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正>1935年2月,《大路》经中国影业界推荐,作为上海联华影业公司的优秀影片,由制片人陶伯逊携往莫斯科,代表中国参加苏联国际影展。这是中国影片首次走出国门赴国际电影节参展。《大路》由于内容反帝抗日,陶伯逊担心途经东北时日方有可能留难,故在动身前,先把新片交轮渡运往海参威,复由西伯利亚火车转达莫斯科,怎奈海路费时,火车又绕道未能直达,结果影片未能按时送达,痛失参展良机!

  • 标签: 筑路工人 大路 聂耳 影片 歌唱片 凤阳歌
  • 简介:在1984年至2010年涉及内地女性形象的香港电影中,内地女性形象在香港电影中大致经历了"他者化想象"、"迎合与反思"、"天使化的美丽符码"三个阶段,并向多元化发展演变。然而"天使化"塑造的策略从某种意义上看,更多的是香港电影在经济上的妥协,而并不能够看作是文化上的"回归"。

  • 标签: 香港电影 内地女性 美丽符码
  • 简介:江苏省常州市资深研究员、江南影视学院副院长韩斌生先生的传记文学新作《吴祖光新凤霞传》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了。这是韩斌生先生继《大哉洪深》、《文人瞿秋白》之后又一次真情之作。全书在近百年的历史跨度中真实客观地勾勒了吴祖光、新凤霞坎坷而辉煌的一生。其中吴祖光先生的文人本性、率直可爱之处,新凤霞女士的演员本色、侠骨柔肠之美均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他们之间从相识、相知、相爱到历尽百难,相守百头的爱情故事读来令人感动不已。特别写到“文革”后他俩焕发青春,吴祖光新作不断,新凤霞竟以残疾之身写出200多万字的传记著作,双双硕果累累,更让人感佩。书中还对周恩来总理与文艺家的友情,十年动乱中文艺界的友谊与恩怨作了客观的描绘。本书角度新颖、体系严密、感情浓郁、文辞优美,是吴祖光、新凤霞研究的新突破,是文学性和学理性俱佳的一部人物传记。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友情推荐。本刊特推出节编后的一段《结婚前后》,以飨读者。

  • 标签: 新凤霞 吴祖光 婚前 人民文学出版社 节选 传记文学
  • 简介:本文通过梳理20世纪30—40年代抗战前后相关报刊杂志和电影对于"北平李丽"的公共话语建构,考察了一位影、舞、戏三栖的早期女明星的公众形象,并借助这种形象建构的考察,探究早期电影和娱乐文化中的现代性话语。

  • 标签: “北平李丽” 明星 现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