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新近看了几部新摄制的短故事片《犟小子》、《晨曲》(上影厂)和《金鹿》(北影厂),感到较之前一时期上映的有些短故事片,无论在题材、主题和艺术风格上都有一些新的发展,值得一。前一时期的短故事片,大部分是以轻喜剧样式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人唯利是图的资产阶级思想和不讲家庭、社会道德等错误现象,进行揭露与讽刺。当然,这在精神文明的建设中,也是具有教育意义和启迪作用的。但是,在这些短片中,正面的力量

  • 标签: 轻喜剧 艺术风格 资产阶级思想 现实生活 艺术形象 人物形象
  • 简介:<正>影片《小花》有这样一段情节:周医生带着小花去卫生队的途中经过一片树林,她触景生情想起了17年前雨夜托孤的往事。对这段情节,导演开始是以黑白镜头用通常的插叙方法交待的。但当他们看样片时,却感觉沉闷单调,且不动人。经过分析研究,他们又补拍了四个彩色镜头分别插入回忆部分的黑白镜头中。第一个彩色镜头,周医生从远处走来,仿佛看到

  • 标签: 形式与内容 电影艺术 镜头 新时期 戏剧电影 观众
  • 简介:迷上电影前,我的最大嗜好是看小人书。一向节俭的父母似乎悟出了什么,在这上面很舍得“投资”。从五岁那年父亲带我逛了几趟电影院,我便蓦地发现——大银幕上欢蹦乱跳的人儿,要比画册里光摆姿势不吭声不动地方的“木偶”好玩好看得多,索性一遍遍缠父亲在黑咕隆冬的影院里“泡”开了……那时毕竟是个孩子,不懂得电影是人创作出来的,全当里面的人是真人,里面发生的事是真事。有回看《红灯记》,演到刑场就义一场,那么慈祥的李奶奶要让鬼子

  • 标签: 影迷琐 琐记
  • 简介:<正>电影意识流将影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传达于观众的视听,然而并非所有表现心理的镜头皆属意识流。意识流成为艺术语言,是基于这样的心理分析:意识是流程,而流程又具不同水平,有在意志控制下围绕专题推理演进的“意志思维”,也有在意志松懈下散记的,因而也是随意零乱的“自由联想”。在

  • 标签: 意识流电影 自由联想 心理活动 意识活动 思维活动 心理描写
  • 简介:在二十一世纪的首届柏林电影节上,张艺谋导演的新片《我的父亲母亲》获得了“银熊奖”,此片在柏林引起的轰动自不必说。此时,当你流连在威尼斯、罗马的街头,印有魏敏芝那淳朴、坚定而又有些迷惘的眼神的头像的电影海报也会悄然映入你的眼帘,使人倍感亲切与自豪。这是张艺谋在二十世纪的最后一届的威尼斯电影节上获“金狮奖”的结果。在意大利的街头看《一个都不能少》的海报,同行的人无不感慨:张艺谋可以把巩俐这样的中国演员培养成国际影星,亦可以让连电影都没看过的魏敏芝令世人瞩目,从此改变了她的命运——老谋子神了!

  • 标签: 欧洲琐 琐记 说欧洲
  • 简介:时下,文化界流行“混搭”、力挺“混搭”。演艺界热衷“混搭”,时装界迷恋“混搭”,传媒介盛行“混搭”,语言界也追求“混搭”……似乎今天是一个打破国界、打破艺术门类、打破风格特征的“混搭”起来的世界。

  • 标签: 混搭 艺术门类 风格特征 演艺界 传媒介
  • 简介:<正>看了影片《李双双》后,觉得大部分演员的表演都很成功,尤其是其中两位主要演员。在此,仅就剧中主要人物之一喜旺的扮演者仲星火同志的表演,谈一下我们的学习心得和感想。仲星火扮演的喜旺,总的说来给我们这样的印象:他是一个质朴又有些幽默感的农民。也是一个处处怕得罪人的“老好人”。因怕得罪人往往对双双摆出一付做丈夫的架子,但他又不是一个封建思想极浓的大男子主义者。从智力上看,他很聪明,但从和集

  • 标签: 表演艺术 形体动作 星火 影片 大男子主义 学习心得
  • 简介:<正>据说电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一旦制作完成之后,就很难再加改动,犹如婴儿落地,即便发育不全,畸形怪状,却已无可奈何,只得由它了。这就是影片创作者们的一大遗憾。观众会不会也有遗憾呢?也是有的。每当我们看完某部影片,如感到遗憾的话,少不了就要说三道四,评头论足,直至街谈巷议,所在皆有,这种舆论民情,也就叫做观众的反映。作为电影的热心观众,我对近几年来的影片,首先是赞赏的,其中的一些佳作,令人久久难忘。电影艺术家们创造了那么健康而又美好的麟儿,能不可喜可贺!当然在祝贺之余,我对这“遗憾的艺术”难免也有所遗憾。何憾之有呢?比如对存在于一些影片中的概念化表现,就有些微辞,很想一吐为快。以下不揣冒昧,试陈三。(笔者附言:由于自己看片的局限,文中所举的例证,都集中在稍前一些时候的影片,最近的新片则多未能论及,敬希读者鉴谅。)

  • 标签: 概念化 文艺创作 故事影片 文艺作品 观众 电影艺术
  • 简介:《红土情歌》是一部取材自真实事迹、歌颂英雄人物的主旋律戏剧作品。但是作者试图让它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歌功颂德之作,以现实主义的手法,用若干典型事例集中展示了救火英雄王茂华短暂人生的闪光之处。编剧力图用艺术的真实感动着读者,读罢不由让人收获一份感动、一种升华。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效果,我想是生活中的真实感动了编剧,而编剧又循着艺术的真诚创作了该剧,最后成功地将这份感动传递给了读者。

  • 标签: 人性本真 情歌 红土 采茶戏 回溯 戏剧作品
  • 简介:“舞台美术”是指舞台综合艺术中除演员自身造型因素以外的所有视觉和音响听觉形象,即空间造型艺术的总称。它是舞台艺术的组成部分的一个中支系,包含化妆、服装、道具、布景、装置、灯光、音响效果等子项,它既有戏剧因素,以其艺术规律而存在,又有美术因素,同其造型美学而发展;既有综合美术、雕塑、装饰等造型章法,又综合电子、电气、光学、机械等科技工艺,是跨越艺术与科学的边缘学科。

  • 标签: 听觉形象 舞台艺术 舞台美术 艺术规律 演员 布景
  • 简介:影片画面很美。这是我看完《姊妹坡》的第一印象。而细细玩味那些很美的电影画面,我又隐约感到影片的画面处理实在是背离着日本同类题材影片的艺术传统精神的。观众知道,在日本的影视片里,血缘纠葛和白血病戏剧综合症委实也多了些,如前些时候的“三滴血”和新近播映的‘命运’,直至才放映的《姊妹坡》。也许由于日本国四处围海的地理环境,也许由于大和民族曾经占领过别人也被别人占领,因此日本人喜欢这类“血缘”关系,需要这种种族的“血缘”粘联精神。所以,在处理这类题材的影片中,画面一般都比较凝重,摄像(影)机的移动缓慢而有节奏,画

  • 标签: 艺术传统 电影画面 同类题材 三滴血 戏剧电影 大和民族
  • 简介:北宋宫廷画院前后经历了黄居寀的雍穆富贵、徐崇嗣的没骨渍染、崔白为代表的清新野逸、赵佶时代的宣和体,这四种院体花鸟画风在继承隋唐五代写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将宫廷绘画发展到"无体不备,无美不臻"的水平,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有学者认为:如果徐熙早于黄筌入宋,那么历史将改写。在笔者看来,这个说法欠妥。任何一种画风的形成都不是横空出世,而是有其渊源和社会原因的。回顾近几十年来学者对于引起画风之变的最主要因素研究,大致上有两种模式:一是侧重外部结构的作用力量,二是内部结构自生力量。虽称不上某种体系,但对后代学者研究画史之变开辟了途径。下面就综合这两种研究模式,结合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以代表画家为依据,阐释北宋徐黄时代花鸟画风格的演变成因。

  • 标签: 北宋 院体 花鸟 风格 演变 成因
  • 简介:当今世界电视史的发展规律是,新闻文化性节目为电视奠基、起步,结果却是具有新闻文化双重品格的纪录片在电视商业化的浪潮中逐渐萎缩,以至在一些台完全绝迹。当影视明星、影视经纪人为受惠于电视大发展而踌躇满志的时候,纪录片艺术家(包括卓有成就的国际名家)聚首的话题,却是哀叹如何惨淡经营和安贫乐道。可喜的是,在受到多年冷遇之后,一股不大不小的国际性纪录片热正在回归屏幕。美国的纪录片有线专门频道“发现”(“DISCOVERY”)的国际传播,中国纪录片热的再度兴起都是这种回归的标志。上海纪录片在一片赞扬声中,频频荣获国际国内艺术奖的同时,一批作品销售海外,从而收到艺术和经济双重效益。如上海电视台的《纪录片编辑室》,从1993年2月挂牌开播已经三个年头,播出150期节目,其收视率久久领先,并一度跃居各类节(栏)目榜首。这在电视迅猛发展,

  • 标签: 中国纪录片 文献特性 电视纪录片 上海 作品 大发展
  • 简介:2014年7月22日,在媒体圈内人气急升的《澎湃》正式上线,或弹或赞,大量涌现的评论使它当之无愧成为圈内炙手可热的明星;似乎与之相呼应,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四次会议,强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建成几家强大的新型媒体集团。传媒新贵咄咄逼人,老牌"劲旅"华南媒体不免要被拿来与之对比一番。

  • 标签: 新兴媒体 边缘化 华南 冷思考 革新 忧患
  • 简介:在当前广电行业各式重组的背景下,单个频道之间的竞争已经包含在广电集团相互竞争和资源配置的大概念之下。电视节目作为传媒产业的一大重要基本资源,如何得到合理优化的配置,既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又能平衡各方利益,成为广电集团重组和角色定位的焦点问题。9月1日央视一套再次改版,在去年5月改版的基础上,将全台节目资源重新组合分配,以综合频道的定位获取其他专业频道的优势节目资源,经过重新组合获取板块效应,最后试图形成独特品牌,这种思路值得学界认真考察。

  • 标签: 广播电视产业 集团化 电视节目 资源配置策略 中央电视台 节目改版
  • 简介:7月2日,在京举办的“第三届国产动画电影推介暨高峰论坛”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司司长高长力透露。“今年国产动画电影将集中爆发,其中上半年上映的国产动画电影在票房方面已经追平去年全年的成绩。”

  • 标签: 动画电影 高峰论坛 国产 推介 暑期 广电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