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3 个结果
  • 作者: 曹凤鸣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9-19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9期
  • 机构:戏曲“锣鼓经”又称“锣鼓点子”,也简称“锣经”,系戏曲打击乐演奏的各种型式的泛称与统称。“锣鼓经”已形成固定规范的演奏模式,和鼓、板、大锣、小锣、铙、钹、堂鼓等的音响组成各种不同的节奏与打法,并有严格的记谱,一般用仓、台、七、扎、冬等字分别代表大锣、小锣、钹、板、鼓等作为音符记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京剧《徐九升官记》是30年前朱世慧的首创作品,名噪一时,流传至今长演不衰,也是朱世慧的成名之作。该剧之所以取得如此良好的业绩,是因为有这样的几大特点:第一,该剧是一出难得一见的、以文丑为领衔主演贯串始终的大型剧目,是一出从剧本到表、导、演都耐人寻味、令人难忘的好戏。

  • 标签: 剧本 京剧 《徐九经升官记》 特点
  • 简介:1932年10月某日,庆奎新戏《煤山恨》首演。听着名字,大家都觉得新鲜,其实之前也有原型,叫做“明末遗恨”,是由十六铺新舞台排出来的,算是新型京戏的一声,在江南非常火爆,但其中主角崇祯归做工老生应行,京派老生吃不消这么狠派的作用,数十年都没人敢动。直到庆奎拿起了它,彼时庆垒已红透京城,庆兴社推出的剧目也部每每爆满,人们对庆奎信心很足,再加上演员阵容强大,庆夸饰崇祯,郝夺臣饰多尔衮,李慧琴扮皇后,范宝亭扮李闯王、李洪备扮王承恩、吴彦衡扮李国桢、芙蓉草扮皇娘。所以,首场也是座无虚席。

  • 标签: 《煤山恨》 演员阵容 多尔衮 老生 崇祯 剧目
  • 简介:1936年,庆奎的嗓子完全坏了。通过好几家医院的中外医生诊断,他患的是"咽喉癌",声带完全坏了,不能张开闭拢,声音发不出来,说话的时候还有一点点沙哑的声音,不过很费力气。庆奎辍演后,派艺术一时之间在舞台上消失了。他也是心灰意冷,终日沉醉大烟不能自拔。在1938年时,一个机会引起了他的注意,促使了他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那就是去中华戏曲专科学校任教。

  • 标签: 高庆奎 咽喉癌 李和曾 金仲荪 堂会戏 李玉茹
  • 简介:善学努力,前辈赏识在父亲的照拂下,少年期间的庆奎其实还算一帆风顺,虽未少年成名,但顺利拜名师,顺利登台表演,算是入了戏门。直到他17岁倒仓,经历了人生中第一个重要的关口。这是谁也帮不上的事,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和运气。而他也果真争气,倒仓期间不间断学习,不丧失学戏的热情,为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但当走过倒仓期,声音的条件还是没有恢复完全,所以一度充当“挟着靴包进后台”的配角,多是三四路的行当。虽说他的老师多,会做的戏多,一时间各班争聘,搭班机会很多。但庆奎从不止步于此,他去配戏更是为了学戏。一场一场戏下来,也许有人是在蹉跎岁月,但于庆奎来说,每一部戏都在成为自己的加分项。越是逆境,越能看到一个人的胸怀和气度,庆奎就在这样的逆境中展示出强大的心胸与毅力。

  • 标签: 少年期 不间断 逆境 时间 气度 胸怀
  • 简介:早先北京城,一出滑稽京剧《三字》,时演不衰。“同光十三绝”之二老生张胜奎和谭鑫培均曾为之献艺。而赵如泉和潘月樵等虽于申滩上演过此剧,惜未能打响。及至风靡南北之京剧大师马连良来沪演做几回,始有知之者,然亦未能引起轰动。所谓“北人听戏,南人看戏”,盖此剧之功力全在生角之念白,即便上海观众听戏水平较前提高,恐怕亦不喜文戏,其有知之者可能因为久慕马派之唱腔耳。此剧向不晓之上海观众,时至今日,更鲜为人知了。

  • 标签: 《三字经》 马派 谭鑫培 赵如泉 同光十三绝 马连良
  • 简介:本纳(伯纳德·戈斯),今年五十一岁,现任香港中英剧团艺术总监。本纳求学于英国伦敦罗斯·布鲁福特戏剧学校,毕业后致力于推广学校戏剧,成为兰开夏郡学校中的第一个戏剧教师,后又返回母校任教。他分别在诺定咸及爱塞特执导儿童剧及青少年话剧,后又为格林威治剧团编剧及执导,并创立青年剧团。他曾担任过因士域剧团的署理艺术总监,负责

  • 标签: 驯悍记 伯纳德 罗斯 兰开夏 艺术总监 塞特
  • 简介:培支(1881-1960)名树基,字培支,号悟皆居士,陕西省富平县人。清末拔贡生。毕业于陕西省高等学堂。同盟会员。民国后担任陕西省督军总务府铸印官。后任教育部读音统一会代表,陕西省图书馆长等。在易俗社.他先后担任编辑、剧务主任、社务主任、营业主任,特别是在最艰难时期。他几次出任社长。力挽狂澜,一次次渡过难关。他也是多产的剧作家,其中以《夺锦楼》《人月圆》《鸦片战纪》最为有名。

  • 标签: 剧作家 《人月圆》 陕西省 同盟会员 图书馆长 富平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文秀是元杂剧早期接触的作家之一,尤其是写水浒戏最多,所做杂剧有三十二中,除关汉卿外他的创作量最大;他作品的思想性极强,主要凸显爱国保民、歌颂英雄、揭露丑陋、打击豪强,深刻地表现出元代的社会生活面貌,鞭打了贪官污吏,反映了广大民众的心声。他的作品中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上至皇帝,下至贫民百姓,身份各异,性格不同,各具特色,栩栩如生。他的作品风格:曲词本色、注重戏剧效果,情节张弛有度,深受群众欢迎,对后世剧作影响很大,称得起元代杂剧大家之列。

  • 标签: 高文秀 元杂剧作家 思想性 风格本色
  • 简介:戏曲电影《徐九升官记》是根据同名京剧移植的。剧本移植改编闻鸿。80年代期间,潮剧团、揭西潮剧团、曲溪业余潮剧团、潮安银湖业余潮剧团等,也有不同演出本演出。近三十年来,《徐九升官记》已有京剧版、豫剧版、昆剧版、越剧版等多个版本,所获荣誉无数。

  • 标签: 戏曲电影 《徐九经升官记》 移植改编 80年代 演出本 剧团
  • 简介:严前海在《齐鲁艺苑》(2009/1)上发表了题为《智力类电视剧与电视剧的神奇之路》。文章认为,智力类电视剧(如《越狱》、《CSI》、《金牌律师》、《ER》[即《急症室的春天》]等)指的是那些多方冲突激烈、

  • 标签: 电视剧 智力 《越狱》 CSI
  • 简介:25年前初识辛宝达,是在银屏上。当时“四人帮”既倒,京剧复苏,不少阔别已久的老戏重返舞台。就凭“阔别”二字,足以大受青睐。然而,我们却在电视上发现了一出别开生面的京剧《美人计》。它仍《龙凤呈祥》的故事,又似乎吸收了川剧《和亲记》的长处,重新塑造了一个主人公的形象。其中

  • 标签: 李和曾 辕门斩子 赠绨袍 《四郎探母》 二字 八大锤
  • 简介:好莱坞电影产业以营销指导创意的运营模式使概念电影大发展。“小黄人”系列电影有着典型的概念特征,制作方在其创意中设置了一系列营销挂钩点,这些以营销为导向的创意环节保证了电影在商业上的成功,也给中国动画电影内容精品的实现与发展带来启示:中国动画电影应根据国外市场和国内市场的目标定位,有选择地使用和处理普适与特色题材;平衡借鉴与创新,对普通人的当下生活进行关怀,追求叙事创新;进行投融资体系改革,构建多元投融资体系。

  • 标签: “小黄人” 高概念 营销挂钩点 创新 技术瓶颈 投融资体系改革
  • 简介:“湛湛青天不可欺,是非善恶人尽知……”,一腔苍凉激越的“拨子”,佐以款式有致的步履,随着乐曲的由徐转疾,霎时貂翅款摆,白髯翻飞,一组组繁复悠美的身段伴着歌吟,把剧中人徐策急于上朝奏本除奸,替忠良昭雪沉冤的迫切愿望,抒发得淋漓尽致,这就是陈少云在《徐策跑城》中的精彩表

  • 标签: 麒派 陈少云 高格 湛湛青天 徐策跑城 朝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