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2 个结果
  • 简介:在中国,凡研究鲁迅或熟知现代文学史者,没人不知道台静。20年代末,台静曾以《地之子》和《建塔者》两本小说集名世,得到鲁迅先生的很高评价。鲁迅主编的《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收入台静的4篇小说,入选量与他自己相等,是这部大系中入选作品最多的两位作家。台静祖籍安徽省霍邱县叶集镇,他生于1902年11月23日,1990年11月9日病逝于台北。早在1922年,台静为追求一种全新的生活,毅然走出故乡,到五四运动发源地北京求学,考取了北京大学旁听生资格。次年,他又考取北大研究所国学门的研究生。在国学门学习3年,台静结识了一大批著名学者,其中就有刘半先生。台静与刘半相识于1925年的秋天

  • 标签: 台静农 刘半农 国学门 诺贝尔文学奖 鲁迅先生 诺贝尔奖金
  • 简介:台静方面大耳,身材奇伟,仪表堂堂,宽厚豁达,热爱人生,淡泊名利,是一个颇有魏晋风度的现代知识分子.他对生活有着多方面的趣味,对艺术和学术则有着多方面的建树.作为一个作家,他是新文学乡土文学的杰出代表,其小说集曾受到鲁迅很高的评价;作为一个学者,他对中国古典文学和文化的研究,不仅视野恢弘,而且精微独到;作为一个教育家,他献身教育50余年,无论是道德、学问,还是敬业精神,都堪称一代师表,说他的'桃李满天下',确是名实相副;他又是一个书法家,有传世,书法家启功评价他的书法艺术是'虎虎生气'、'浩浩落落'、'沉郁顿挫'.启功还说:'台先生从人品、性情、学问,以至他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和成就,可以说是综合而成的一位完美的艺术家.'

  • 标签: 台静农 小说集 乡土文学 新文学 魏晋风度 鲁迅
  • 简介:2011年9月,德阳市地方志办公室编纂的《德阳三图志》由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德阳三图志》编纂始于2010年3月,历时1年半完成;由卷首、概述、大事记、农业、农村、农民、附录七部分构成。采用述、记、图、表、录等体裁,以图、志为主,设中英文目录;成书约35万字近千幅图片。该志本着存史资政的原则,以图为主,图文结合,用直观、鲜活的图片和文字全面、客观、翔实地记述了2003年至2010年。农村改革发祥地德阳的“三”工作在全省名列前茅,农业连年丰收,农民收入大幅度提升,奔向殷实小康生活的伟大历史进程;

  • 标签: 科学技术出版社 “三农”工作 德阳市 2010年 农村改革 农民收入
  • 简介:转眼间,李世同志离开我们已经5年多了。作为曾经在他身边工作过的同志,我始终忘不了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忘不了他对我的教诲和影响。1970年代,我从安徽劳动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省委办公室秘书一处工作。一天,处领导找我谈话,

  • 标签: 同志 怀念 办公室秘书 70年代 大学毕业 省委
  • 简介:1916年秋天,中华书局发生财政危机,刘半辞去编辑,搬到上海铜仁路明厚里一号(今延安中路上海展览馆前),任上海实业学校和中华铁路学校教员。

  • 标签: 刘半农 陈独秀 交往 中华书局 财政危机 展览馆
  • 简介:“帝制商社会”是从中国历史作为主体而不是作为相对于西方的比较对象角度,对明清时期国家、社会、文化总体形态的一种概括。这是一种在中央集权的帝制体系框架内展开的以农业、手工业生产为基础的商业化程度日益增强的社会,其最基本特征是,帝制——官僚——郡县体制与商混合经济达成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共生态。明清帝制商社会覆盖广袤的地域和众多的人口,具有独特的文化传统来保持基本社会平衡和持续性,具有独特的性征和演进倾向,应该被看作是人类历史上一种独特的社会形态。对其生成的轨迹的梳理有助于重新解读秦以来中国社会结构演进的历史,对其遗产的考察则有益于把握现代中国社会结构的历史渊源。

  • 标签: 明清 帝制农商社会 西方中心主义 社会形态
  • 简介:中国是农业大国,神农氏尝百草分五谷,开始了农业。甘肃省临夏地区属黄土高原,几千年的农业文明创造了丰富的农耕文化。当地俗事项反映千百年来这片土地农耕文化传承过程中对自然的理解和认识,成为民俗中农俗的重要一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有些简单原始的耕作方法已被现代机器所替代,随之有些俗也消失殆尽。本文意将临夏地区流行的汉文化中几则俗记录下来,与飨各位。

  • 标签: 俗文化 临夏 农业大国 农耕文化 黄土高原 农业文明
  • 简介:刘半和苏曼殊,都是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杰出的人物,他们有许多共同的地方,如都是诗人、翻译家、小说家;他们都是反封建的文化战士;他们的命运都非常坎坷。曾经,他们也有过短暂的交往,值得追述。

  • 标签: 苏曼殊 刘半农 交往 现代文化史 翻译家 小说家
  • 简介:考古学与文化人类学二者都以“人”为研究核心,他们之间是一种相对独立并行,又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的关系。本文拟从考古对象的特点、技术与个人因素的干扰、理论分析带来的特点三方面入手分析考古学的学科特点,提倡在考古资料的解读中应重视其与文化人类学的互补问题。

  • 标签: 考古学 文化人类学 学科特点 互补
  • 简介:你一定知道“砸缸救童”这个故事;你也许听过“典地葬妻”这段佳话;你可能读过《资治通鉴》这部巨著……那你定会想到一个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历史学家,中华民族历史星空中一颗璀灿之星——司马

  • 标签: 司马光 生平 性格修养 “熙宁变法”
  • 简介:多年前就知道熊楷上将,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前副总参谋长。作为一位国际战略专家,他对美国问题和台湾问题发表的谈话,曾经在国际上引起广泛注意。这不仅因为熊楷长期担任中国军队与美国国防部的对话代表,主管中国军方的对外关系,还是中共中央对台工作小组的军方成员,更因为他是军事谋略专家,从国际战略的高度分析美国,研究台湾。

  • 标签: 秦怡 副总参谋长 同声翻译 丘吉尔 副博士学位 军事学院
  • 简介:中学创办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间,足有130年的历史了。学校就建筑在芳村区白鹤洞的蛇岗上,绿瓦红墙,巍峨耸立,环境优美,是广州市有名的重点中学。学校人材辈出,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陈香梅女士了。她祖籍广东南海,是真中学1941届(芸荒社)的毕业生。19岁毕业于岭南大

  • 标签: 直光中学 陈香梅 生平事迹 陈纳德
  • 简介:昔吾祖念次府君,起家艰难,十三岁能脱父冤狱,遂辍学营生以养亲。溪谷林麓之间,颠沛万状.至壮岁渐赢。然自五十以前,率百里徒步不肩舆。尝日:“非力弗能乘,念亲苦也。”伤以贫失学,课子孙为学敦甚。期望之殷,每形忧叹。尊师笃旧,乐善分灾,此吾祖所以崛起中微翼我后裔者也。前乙未、丙申间,家遭大难,陷贼十余口。渔仲府君,因心侧友,义不反兵,毁室复完,

  • 标签: 李光地 《诚子孙》 历史 清朝
  • 简介:杨西同志去世已整整20年了。每次想到在复旦的美好时光,每次想到复旦党组织对我的教育和培养,都会想到西同志,特别是他在复旦当校长的那一段时期。他的政治敏感和政治风度,他的工作魄力和工作作风,他的音容笑貌,一一如在眼前。

  • 标签: 同志 政治敏感 工作作风 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