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青天歌》,首創自金代全真道丘處機,是一組書寫道情的齊言體七言詩。此歌在元代入樂歌舞,用於酒筵。其音樂曲調當屬道教音樂。元末明初,雜劇中偶見用【青天歌】曲牌,仍爲七言四句之齊言體,主要以道情舞曲充作劇中插曲,穿插了歌舞場面,豐富了表演和聲情。由筵席至雜劇,《青天歌》齊言體性突出而穩固,始終未廢歌舞。是以《青天歌》之存,可證齊言詩歌於元明猶然有聲。其相關事迹,目之爲聲詩當屬無疑。

  • 标签: 青天歌 元明雜劇 全真道
  • 简介:清儒的戏曲观大多集中在对戏曲地位和功能的认识上,并且受所处时代学术思潮的影响.清初理学家对待戏曲的态度基本以反对或轻视为主.清中叶汉学家的经学本位主义立场决定了对戏曲的态度,或是将戏曲视为经学的附庸,认为戏曲有功经学,或是将戏曲视为小道.清末的学者大多能认识到戏曲启发民智和启迪人心的作用,努力提高戏曲的社会地位,并推进戏曲的研究.大多数清儒对戏曲的态度较为矛盾,一方面他们爱好观剧,为戏曲剧本题写序跋,肯定其艺术价值;另一方面,却从内心轻视戏曲.这种矛盾态度与戏曲本身的内容取向和审美取向有关.

  • 标签: 清儒 戏曲观 理学 经学本位 西学
  • 简介:道光、咸豐年間姚燮編纂《今樂證》所引《曲》,即指《曲目表》或《曲海目》,姚氏並未見過《曲》原書。根據凌廷堪的書信、焦循日記以及《曲》與《雜劇新編》的關係,可知《曲》是焦循欲撰而始終未撰之書。

  • 标签: 姚燮 今樂考證焦循 曲考
  • 简介:校讀《南詞叙録》,發現尚有三點可以再作申述。第一,徐渭所言的'南九宫'與蔣孝《南九宫十三調詞譜》的體例有相應之處,但徐渭所見'南九宫'未署作者,故周維培推估其是書坊圖利爲删去蔣序而刊行的另一種'南九宫曲譜',可聊備一説。第二,徐渭將《香囊記》比作終非本色的雷大使之舞,源自陳師道的《後山詩話》,韓詩、蘇詞勇於'文體跨界',但不符合唐詩宋詞的本色之美,其道理如同宋代教坊中人雷大使的舞技再高,終究'色'不如女;明正德年間,《香囊記》運用麗藻繁典的時文筆法,在徐渭看來,自然不是宋元南戲的本色出演,因此以雷大使之舞譬况《香囊記》。第三,有兩條音韻信息,可作討論:其一反映明代方言的部分語音已歸併不分,然腔調劇種使用的戲曲語言,應當先行'正音',纔能確保傳播更加廣遠;其二,徐渭解釋了'薄暮'的音義,應讀作'磨'上聲,意指妓女的假母——'鴇母',在曲中或寫作'博磨''薄母'。

  • 标签: 南詞叙録 南九宫 香囊記 雷大使 薄暮
  • 简介:姚燮《今樂府選》,今存殘鈔本,分藏於多家圖書館。天一閣藏有2册耍詞散曲,《復莊今樂府選總目》未見著録,當爲初稿本;國家圖書館藏2册,浙江圖書館藏110册,寧波天一閣藏56册,有姚燮批點,且見載於總目,當爲編纂過程中的批校本;台北'國家'圖書館藏16册,蘇州博物館藏4册吸收了批校本中姚燮修訂的信息,當爲清稿本。浙圖藏本有張宗祥先生的硃筆批校,其對文字的規範化處理,使字義或風格與原劇略有差異。通過對各藏本的比勘校核,可以明確《今樂府選》所收元明雜劇版本基本來源於明代各大曲選與别集。姚燮在選録元雜劇時,爲了統一體例與便於閲讀,主要做了標目和删削這兩方面的修訂工作。

  • 标签: 姚燮 復莊今樂府選 張宗祥 版本來源
  • 简介:三、万荣青阳腔存活的历史环境"安徽池州的戏怎么会到山西去的呢?"这个问题恐怕难以得到具体的答案。但是,从山西与安徽特殊的经济联系中,可以揭示产于徽池的青阳腔"落户"到山西的历史必然性。成文于明万历年间的谢肇淛《五杂俎》卷四中指出:"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明人以太行山之左右,称山西为山右;以流经徽州的新安(江)而代指皖、浙广大地区。而称雄于大江南北的"徽帮"和"晋帮"两大商人集团,则是明代居于经济支配地

  • 标签: 青阳腔 安徽池州 五杂俎 谢肇淛 推山 经济联系
  • 简介: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歙县人汪必昌撰著《徽郡风化将颓宜禁》(以下简称《宜禁》),抄本现存于安徽省博物馆。朱万曙教授曾撰文公布了其内容,原文中有这样的语句:“乾隆甘六七年,安庆班之入徽也……后之作俑石牌班……名目‘乱谈’……尤可恶者,昔年逐出徽境之班,到处不称安庆、石牌,

  • 标签: 风化 补考 安徽省博物馆 安庆 教授
  • 简介:清代同光年间,晋剧舞台上出现过一位名艺人,他就是后来享誉晋剧界的'小生泰斗'三儿生(孟珍卿)的师傅丑毛生。关于丑毛生,现存史料不多。出现丑毛生之名最早的记载,是1962年山西省文化局戏剧工作研究室主编的山西地方戏剧资料《传统剧目汇编》第一集(中路梆子)。其中的《蝴蝶杯》附记称:'此剧编后已付印,发现晋中老艺人王永年藏有《蝴蝶杯》珍本,墨笔楷书,非常工整。剧目之前记有‘聚梨园’曾在一次演

  • 标签: 蝴蝶杯 地方戏剧 戏剧工作 孟珍 祁彦子 王永
  • 简介:首都圖書館藏《緑棠吟館子弟書選》,是晚清和民國間子弟書愛好者的自抄本,反映了子弟書在民衆中流傳和接受的具體狀况。作爲子弟書愛好者的選集,它保存了子弟書研究的相關資料,體現了民國時期對子弟書這種藝術形式的認識和看法。

  • 标签: 緑棠吟館 子弟書 吴曉鈴
  • 简介:昇平寶筏》是清昇平署曲本中編演年代最早的連臺大戲之一,目前已披露的康熙舊本系統《昇平寶筏》主要有四種,分别收藏在北京大學圖書館、國家圖書館、中國藝術研究院圖書館、台北傅斯年圖書館。通過對上述四種版本的比勘,我們對其版本序列及相互關係作了梳理,認爲北大藏本是康熙舊本系統中年代較早的一種,它據康熙親征噶爾丹的史實作了戲曲改編。

  • 标签: 昇平寶筏 西遊記 康熙舊本
  • 简介:大曲'隊舞之制'發展至兩宋已臻於完善,當時以'小兒隊'和'女弟子隊'爲宫廷教坊隊舞表演的兩大支柱。其中'小兒隊'的一些問題值得舞蹈史、戲曲史研究者注意,對其做出探討可得出以下新的看法:其一,'小兒隊'表演時,男童装扮女伎的情况比較常見,柘枝隊、兒童解紅隊、劍器隊都是如此;其二,柘枝隊、婆羅門隊、醉胡騰隊、玉兔渾脱隊、射雕回鶻隊這五種隊舞均含'胡樂'因素,佔全部'小兒隊'舞的一半;其三,自漢至唐,出現過不少'童舞'表演,其中唐代的《雲韶法曲》可視爲宋'小兒隊'的直接淵源。

  • 标签: 隊舞 小兒隊 男扮女装 胡樂 童舞
  • 简介:日本天理大學圖書館藏有《西厢記》明清珍稀刊本四種:明萬曆刊《元本出相北西厢記》、明萬曆間三槐堂刊《重校北西厢記》、明萬曆間游敬泉刊《李卓吾批評合像北西厢記》、清康熙間潘氏渚山堂刊《西來意》,均爲塩谷温舊藏。兹作介紹。

  • 标签: 西厢記 塩谷温 三槐堂 游敬泉 渚山堂
  • 简介:民國初期戲曲家吴承烜,長期以來鮮受關注,其生卒及事蹟時有歧説,今據有關文獻作訂正;吴氏所作戲曲,尚存四種,嘗刊於報章,或有單行本,頗具影響,但近人曲目著録時,或有闕漏,或存失誤,今作匡正補充,並其代表作品。

  • 标签: 吴承烜 生卒年 戲曲創作 版本史實 中國近代
  • 简介:《群音類選》,明胡文焕編,今已無完帙,僅南京圖書館、首都圖書館各存一部殘篇。南圖本存43册(39卷),首圖本存16册(17卷),兩部書的前5卷都佚失,不詳有無序、跋、題詞、凡例、總目。1980年中華書局將南圖本和首圖本合併拼接影印出版,對舛誤之處多有補正,遂便於學者利用。《群音類選》原爲《格致叢書》之一種。《格致叢書》所彙刻其他各書序文所題時間,俱在萬曆二十一年至萬曆二十四年(1593~1596)之間,故

  • 标签: 傳奇逸 劇考 明傳奇
  • 简介:法國國家圖書館及德國巴伐利亞國家圖書館均藏有中國大量民間俗曲文獻,其中不乏珍本與孤本。其珍品如:法國國家圖書館藏《什錦解心智深買酒》,德國巴伐利亞國家圖書館藏《小青記》《仙凡記》《鼓腹元音》等。這些俗曲均爲清代廣府地區民間説唱唱本,其中既有源於古典小説、民間傳説的故事,也有廣府文人自創的民俗性作品。這些文獻大多在國内未見蹤跡,具有極高的文獻價值與文學價值。

  • 标签: 俗曲 唱本 法國國家圖書館 巴伐利亞國家圖書館
  • 简介:明末清初紹興文人魏方炿的詩文集《問霞閣集》中收有雜劇三種,分别題爲《問霞閣山水情詞》《問霞閣天涯知己詞》《問霞閣花約小詞》,古今戲曲書目未見著録。筆者將其命名爲《問霞閣雜劇三種》,並對魏方炿其人、其劇做一簡單介紹。

  • 标签: 魏方炿 問霞閣集 問霞閣雜劇 明代戲曲
  • 简介:1628年11月,祁彪佳父祁承卒。1629年彪佳服喪居家,遠離官場,撰寫《遠山堂曲品》《遠山堂劇品》,故書信中所論及戲曲之事尤多。此年中,與陳汝元、王應遴、沈泰、王元壽、吕師著、袁于令等人的信札,涉及祁彪佳'二品'創作情况、祁氏戲曲觀念、沈泰《盛明雜劇》之辑刊、四大南戲之定本、音律問題等,值得關注。

  • 标签: 祁彪佳 遠山堂劇品 遠山堂曲品 袁于令 盛明雜劇
  • 简介:今藏於南京圖書館的祁彪佳尺牘,有不少討論戲曲的文字,反映了天啓三年到崇禎十四年間(1623~1641),祁彪佳與諸友人借閲、抄録、品評、搜集戲曲的情况,記録了祁彪佳與袁于令、沈泰、王應遴、葉憲祖等戲曲家的交遊,對索晚明戲曲及祁氏曲目的編纂情况,有重要價值。這批尺牘目前尚未影印出版,不易見到,今特作1録與箋注,以便讀者利用。

  • 标签: 祁彪佳 全節記 劇品 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