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流浪的迪潘》结合了难民题材和黑帮元素,呈现出关于种族冲突、政治难民、移民焦虑等离散情节,也通过斯里兰卡、巴黎郊区两个时空场景构建了一幅关于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冲突的生动图景。影片寓言式地揭示出西方世界面临的严重危机,这一切不仅在影片中,而且在现实中已经真实显现。

  • 标签: 移民 离散 文化冲突 黑帮类型
  • 简介:理论上说,电影所有的理论都应该面对声音问题。而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局面从未有所出现。相反,数量众多的理论研究者们竟然轻率地从运动画面凸显的特征断言电影的性质。如果这仅是一时的疏忽,错误很快就会得到纠正。而实际上,那些忽视声音的理论研究者们通常都有很强的自我意识,提出他们认为强有力的理由,来确立以视觉作为基础的电影理论。的确,许多这方面的辩论是老生常谈,并非对电影的根本问题进行探讨。在本文接下来的内容中,我提议重新开启这一讨论,来检视这一引领电影理论多年的假说。

  • 标签: 历史性 本体论 唯名论 再生产 指代性
  • 简介:ROOMANDAHALF导演:安德烈·卡扎诺夫斯基(AndreyKhrzhanovsky)编剧:安德烈·卡扎诺夫斯基(AndreyKhrzhanovsky)、尤里·阿拉波夫(YuriArabov)主演:AlisaFreindlich、SergeiYurskiy、GrigoriyDityatkovskiy国别:俄罗斯首映:2009年1月23日(鹿特丹电影节)故事:这部作品以198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籍苏联诗人约瑟夫·布罗茨基(JosephBrodsky,1940-1996,得诺贝尔奖时年仅47岁)1986年发表在"纽约书评"上的一篇同名的追忆亡父亡母的散文为名,其叙事基本遵循了那篇娓娓道来的小品文的行文逻辑,以"布罗茨基"的画外音为引导,追述布罗茨基离乡流亡之前在故乡圣彼得堡(曾一度名为"列宁格勒")寓所与父母共同生活的细枝末节

  • 标签:
  • 简介:作为CBS的一部王牌喜剧,《好汉两个》顾名思义,发生在两个男人之间(两个男人,加一个小男人)。《好汉两个》的第9季在9月17日与美国观众如约相见,也许很多《好汉两个》的剧迷都无法接受剧中"查理.哈波的葬礼",但更多的人更想看看没有查理.辛的这部热剧将走向

  • 标签: 大爆炸 男人 困境 美国观 收视率 情景喜剧
  • 简介:CEPA的签订,一批香港导演“北上”拍片,其中,陈可辛导演可以说是文化融合商业运作的代表.他的作品善于在多元共存的文化语境中游走,在电影叙事上,往往以草根大众的经历为蓝本,将其对时代的思考呈现于故事之中;在电影类型上,常有类型化的突破与整合.他的影片呈现了合拍时代,跨越与融合,离散与回归的文化症候,也从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地域和时代局限,他执导监制的影片在艺术上商业上都获得了不俗的成绩,值得作为特例研究.

  • 标签: 陈可辛 导演 北漂 跨越融合 离散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