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正>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的苏联电影,一次又一次地在银幕上描绘出了革命历史中布尔什维克英雄们的形象,写下了可歌可泣、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夏伯阳》、《马克西姆三部曲》、《伟大的公民》、《十三人》、《我们来自喀琅施塔得》“………这些杰出的影片,教育和鼓舞着人民意气风发、信心百倍地去献身革命事业,在火熟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丰功伟绩,《海军少尉巴》就是一部繼承了这种光荣的传统的影片。影片的剧本是根据目前尚健在的瓦西里·鲁吉奇·巴纽什金的真实事迹编写的。编剧C·龙金和努希诺夫用他们艺术的手法,集中地表现了在瓦西里·巴纽什金(也就是巴)一生的革命活动中最突出、最动人和最富于戏剧性的英雄事迹:把十三个被

  • 标签: 英雄史诗 革命斗争 影片 卢那察尔斯基 格里高利 列宁
  • 简介:“五更寒’是一部较好的影片,它获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但影片与剧本原作对巧凤这个人物的处理有严重缺陷,因而也引起了批评和争论。本刊自五月号特辟了专栏对这个人物进行讨论,参加讨论的有电影和文艺理论批评工作者,有电影导演和本片的作者(导演严寄洲和饰演巧凤的演员曹樱同志);特别是很多读者都兴趣盎然地参加了这次讨论,把他们的意见言之成理地写出来进行争鸣,这是非常可喜的现象。讨论连续进行了三期,基本上作到了较为广泛也较为充分地展开了各种不同意见的争论。这里发表的冯一夫、王冰二同志的文章以比较系统扼要的分析,指出影片不恰当地强调了巧凤的作用,批评了剧作者与影片在表现巧凤这个人物方面的倾向性的缺陷,这是一篇观点比较正确和具有说服力的文章。我们基本上同意冯一夫、王冰同志这篇文章的看法。关于巧凤的讨论,在此可以告一结束。自然,冯一夫、王冰同志的文章不可能回答在讨论中所提出的所有的问题。有些有关的重要理论问题阐述得还不够透辟:例如对于典型的看法问题、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问题等,这些问题事实上也不可能在对于巧凤这一个人物的讨论中得到更充分的探讨与完整的解决,只有留待将来讨论其它更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时继续加以研究。

  • 标签: 影片 安宁 生活真实 倾向性 工作者 描写
  • 简介:<正>影片“五更寒”中创造了许多相当鲜明的艺术形象,给观众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深刻印象,对手刘书记、老甲长、穆英、黄胖子、莫保长等人物大家的看法基本是一致的,但对于巧凤这个人物却有不同的评价与分歧的看法,由“巧凤”引起的争论是一场有意义,而且也是有趣的艺术探讨。看了许多同志的文章,我的感觉是陈播、曹欣、夏川诸同志对

  • 标签: 典型意义 影片 游击队 革命 基本矛盾 艺术作品
  • 简介:南国影市爆出一大奇闻:今年7—9月.广州青宫电影城(五星级)将1999年拍摄的主旋律国产片《大进军·大战沪杭》重新包装之后独家上映,仅放映63场.票房收入已高达13万元(平均每场2000元以上).大大超过该影院上映的《大道如天》、《生死托付》、《天狗》等所有庆祝建党85周年献礼新片以及《东京审判》(114场,9万元)的单片票房收入.而且击败该影院今年上映的美国大片《一球成名》(182场,5万元)、《一级戒备》(155场,8万元)和《防火墙》(210场,11万元)。

  • 标签: 美国大片 《大战宁沪杭》 国产片 启示录 票房收入 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