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当代周际竞争中,海洋权益成了各国争夺的主要领域。海洋交通运输、海洋石油、渔业、滨海旅游等产业都面临着日趋激烈的竞争。因此,各国的意识都被唤醒了。中国在东海、南海遇到的种种摩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历史地分析中国面临的之困,有助于我们应对挑战。

  • 标签: 中国海权 历史 海洋权益 交通运输 海洋石油 滨海旅游
  • 简介:法国不失为一个很好的研究样本。法国史和思想理论研究,在国外历来受到学者重视,诸多研究者纷纷于其中发掘历史启示并进行理论升华。相对而言,国内学界未能足够重视该领域研究,同时国内对法国的一些认识存在误区。该领域研究不仅尚有许多可探索空间,也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 标签: 法国 海权研究 研究意义 研究综述
  • 简介:从大战略的层面来看,是一种邦国强大之术,是国家参与创建国际秩序的重要工具,反映着国家对国际政治经济活动的态度和行为。乔治·莫德尔斯基、威廉·汤普逊总结得十分简洁:"是积极参与全球政治的状态。是一种资源,没有它,国家只能是世界秩序的一个消极消费者。"[乔治·莫德尔斯基、威廉·汤普森:《全球政治中的(1494—1993)》(GeorgeModelskiandWilliamR.Thompson,SeapowerinGlobalPolitics,1494—1993),伦敦:麦克米伦出版社1988年版,第11页]

  • 标签: 科贝特 海权战略 青年学派 战略层面 美国海军 海权论
  • 简介:军舰是“流动的国土”,所以海军是唯一可以跨越国界,以世界海洋为舞台的国际性军种。海军的国际交往,是一国军队参与外交活动的特殊形式,是国家的国力和国威的体现。

  • 标签: 中国 海军 军舰外交 “郑和下西洋” 综合国力
  • 简介:郑和的思想是以和平交往、睦邻友好为内核的,我们不妨称之为“和平”。关于如何实现“和平”,郑和认为,平等交往、互相尊重、宽容相待是其政治基础;“厚往薄来”、加强经贸联系是其经济基础;保持一支强有力的海上力量是其军事基础;以和平方式为主、但决不放弃使用武力是其重要保证。研究郑和的“和平”思想,对于当前我们更好地维护中国洋权益、建设以和平友好为基础的中国特色的强国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

  • 标签: 郑和 海权思想 睦邻友好 互相尊重 政治基础 经济基础
  • 简介:闽南地区既是中国东南地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环南中国地区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闽南地区社会经济变迁牵动了环南中国华人跨国网络的一系列变化,并从一张华人跨国贸易网络,演化为一个由贸易、移民、金融、社会等多种网络交叉构成的复合网络.华人跨国网络的变化,又影响、制约了闽南地区社会经济变迁的趋势和力度.

  • 标签: 华人跨国贸易网络 侨汇网络 社会经济变迁
  • 简介:2009年4月23日12时10分,胡锦涛主席在青岛码头检阅海军仪仗队后登上中国新型的第三代导弹驱逐舰"石家庄"号阅兵舰,出席庆祝人民海军成立60周年海上大阅兵,共同建设和平之。来自五大洲20个国家的海军代表团、14个国家的海军21艘舰艇汇聚黄海,共贺中国军60华诞。

  • 标签: 世界航迹 中国海军成立 中国海军舰队
  • 简介:17世纪中后期,法国推行重商主义政策,大力发展海外贸易与海军,法国成为海上强国,在印度、非洲和美洲等地扩大了势力范围。从18世纪初开始,法国受到英国的挑战,经过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1713年)和七年战争(1756—1763年),英国摧毁了法国的海上力量,法国的走向衰落。本文从政治、经济、海军三个方面对18世纪法国衰落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海权 海权国家 科尔伯 弗勒里 七年战争
  • 简介:台湾是一个海岛,其本身就是中国洋历史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透过台湾岛的历史,为我们打开了了解中国洋主权形成发展历史的一扇窗口。

  • 标签: 发展历史 海洋主权 台湾史 中国 脉络 解读
  • 简介:"海军部有一种独特的心态,它似乎经常从逻辑领域退入朦胧的宗教世界,而其中海神是上帝,马汉即先知,美国海军则是唯一正统的教会。"曾经在1911年至1913年期间担任美国陆军部长的亨利·史汀生的这

  • 标签: 马汉 海权 战略思想 海军史 海军学院 英国式
  • 简介:一位神话般的人物,一段传奇般的经历。十一岁考入黄埔校,两次入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深造。经历了北洋、民国、人民海军长达七十一年的海军生涯。抗战胜利后曾因率"重庆"号巡洋舰起义而震惊中外。新中国成立后,他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六十二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了北海舰队、海军副司令员等要职。蔚蓝色的大海,激荡着一位大之子宽广的胸怀——

  • 标签: 国民党军队 北洋海军 蒋介石 海军学校 重庆 毛泽东
  • 简介:15世纪初,中国伟大的航海家、中国军的先驱者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和2万多海军官兵,历时28年,七下西洋。郑和下西洋,不仅创造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更是开辟了中国军乃至世界海军走向远洋的先河。战略海域运用的近和远,是衡量一国海军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志。21世纪是海洋世纪,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军也正面临从混水走向蓝水、从近海走向远洋的新的战略性转折。今天,我们回首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实践,更感到其意义重大,具有震撼性的历史穿透力。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中国海军 21世纪 历史条件 世界航海史 15世纪
  • 简介:作为一个陆复合型大国,中国的国家利益遍布于陆地和海洋空间。长期以来,受自然条件、经济形态、思想观念和安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中国洋方向的利益(以下称海洋利益)在国家利益总体格局中的地位并不突出,甚至受到压抑和损害。从20世纪后期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以及国际海洋形势的发展变化,中国的海洋利益不断凸显和拓展,但同时也面临诸多威胁和挑战。有效拓展和维护海洋利益已成为当今中国面临的一项战略性课题。

  • 标签: 国家利益 海洋 中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经济形态 安全环境
  • 简介: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共产党人第一次提出了要以经济工作为中心的划时代战略方针。毫无疑问,这次历史性的会议如同一声春雷,预示着中国这头沉睡了多年的雄狮,将彻底地甩掉束缚自己手脚的锁镣,要呼啸出征了.然而许多人不知,这一场影响了中国此后历史走向并改变了今天世界格局的'改革开放'决策历程,事实上并非一帆风顺。

  • 标签: 海洋石油工业 代表团成员 石油公司
  • 简介:600年前,郑和以七下西洋的壮举开创了中华的鼎盛时期,“表明一个有着伟大活力的时代的到来”。郑和的伟大不仅仅在于广播了中华民族的“黄色文明”,同时在还于为中华民族“蓝色文明”的崛起提供了丰富经验和强大精神支持。尽管此后中华民族因而衰落,但600年后的今天,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中华民族 海权 全球化 蓝色文明 鼎盛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