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9 个结果
  • 简介:2017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从而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步伐。李克强强调:'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 标签: 实业心 智库魂
  • 简介:倪家玺1908年出生在浙江镇海县庄市镇后倪村的一个古老的宅院里。他的祖父以航运起家,置办了一些家业。曾经是读书人的父亲,教育他要恪守“信义处世,勤奋立身”的祖训,好好读书。先给他请了两个古董似的家庭教师,后来又聘了一位女老师教他英文。1918年,倪家玺去了宁波青年会夜校读书。白天尽心尽力参加青年会的社会服务活动,如旅行团、拳术班、话剧团、童子军等,晚上学习文化课。1924年初中毕业后,他们全家搬到了上海,倪家玺随即进了沪江大学附中,并于1927年顺利考入了沪江大学。

  • 标签: 青年会 信义 处世 立身 读书人 校读
  • 简介:刘国钧(1887~1978年),小名金生,1887年生于靖江县生祠镇。幼年家境尚可,后其父因科举不第而精神失常,为了生计,其母不得已到大户人家帮佣,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坚韧的精神支撑起了一个行将倾覆的家。

  • 标签: 刘国钧 中国 生平 纺织工业 创业道路
  • 简介:武汉,地处内陆深处,武汉的文化带有强烈的本乡本土的“土俗”味道。但因为有了长江,使这座城市充满了一股天然的雄浑大气。这股大气,或多或少冲淡了武汉的土俗,

  • 标签: 随笔 杂文 杂谈 方方
  • 简介:1949年4月,党中央决定,由东北根据地抽调大批地方干部随第四野战军进关南下。因此,东北局决定由我带领哈尔滨市的一批干部去武汉。经过一段时间集中学习,哈市第一批南下干部于1949年4月27日出发,在天津稍事休息后,继续南下直奔湖北省黄陂县。在此休息待命,准备进驻武汉

  • 标签: 武汉 东北根据地 接管 地方干部 第四野战军 哈尔滨市
  • 简介:武汉,是生我养我的地方,虽然离开她已六十余年,然心中无时无刻不在想她、恋她。我今年已八十多岁了,来日无多;尚喜笔力还可,遂把几件难忘之往事记下,以寄寓自己对故土的眷恋……“一二九”运动次日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发动盛大示威游行的消息传到武汉后,12月10日上午,武昌和汉口的学生汇集在汉口江汉关前,高呼“收复失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歌声、口号声震天动地。吓得江汉关左侧的日清公司紧闭大门。当时的湖北省教育厅长程其保披着黑色的大鹦,在军警的簇拥下,挡在日清公司的大门口,紧张得不知所措。学生的队伍沿江岸涌向日租界,日租界已架起铁丝网,堆起高高的沙袋,全副武装的日本兵持枪警戒,如临大

  • 标签: 《雷雨》 副部长 武汉 周朴园 周恩来 游行队伍
  • 简介:一、前言陈独秀是中共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曾自“一大”至“五大”连任党的总书记。然而,他又是一位颇具争议的人物,如1942年4月30日,毛泽东在延安中共中央学习组讨论“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会上曾说:“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

  • 标签: 陈独秀 毛泽东 共产国际 五四运动 周恩来 中共中央
  • 简介:金浩如(1877—1948),回族,谱名至大,光绪丁丑年八月初三(1877年9月9日)出生于江苏镇江金氏望族。据宣统元年(1909年)续修的《古润金氏宗谱》记载,其为金氏定居镇江第十九世后裔1。学徒并创业于江西九江,曾被公选为九江商会会长,是九江民族工商业的重要人物之一。1928—1938年,在九江兴建当时江西境内最大的火柴厂——"九江裕生火柴厂"。后为抑制"洋火柴"的入侵,又与上海著名企业家、"火柴大王”刘鸿生联合,将该厂并人“上海大中华火柴厂有限公司”,注册商标为“雄鸡”。

  • 标签: 金浩如 纪略 金氏 江苏镇江 宣统元年 续修
  • 简介:我从洪湖峰口脱险之后,同年9月6日,辞别那位军校负责同志和酒阳县委县苏维埃同志之后,赶回但家湾。不料走到村前,发现有些异常,仔细一看,是敌人,拔腿就跑。敌人已看到我,开枪射击,穷追不舍,把我逼到湖中草荡里。跑了二三里,才摆脱了敌人。上岸后,打听我军和省委的情况,人们却避而不谈。事后才知,9月3日程家湾失守了,省委机关不知转移去向。我人生地流,瞒珊孤行,一天以后,才碰到一个老者。我很客气地向他打听情况,并说出我的身份。那老人亦未答腔,只用嘴向东南方向歪了两下,我明白他的示意是指东南不远地方有我们的人。我加快步伐赶到那里,才知那个地方是朱河。刚巧,红七师的先头部队也到了朱河街上,我一见很高兴,估计

  • 标签: 共产党员 土豪劣绅 敌人 危险地区 省委机关 匍匐前进
  • 简介:人有人名,店有店号.除了一部分行商游贩外,商店都有自己的店名,叫做“字号”,俗称“招牌”.招牌不仅是商店的标识,还代表商店的名声、信誉、利益,在现代社会里,它是一种无形资产,所以有“金字招牌”的说法.起店名与起人名一样,无一定成法,可以纪实,可以象形,可以抒情,可以言志,五花八门,随心所欲.但由于习惯的影响和从众的作用,众多的招牌中又可寻出某些规律来.

  • 标签: 武汉 店名 无形资产 崇洋心理 命名方式 服装店
  • 简介:困境中的探索人们也许还记得,早年间武汉有句流行语:"汉口的人找房子比找朋友(指谈恋爱的男女朋友)难!"说的就是城市住房问题。记得那是上世纪70年代中叶,我到汉口六渡桥桃园里看望当年下放同村劳动的知青朋友。朋友家的锅灶支架在床头的窗口边,屋顶、墙头都呈黑褐色,纵横交错的各类电线如同人体曲张的静脉。一间约摸五六平方米的公共厨房里有三个煤炉。

  • 标签: 朋友家 早年间 六渡桥 福利分房 人均居住面积 合作建房
  • 简介:洪帮历史概况洪门在中国有300多年的历史,相传由南明抗清名将郑成功创立。当时,洪门的组织虽然很严密,但缺乏章程与规范,这个时期的洪门多少带有"革命"的性质。此后,由于帮会分子成分复杂,良莠不齐,其组织逐渐发生了质变,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竟成了敌伪残害人民的帮凶。现将有关情况分述如下:反清复明时期明永历十五年(1661年),郑成功带领战船300多艘,将士25000人,从厦门出发,经澎湖向台湾进发,欲收回被荷兰殖民者侵占的台湾。经过9个月的围攻,荷兰总督揆

  • 标签: 青洪帮武汉
  • 简介:南桥,位于武汉市江夏区山坡街贺站社区陈六村大屋饶湾,建于660余年前的元代。该桥为单孔券顶石拱桥,长36.7米,宽6.3到7.4米,桥拱跨度6.9米,桥面距水面高约10米。桥外表砌以红砂石板,内填石块、黄土,桥面铺大石板。南桥是武汉、湖北现存年代最早且有确切年代可考的桥梁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1989年被列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 标签: 老桥 价值 江夏区 武汉 南桥 桥面
  • 简介:抗战前,我任国民党中央通讯社武汉分社主任.武汉沦陷后,湖北省会迁至鄂西山城恩施,武汉分社改名为恩施分社,我仍任主任.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国民党军第六战区和湖北省党政首脑机关遵照蒋介石旨意.赶紧回武汉抢夺胜利果实,我是参与其中的重要一员.我曾于1980年撰写《“四大金刚”的自述——回忆在武汉“劫收”的前前后后》(刊登在《武汉文史资料》总第一、二辑).这里仅就我当时参加武汉“受降”前后的经历作简要补充.

  • 标签: 前进指挥所 第六战区 国民党军 武汉地区 湖北省 蒋介石
  • 简介:武昌的中山路和中山桥,汉口的中山公园、中山大道、三民路、民族路、民生路和民权路,是为了纪念孙中山而命名的。蛇山上的孙中山总理纪念碑,武昌阅马场和汉口三民路两处的孙中山铜像.是为了纪念孙中山而建造的,很多人都知道上述事实。但是,

  • 标签: 孙中山 武汉 纪念碑 中山公园 中山路 武昌
  • 简介: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忆起当年作为抗日救亡运动中心的武汉,当时的许多文化名人都集中在这里,为了抗日的胜利,用他们手中的武器与敌人进行斗争。张曙和冼星海就是其中的两位音乐家。著名音乐家张曙(1909—1938)出生于安徽,在家乡读完中学后,1926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他学习期间经常参加进步演出活动,并参加了"南国社"。在1928—1930年间他两次被

  • 标签: 冼星海 武汉 音乐家 救亡歌咏 抗日战争 抗日救亡
  • 简介:1943年3月,为配合从西线挺进襄南的新四军部队,襄河地委和三军分区在天汉湖区组建了中共襄南工委和襄南挺进支队,由东线渡过襄河开辟汉(阳)沔(阳)根据地.支队由26名排级干部组成,彭怀堂任工委书记兼支队长和政委,范敏夫任协理员,每人配有一支驳壳枪,一支马步枪,另外支队还配有两挺歪把子机枪,所以又称“双枪支队”.

  • 标签: 新四军 根据地 东荆河 武汉 支队长 军分区
  • 简介:1938年4月,正当全国人民与气焰嚣张的日本侵略军殊死斗争时,中共内部却发生了中共一大代表,时任陕甘宁边区副主席的张国焘叛逃事件。时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央代表团负责人和中共长江局副书记的周恩来及长江局的其他领导同志,在武汉多次苦劝张国焘,真是做到仁至义尽。

  • 标签: 张国焘 武汉市 叛逃事件 周恩来 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