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4 个结果
  • 简介:“麟童”亦师亦友金国平解放前,在东方大都市上海,有两大名鼎鼎的演员,一艺名叫“麒麟童”,是京剧表演大师周信芳;一名叫马麟童,是著名的淮剧演员、“麟童剧团”团长。他们原来素不相识,马麟童慕名学“麟派”艺术,以戏会友,在抗日的烽火中结成了亦师亦...

  • 标签: 周信芳 马麟 麒派 马派 筱文艳 文武老生
  • 简介:本文对越剧发展的宏观历史脉络予以了总体梳理,强调越剧在迫切呼唤新的流派,新的大师已经到了呼之欲出的当口。在新的百年当中,越剧教育的等级亟待提升,越剧市场的开拓之路也应该越走越宽。

  • 标签: 越剧 新世纪 定位 展望
  • 简介:1932年10月某日,庆奎新戏《煤山恨》首演。听着名字,大家都觉得新鲜,其实之前也有原型,叫做“明末遗恨”,是由十六铺新舞台排出来的,算是新型京戏的一声,在江南非常火爆,但其中主角崇祯归做工老生应行,京派老生吃不消这么狠派的作用,数十年都没人敢动。直到庆奎拿起了它,彼时庆垒已红透京城,庆兴社推出的剧目也部每每爆满,人们对庆奎信心很足,再加上演员阵容强大,庆夸饰崇祯,郝夺臣饰多尔衮,李慧琴扮皇后,范宝亭扮李闯王、李洪备扮王承恩、吴彦衡扮李国桢、芙蓉草扮皇娘。所以,首场也是座无虚席。

  • 标签: 《煤山恨》 演员阵容 多尔衮 老生 崇祯 剧目
  • 简介:1936年,庆奎的嗓子完全坏了。通过好几家医院的中外医生诊断,他患的是"咽喉癌",声带完全坏了,不能张开闭拢,声音发不出来,说话的时候还有一点点沙哑的声音,不过很费力气。庆奎辍演后,派艺术一时之间在舞台上消失了。他也是心灰意冷,终日沉醉大烟不能自拔。在1938年时,一个机会引起了他的注意,促使了他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那就是去中华戏曲专科学校任教。

  • 标签: 高庆奎 咽喉癌 李和曾 金仲荪 堂会戏 李玉茹
  • 简介:善学努力,前辈赏识在父亲的照拂下,少年期间的庆奎其实还算一帆风顺,虽未少年成名,但顺利拜名师,顺利登台表演,算是入了戏门。直到他17岁倒仓,经历了人生中第一个重要的关口。这是谁也帮不上的事,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和运气。而他也果真争气,倒仓期间不间断学习,不丧失学戏的热情,为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但当走过倒仓期,声音的条件还是没有恢复完全,所以一度充当“挟着靴包进后台”的配角,多是三四路的行当。虽说他的老师多,会做的戏多,一时间各班争聘,搭班机会很多。但庆奎从不止步于此,他去配戏更是为了学戏。一场一场戏下来,也许有人是在蹉跎岁月,但于庆奎来说,每一部戏都在成为自己的加分项。越是逆境,越能看到一个人的胸怀和气度,庆奎就在这样的逆境中展示出强大的心胸与毅力。

  • 标签: 少年期 不间断 逆境 时间 气度 胸怀
  • 简介:本文针对中国戏剧重新“定位”所涉及的思想观念、“市场化”、娱乐功能、大众文化批判等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文章认为,中国戏剧的变革与转型任重而道远。20世纪90年代以来戏剧的“边缘化”从某种意义上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对戏剧市场化和娱乐功能不能笼统地肯定或批判,必须结合具体的社会思想文化语境在特定的层面予以剖析,在肯定其历史意义的同时,也要看到它的消极面。

  • 标签: 中国戏剧 市场化 娱乐 定位
  • 作者: 钱国勇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9-06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5期期
  • 机构:民族学是主要采用实地调查法(又称田野工作法)研究民族发展演化的一门社会。它期望通过对一个个民族进行实地考察,研究它们各自的起源、分布、社会、文化、生活方式以及各民族之间的历史、文化关系。民族学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梳理上述这些方面在历史上发展、演变的情况揭示世界诸民族发展的共同规律或某一个民族发展的特殊规律。民族学在欧美一些国家里又称文化人类学。文化人类学是一种研究人的文化属性的、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的学科,它和研究人类属性的、属于自然科学的体质人类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学学科。因为人的文化属性及其民族性不可能分开,所以文化人类学和民族学没有实质性的差别。民族学源于欧洲,它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主要研究非欧、非西方民族的人类共同体,不涉及西方民族。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学科本身的发展,目前民族学研究的范围已不限于非西方民族,世界上各种人类共同体,包括西方民族和西方社会中的移民社区,都已经成为它的研究对象。因为民族音乐学是民族学和音乐学的一个交叉学科,所以它一直受到民族学的发展及其各个学派的深刻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初露锋芒1880年初冬,22岁的普契尼来到了米兰,这个年纪对于想到音乐学院求学的人来说可能大了点,但普契尼最终还是得到了机会。12月18日,就在他生日前4天,普契尼给远在鲁卡的母亲写了一封信:“昨天我跟随巴志尼上了第二堂课,事情进展得很顺利。目前,这是我唯一的功课。不过,这个星期五我要开始学美学。我每天的日程如下:早晨八点半起床,练一会儿钢琴,十点半开始吃早餐,接着我外出,到巴志尼先生家里上课,大概从下午三点到五点两个小时,五点后我回到钢琴旁,开始读那些古典音乐的总谱……

  • 标签: 普契尼 意大利歌剧 大师 1880年 音乐学院 古典音乐
  • 简介:  总书记语重心长话"三农"  2月14日,元宵节过后的两天,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班,胡锦涛同志做了重要讲话.他指出:"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强调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在部署当前六大重要工作中,第四项即是:"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事业,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培育造就新型农民."总书记还特别强调,即使将来基本实现现代化了,"三农"问题依然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

  • 标签: 剧团定位 国办基层 基层剧团
  • 简介:如果说伟大即被误解,那很难有比杰拉德·莫迪埃更伟大的歌剧从业者。甚至在刊登他的讣告时,报纸杂志的记者们在形容他的职业时都是层出不穷——有的称呼他为歌剧导演,有的是艺术管理者,有的是剧院经理,有的是教育家。这就像是《新约》福音书中每人描述耶稣与十字架上山一样,各有角度与时间先后。这确实也反映出莫迪埃一生的错综复杂与涉猎之广。

  • 标签: 杰拉德 歌剧导演 《新约》 莫奈 报纸杂志 萨尔茨堡音乐节
  • 简介:安徽省太湖县自古山明水秀,人杰地灵。旧有“戏曲之乡,状元故里”之称。清朝嘉、道年间,有文士赵文楷、李振钧大魁天下,使太湖县名振皖上,誉满江淮。这两状元文学造诣可想而知,然而他俩看戏剧写戏联的故事却鲜为人知。山区状元赵文楷(1760——1808),字逸书,号介山,望天乡赵家冲人,为当今中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的曾高祖,清嘉庆丙辰(1796)恩科状元,曾代驾出使琉球封王,官山西雁平兵备道。著有《搓上存槁》、《楚游稿》、《石柏山房诗存》、《独秀草堂古今文》等著作。

  • 标签: 赵文楷 中国佛教协会 文学造诣 太湖县 清嘉庆 赵朴初
  • 简介:一个奇特的现象在上海文艺界几十年来不管是老前辈,还是晚辈、小字辈,均对一小个子艺术家统称为“大哥”,他就是——伍黎同志伍黎大哥。我亲眼目睹熊佛西院长、黄佐临院长、朱端钧院长、越剧院的吴琛院长都这要称呼他,乔奇、江俊、琯如等前辈也这样称呼他,

  • 标签: 艺术家 同志 院长 文艺界 熊佛西 黄佐临
  • 作者: 吴磊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9-19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9期
  • 机构:如今,中国正向市场经济转型,中国美术在现代化进程中,与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书画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价格定位越来越受到艺术市场和收藏者的广泛关注。俗话说:“黄金有价,艺术无价”,这是人们对艺术作品价值的一种认识。早在唐代,艺术品市场就被作为衡量艺术家价值和影响度的依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纳(伯纳德·戈斯),今年五十一岁,现任香港中英剧团艺术总监。本纳求学于英国伦敦罗斯·布鲁福特戏剧学校,毕业后致力于推广学校戏剧,成为兰开夏郡学校中的第一个戏剧教师,后又返回母校任教。他分别在诺定咸及爱塞特执导儿童剧及青少年话剧,后又为格林威治剧团编剧及执导,并创立青年剧团。他曾担任过因士域剧团的署理艺术总监,负责

  • 标签: 驯悍记 伯纳德 罗斯 兰开夏 艺术总监 塞特
  • 简介:培支(1881-1960)名树基,字培支,号悟皆居士,陕西省富平县人。清末拔贡生。毕业于陕西省高等学堂。同盟会员。民国后担任陕西省督军总务府铸印官。后任教育部读音统一会代表,陕西省图书馆长等。在易俗社.他先后担任编辑、剧务主任、社务主任、营业主任,特别是在最艰难时期。他几次出任社长。力挽狂澜,一次次渡过难关。他也是多产的剧作家,其中以《夺锦楼》《人月圆》《鸦片战纪》最为有名。

  • 标签: 剧作家 《人月圆》 陕西省 同盟会员 图书馆长 富平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文秀是元杂剧早期接触的作家之一,尤其是写水浒戏最多,所做杂剧有三十二中,除关汉卿外他的创作量最大;他作品的思想性极强,主要凸显爱国保民、歌颂英雄、揭露丑陋、打击豪强,深刻地表现出元代的社会生活面貌,鞭打了贪官污吏,反映了广大民众的心声。他的作品中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上至皇帝,下至贫民百姓,身份各异,性格不同,各具特色,栩栩如生。他的作品风格:曲词本色、注重戏剧效果,情节张弛有度,深受群众欢迎,对后世剧作影响很大,称得起元代杂剧大家之列。

  • 标签: 高文秀 元杂剧作家 思想性 风格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