是仍然在一定程度上持续。需要指出的是,所谓大众读物,并没有明确的界定,主要指的是严肃厚重的学术著作以外,主要以非专业学者为读者的著作,即日语所谓的“一般书”。

  • 标签: 战后日本 客家 中国观 亚洲观 汉族 著述
  • 简介:本文试图对日本有关客家的研究和相关论著作一系统的梳理。至今为止,对于客家研究史认真做过整理的,有后述的中川学、濑川昌久和蔡麟三位学者。不过,他们的整理是围绕着自身的课题意识所作的回顾,而非有关日本客家研究史的全面系统整理,因为,日本与客家研究并不是他们关心的焦点。

  • 标签: 客家研究 日本 中国观 亚洲观 汉族 著述
  • 简介:<正>岫岩满族自治县农民民间绘画蜚声中外,是1988年2月中国文化部命名的“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之一。岫岩满族自治县全县总人口474,900多人,满族占71.7%,在全县237名农民现代民间绘画画家中。有93%以上是满族,其中女农民画家占9%。岫岩满族农民现代民间绘画,以其多年来收集,挖掘,整理的满族民间美术品为基调,以其满族民间艺术风格和特色蜚声中、外。自1973年以来,这个县的满族农民绘画作品,先后20多次参加过全国、辽宁省、丹东市的美展,荣获过全国农民画展二等奖;辽宁省、丹东市农民画展一、二、三等奖。国家美术馆收藏和被编入《中国农民画集》。

  • 标签: 满族 农民民 民间绘画 农民画 绘画作品 中国农民
  • 简介:广州芳村区花地街有三间古老的祠堂——谢氏大宗祠、碧溪谢公祠、(俗称北便祠)和观潮谢公祠(俗称南便祠)。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广州市郊区第一区农民协会首先在芳村中市的观潮谢公祠成立,成立那天,当年的《民国日报》有详细报道:“广州市郊区第一区农民协会经过筹备多日,已于8月15日成立开幕,是日假芳村谢家祠举行开幕典礼。”

  • 标签: 农民运动 宗祠 第一次国共合作 祠堂 农民协会 成立
  • 简介:午子位于西乡县城东南30公里的午子山上,据《西乡县志》载,是汉高祖刘邦的宠妃戚妃进香拜轮之处。山上现存的碑碣记载:南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重建“诩圣保真君殿”(即上正殿)、药王殿、娘娘嫒阁、福寿殿;明孝宗弘治十年(1497)重修下,并由下到上,沿途小道上铺砌石阶;武宗正德二年(1507)重建中观,

  • 标签: 午子观 西乡县 《西乡县志》 地方志 陕西
  • 简介:“京”是古代战争中胜利的一方用来纪念自己功业的标志性建筑。所谓“京”者,《尔雅》训日:“绝高为京。”“”者,则一为台榭,一为示于四方。因此,“京”即是高高的台子,为四方所瞩目。

  • 标签: 纪念 杂谈 胜利 战争 古代 《尔雅》
  • 简介:<正>空间和时间是形成坐标基本体系的两个最重要的范畴,神话、宗教、艺术和科学就是在这一坐标基本体系范围内产生、发挥作用并得到发展的。这两个范畴在研究民族文化诸方面问题时是很重要的,因为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特点,对民族文化诸方面的认识也有某些不同。这也是由各民族居住的生态环境决定的,要受该环境经济类型的制约。因此,比如说欧亚草原游牧民族的时空,东北亚海上猎兽人的时空,甚至澳大利亚狩猎者和以采集经济为生

  • 标签: 蒙古包 蒙古人 时空观 基本体系 民族文化 神话
  • 简介:永佃权与农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刑科题本中有关永佃权的案例以及契约文书和方志的记载,再现出了清代农民生活的状况.

  • 标签: 永佃权 清代 农民生活
  • 简介:1938年8月至1942年5月.陈独秀在江津度过了人生最后四年时光。他先在江津县城、施家大院等地小住。1939年5月,与妻子潘兰珍蛰居江津县乡下偏僻的鹤山坪上的杨家石墙院.在这里他“谈笑少鸿儒,往来多草根”。笔者从事江津地方党史和文史工作多年.因工作原因采访过许多当年与陈独秀交往过的农民.收集整理了许多陈独秀与江津百姓交往的故事。

  • 标签: 陈独秀 江津 交往 农民 1939年 收集整理
  • 简介:<正>对农民进行意识构架的再塑,是为日寇在中国农村建立殖民主义统治秩序的重要步骤。在“攻心”策略的指导下,日伪不惜费时耗力,在其占领地精心编织了一张铸造奴才思想的无形网络,以达到对农民磨损其爱国心志,麻痹其反抗精神,腐蚀其健全灵魂,培养出依顺日本的感情之目的。本文拟以冀东为个案,对上述过程及其后果作出初步探讨。

  • 标签: 新民会 丰润县 农民 感化院 昌黎县 日本帝国主义
  • 简介:1961年,田家英在浙江农村调查时,常从杭州郊区步行到富阳县五星大队指导。当他听到农民对公共食堂强烈不满而要求解散时,立即深入调查,确认食堂已难以为继,马上向毛泽东如实汇报,引起了重视。后来他在富阳、嘉善两县贯彻农业六十条试点时,停办了食堂,将粮食按定量分到户,把自留地分给社员,解决了两个平均主义及"一平二调"。在嘉兴地区一次大会上,田家英强调要关心群众生活,把群众利益真正放在第一位。他常说:"工

  • 标签: 农民 农业六十条 毛泽东 农村调查 食堂 群众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