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浮生多变化,外事有盈虚。藏历新年是西藏众多节日中最隆重、最富民俗气息的节日,同时在岁月的流痕中发生着润物细无声的变化。传统现代,怀旧时尚,在年味变淡的今天,藏历年却在守旧创新中展现出它独特的魅力和浓厚的年味。

  • 标签: 藏历新年 变与不变 时尚 节日 年味
  • 简介:国民党一大召开前后,面对苏联、共产国际对国民党的意识形态和革命方法灌输,孙中山为争取苏联援助,虽然有选择地“师法”其革命方法和政党组织、训练方法,但他并不准备,最终也基本没有接受苏联、共产国际建议的民族主义政策。孙中山所恪守的仍然是其自五四运动以来新发展的“积极底民族主义”政策,其通过“修约”反帝的策略也苏联、中共所倡导的阶级斗争、暴力革命模式大相径庭。

  • 标签: 孙中山 民族主义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共产国际 苏联
  • 简介:朗县这几年发生了引人注目变化。在外地工作的朗县人回乡探亲,非常感慨地说:“母亲啊,我不认识您啦!”记者在采访中听到深居山沟里的老年人这样说:“现在朗县变成泽当啦。”朗县的天还是那个天,朗县的地还是那块地,朗县的人还是世世代代生活和生产在这块土地上的人...

  • 标签: 朗县 西瓜 泽当 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 人均收入 农业综合开发工程
  • 简介:强盗、土匪、军阀和各种暴力集团靠什么生活?靠“血酬”。血酬是对暴力的酬报,就好比工资是对劳动的酬报、利息是对资本的酬报、地租是对土地的酬报。不过,暴力不直接参与价值创造,血酬的价值,决定于拼争目标的价值。如果暴力的施加对象是人,譬如绑票,其价值则取决于当事人避祸免害的意愿和财力。这就是血酬定律。在此过程中人们的核心计算是:为了一定数量的生存资源。

  • 标签: 近代 生存资源 暴力 价值 当事人 强盗
  • 简介:<正>以罪恶的鸦片贸易作为“唯一的‘开门的芝麻’”,并以罪恶的鸦片战争使中国大门向西方侵略者“永恒”、“体面”地敞开,19世纪中叶西方经济军事势力的大规模入侵,把原来闭关自守的中国强行挟进近代世界的潮流.中国人开始面临一个史无前例的历史课题:在强大的西方经济军事侵略面前,中华民族怎样才能生存下去并发展起来?

  • 标签: 《海国图志》 魏源 中国近代 19世纪中叶 西方侵略 鸦片战争
  • 简介:李小荣博士的《文讲唱华梵宗教艺术》(以下简称《文》)已由上海三联书店纳入“三联文博论丛”,并于2002年6月出版。我是带着非常兴奋的心情读完他的作品的。这部厚实的论著是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利用作者在浙江大学古籍所做博士后的机会修改定稿的,应该说是一个将文讲唱和宗教艺术结合研究较为成功的范例。能如此系统、深入、具体地阐析两者之关系,这一探索本身就是相当可贵的,总的说来也是较为成功的,它解决了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兹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读后感。

  • 标签: 变文 唱和 作品 作者 读后感 具体
  • 简介:<正>收在《敦煌文集》中的《李陵文》,是启功先生根据北京图书馆藏卷校录的。到目前为止,我们在所有的敦煌卷子中尚未发现《李陵文》有第二个抄本,因此它现在仍然是个孤本。这个孤本自从启功先生校录以后,还没有哪位学者重新核对过,因为它一直被封存着,台湾学者潘重规先生在编著《敦煌文集新书》时未见到它。最近,在中国敦煌吐鲁番学术讨论会期间,北图举办了部份敦煌卷子展览,我们趁此机会将《李陵文》全文核对了一遍,发现了不少问题。本文就是我们通过核对原卷而作的关于启功先生校录的补校和对各家补校的意见的商榷。为便于核对原文,我们在每条原文前都标明了《文集》的页码和行数(用点号隔开);凡引《文集》中其它篇目,皆标明页码而不注书名;启功先生校录原文中有大量照录的俗字,以及用括号表示的改字,我们一般都直接予以改正,只有在牵涉校改时才原文照录。又《李陵文》北京图书馆现编号为“新0866”(“新”是新编号的意思,在《千字文》编号之外)。

  • 标签: 敦煌变文 李陵 补校 俗字 校录 启功
  • 简介:《降魔變》是《敦煌變集》中重要的一篇,後来我们在《敦煌變校注》中作了较为详细的汇校汇注。然而,由於“原卷”第二段(胡适旧藏)真迹以往一直未见,所以有些很重要的文字没有机会核实,致使録文不能尽善尽美,实感遗憾。

  • 标签: 《降魔变文》 中国 文学研究 《敦煌变文集》 古体小说
  • 简介:<正>我首先表示,我对我的书第一次在北京出版感到万分高兴。如果我能稍稍保留我积累的经给而重新开始生活的话,那么,我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学习中文。《》是对西方问题的思考,西方味十足。因此,我提供一些线索作为参考,以有助于读者了解作品,大概不能算多此一举吧。1)“新小说”法国人民在第二次大战中无论在肉体上或精神上都受到极其严峻的考验。我国在世界上

  • 标签: 罗马帝国 巴罗克艺术 语言 罗马人 罗马天主教会 第二人称
  • 简介:1933年11月,驻守福建的十九路军将领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联合国民党左派李济深。以及由黄琪翔领导的“第三党”等各派力量,提出联共、反蒋、抗日等主张,宣布蒋介石决裂,另举义旗。

  • 标签: 国民党左派 十九路军 陈铭枢 蒋光鼐 李济深 蔡廷锴
  • 简介:自从敦煌藏经洞发现以后,不仅清理出大批宗教典籍及一些儒家经、史、子、集。还发现了一些俗文学写本,这些在中国文学史上久已绝迹的东西,经过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和不少的曲折,学者们才为它寻找到一个适当的名称,公认这是唐代的所谓'文'。最早是王国维,他把这些讲唱体裁的作品,泛称之为'通俗诗'及'通俗小说'。后来,罗振玉将之整理刊布出来,正式命名为'佛曲'。

  • 标签: 敦煌藏经洞 中国文学史 佛曲 罗振玉 讲经 八相变
  • 简介:敦煌文多为写本且时代久远,其中常有抄脱或漫漶不清之处。这就需要整理者根据语境补上相应的文字,所补文字既要做到文从字顺,也应该符合唐五代的语言习惯。对于后者,学界往往注意不够。本文分别举“諕/嚇”、“脣/唇”二例加以说明。

  • 标签: 敦煌变文 校正 文从字顺 语言习惯 唐五代 文字
  • 简介:本文从两宋之际川陕地区时局变动中央应对的关系,探讨宣抚处置司的设置原因。认为两宋之际川陕地区战略地位突显;川陕地区地方行政运行中弊端丛生,危机四伏;朝臣关於加强地方权力整合地方力量的呼声日益兴起等,促成了川陕宣抚处置司的设置。川陕宣抚处置司的设置,是南宋中央在新形势下所作出的积极回应。川陕宣抚处置司的设置过程,提供了一个认识两宋之交地方行政运行的绝佳个案,从中展现出南宋中央地方之间权力互动的演变轨迹。

  • 标签: 南宋 川陕宣抚处置司 地方行政 中央与地方关系
  • 简介:银发平头,笑容谦和,性格沉稳,行事低调,这是董建华给人留下的最深印象。任职香港特首期间,素有'好人'之称的董建华带领香港市民迎接一个又一个挑战,度过一次又一次的风云变幻、波诡云谲,可谓鞠躬尽瘁。董建华选择离开,一度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今天的董建华同样为世人所关注……引人揣测的离任新岗位

  • 标签: 变皓首 皓首传奇 董建华青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