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旧社会的江湖上有段谚语:"杂技这一行,既不养老,也不养小。""半仙"的晚年,就证明此话不谬。"半仙"原名书和,是享誉北京天桥的"狗熊"第二代传人。他精通

  • 标签: 程半仙
  • 简介:《中国京剧》杂志为纪念砚秋先生百年诞辰特别编辑设计的增刊号《派完全手册》,现已正式出版。这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它为启于2003年12月以来一系列有关的纪念活动划上了一个“句号”,或者更准确地说,划上了一个休止符。为什么这么讲呢?

  • 标签: 程砚秋 京剧 纪念活动 休止符 百年诞辰 出版
  • 简介:玉英老师是一位德高望重,深受广大观众爱戴的老一辈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和教育家。是与丁果仙、牛桂英、郭凤英、冀美莲等晋剧名家并列的晋剧一代宗师。她1920年出生于山西平遥。自幼家境贫寒,11岁拜晋剧著名须生'说书红'高文翰为师学艺,12岁登台演出。先学须生,后攻青衣,16岁就以她独具特色的'嗨嗨腔'享誉晋剧舞台。她勤奋学习,刻苦磨炼,在晋剧舞台上度过了80多个春秋。在80多年漫长的岁月里,她怀着对

  • 标签: 大师程玉英 怀念晋剧 晋剧大师
  • 简介:俊华1958年出生,1984年毕业于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持证雕塑家(福州市第一个国家级雕塑家),中国雕塑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委员会会员。主要作品有:大型不锈钢雕塑《三山一水》(福州市标),石雕《张伯玉植榕》。大型不锈钢雕塑《天马飞腾》,福州电视中心主题雕塑《看世界的眼睛》,综合体雕塑《闽江调水工程纪念碑》。

  • 标签: 程俊华 雕塑作品 《醉归》 铸铜雕塑 《三山一水》 不锈钢雕塑
  • 简介: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晋剧派艺术创始人玉英大师,走过了96载跌宕起伏的人生旅程,于2015年5月19日溘然长逝。作为她曾经的学生和仰慕者,把老师的艺术人生搬上银幕是我多年的夙愿,庆幸的是老师病重前看到了我的电影剧本初稿并给予首肯,遗憾的是至今还没有投入拍摄。恰逢老师去世一周年,我情不自禁提笔写下我心中的玉英老师,聊补心中的缺憾。一、我与大师的初识我的家乡晋中是晋剧的发源地,作为晋剧

  • 标签: 艺术人生 旦角唱腔 补心 程砚秋 敫桂英 李世芳
  • 简介:日前与无锡秋韵京剧社几位青年票友聊戏,他们问道:“最集派唱腔之大成的代表作应该是“锁麟囊》,砚秋怎么不把《锁麟囊》拍成电影,反而去拍了《荒山泪》?”此事说来话长。1954年,著名剧作家吴祖光受周恩来总理邀请,与老舍、曹禺各携夫人去周家作客。席间,周总理了解到吴租光正在筹备拍摄《梅兰芳舞台艺术》影片,吴说预计要到1955年才能拍摄。周总理在详细询问了拍摄方案和五个剧目的详细情况后,说了句“咳,可惜!”

  • 标签: 《荒山泪》 程砚秋 拍摄 电影 《梅兰芳舞台艺术》 《锁麟囊》
  • 简介:彈詞《白蛇傳》從文本到唱腔,再到書商經營下的各種版本,洋洋大觀。其間文本内容、人物形象、故事主題都在不斷地雅化、人性化、標本化。白蛇逐漸成爲有情有義的賢德婦人楷模,許仙則成爲堅貞執著的癡情種子,書場彈詞隨著唱腔和演出風格的變化,出現了專門唱白蛇故事的'響檔'。書商經營彈詞《白蛇傳》各種版本,經歷了從刻本到印本的變化。數量日益增多,品質日益精緻,都是其他題材的民間彈詞所不能比擬的。彈詞《白蛇傳》從書場到書齋,從口頭到書面,日漸成爲人們熟知、喜愛的經典故事。

  • 标签: 白蛇傳 書場傳播 版本傳播 經典化
  • 简介:關漢卿《竇娥冤》在當下已經成爲文學史與戲曲史上的經典作品。不過,它在元代並未受到關注,《録鬼簿》最初的版本裏甚至没有收録。明人認爲關漢卿擅長寫作風月題材,朱權説他是"可上可下之才",何良俊、胡應麟等認爲他在"元曲四家"中應當排在末尾。《元曲選》收録八種關劇,《竇娥冤》排在倒數第二位。直到王國維在1912年底完成《宋元戲曲史》,纔推許關漢卿爲"元人第一",把《竇娥冤》與《趙氏孤兒》放到與世界大悲劇相並提的高度。王氏的評價,其實是受西方漢學界影響的結果。1958年,關漢卿被推舉爲"世界文化名人",更被强調"鬥士"身份,從此《竇娥冤》作爲反抗黑暗時代的偉大作品,確立了它的經典地位。

  • 标签: 關漢卿 竇娥冤 元雜劇 王國維
  • 简介:不可思议的一台京戏欣赏京剧,对外国人来说是一件困难的事,外国人亲自上台唱京戏则更加不可思议。但美国夏威夷大学戏剧系师生不仅这样做了,而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今年七、八月间,他们把经过两年艰苦学习、排练而成的梅派名剧《凤还巢》带到了京剧的故乡——中国。这台戏除了唱词、念白是英语外,其余唱

  • 标签: 夏威夷大学 中国京剧院 凤还巢 戏剧系 端鼓 首场演出
  • 简介:通過對日本京都金光寺所藏《佛説目連救母經》卷末木記年代、地名的逐步篩查,可以確定此經實為南宋初年的寧波刻本。韓國高麗大學藏《佛説大目連經》爲此經的同文異版,二者皆有'變文'的文本格式,當爲宋元佛講的底本。後世的《目連寶卷》和目連戲文皆繼承了《佛説目連救母經》的部分情節與文字,這説明北宋末期從佛教講經文學之中産生了中國戲劇的成熟劇本。從目連戲的例子可以看到宗教和文學在東南沿海的互相滲透,戲劇傳播的路綫等同於福建商人的商路。

  • 标签: 祭祀演劇 變文 東京夢華録 宋元戲劇史 戲路
  • 简介: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外对话热,尤其是海外公演交流活动为剧学时代的到来提供了新词汇、新观念。中外以及知识界与梨园界的互动都达NT新的层面。此间“象征主义”成为各方进行戏曲理论探讨的关键词。这一概念近20年间在戏曲讨论中的由显至隐,展现了在“他者”的刺激下,思想界的启蒙诉求与梨园界的艺术理论探索进行的对接,并因此启发和影响了“剧学”的构建和实践。

  • 标签: 剧学 象征主义 海外交流 梅兰芳 程砚秋 新知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