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尝试借助精神分析理论、原型批评、女性主义思想等理论资源来解读2014年好莱坞电影奖最佳影片《消失的爱人》,深入挖掘女主人公艾米的形象内涵。影片中的艾米有着复杂的三重形象,分别对应着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的三重人格结构,但艾米的本我取代了自我在心理结构中的中心地位,在一定程度上重构了弗洛伊德的体系;艾米的形象是对美狄亚、阁楼上的疯女人等女性原型的激活,颠覆了以往银幕上自我牺牲或自我毁灭的女性形象;艾米的形象表面上体现了对女权主义立场的焦虑和反拨,似乎可以看作“反女性主义”的电影,实际上以狂想曲的形式反映了女性生存的困境和女性绝望的反抗。

  • 标签: 精神分析 美狄亚 阁楼上的疯女人 大众传播 女性主义
  • 简介:小成本电影《心迷宫》讲述了一具尸体引发村庄连环效应的故事。该片以其独特的结构主义叙事方式,从2015年的中国电影市场脱颖而出,以略显粗糙的影像,向观众用心讲述了一个充满黑色气息和荒诞色彩的似是而非的故事。故事中隐藏的现实隐喻和精神黑洞让人深思。

  • 标签: 《心迷宫》 结构主义 叙事
  • 简介:贾樟柯的《山河故人》以平静的电影叙事展开了一幅全球视域下后现代的“离散神话”,电影以三段式的影像弥合了过去、现在与未来,以镜像语言展开了“具有贾樟柯特色”的性别思考。本文通过对电影文本中“空间政治”“父权”“母职”三个相互缠绕的话题式概念的分析,解构《山河故人》中“有意味”的性别意象,试图在贾樟柯创作谱系中厘清影片中性别权力的结构框架,以释《山河故人》中“独到”与“暧昧”的性别表达。

  • 标签: 《山河故人》 父权 母职 空间政治 女性主义
  • 简介:川剧作为巴蜀文化宝库的一颗明珠,在四川的艺术领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川剧表演中的变脸艺术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有很高的知名度,但随着变脸艺术影响力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事川剧变脸这一艺术表演行业,导致变脸技法的使用呈泛滥之势,从而降低了变脸表演的艺术水准,这给川剧的对外形象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因此,本文以成都地区变脸的表演市场为例,对当前变脸的从业演员、观众、场所、收入等现状进行市场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变脸危机的方法。

  • 标签: 川剧变脸 市场 表演
  • 简介:《精神病患者》作为心理恐怖电影的开山之作,将希区柯克擅长的悬念配以画面、镜头和配乐进行彰显。其女主男次的角色设定,女性人物他者化的演绎及女性意识的意象化表达,都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将男性与女性的对抗、男性对女性窥视的欲望及女权的变态式胜利传达了出来,形成了一个由意象、话语表述、心理等不同层次构成的女性主义精神分析电影文本,其对于女性人物心理的独特设定增强了电影的恐怖效果和悬念的层次。

  • 标签: 《精神病患者》 女性主义 他者
  •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我同几位艺术家交谈过,问当前文艺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他们不约而同地说了两个字:浮躁。'既然是几位艺术家在召开座谈会前'不约而同'的声音,那就说明文艺创作中的'浮躁',是一个普遍问题。前年,我曾听过著名编剧韩志军的一节电影编剧理论课,受益匪浅。他在谈到当前文艺创作时说:'浮躁,其实是我们这个社会的集体病症。'我对这一看法表示赞同。的确,当下的文艺创

  • 标签: 引领呼唤 情境引领 文艺现实
  • 简介:社会音乐选秀活动的流行,促使很多高校音乐专业学生逐渐参与到选秀活动当中。这也让音乐选秀活动对于高校音乐专业教学的影响成了高等教育研究的课题。因此,本文主要阐述了社会音乐选秀现象对普通高校声乐教育的影响,旨在给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 标签: 社会 音乐选秀 普通高校 声乐教育
  • 简介:以秧歌为代表的民间小戏,既是为统治上层不屑和压制的对象,也是在森严的伦理等级制度中更具有空隙的所在,此种情形下它与底边女性群体特殊的密切关系值得注意。乡村女性在与她们所珍视的小戏的互动中,发展出一套沟通、弥合上层教化与日常关切和情感需求的复杂话语系统。频繁出现的女性神祇,正可以视作民间小戏与底边女性之间心照不宣的契约、一种自证合法性的修辞,为我们打开了以秧歌为代表的民间小戏和乡村女性交感、互动的别样天地,在民俗土壤日渐淡薄的今天尤值得审视。

  • 标签: 定州秧歌 民间小戏女神信仰 乡村女性社会 修辞
  • 简介:20世纪70年代兴盛于英美的华丽摇滚及其带动的变装表演,既成为女性主义及跨性别理论的分析战场,也让时尚界看到了商机:摇滚乐手们任意挪用夸张的“视觉系”符号,使身体成为追求跨性别认同的表演;然而他们刻意追求的戏剧性和舞台感,又不自觉地拉开了与观众的距离,淡化了其激进革命的力量。当这场身体表演变得流行化与审美化之后,时尚消费文化的介入,对原本反讽式的跨性别表演加以再次反讽,使性别革命变得模棱两可。传入日本成为视觉系摇滚,传入中国转变成“杀马特”“非主流”群体后,其中的革命性完全被商业化消费所取代,跨性别身体表演最后反而强化了“菲勒斯中心主义”性别二元论。

  • 标签: 华丽摇滚 跨性别 性别操演 时尚符号 杀马特
  • 简介:本文结合"现象学写实主义"理论,从作者表达欲望的角度出发,联系当代中国的社会文化特征,分析探讨了中国新生代导演的影像创作中去符码化的影像实践及产生的社会根源。

  • 标签: 符码化 写实主义
  • 简介:四川民族民间音乐艺术生动地记载着巴蜀大地的历史,成为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然而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这些传统文化艺术逐渐被人们遗忘,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保护对象。本文通过对四川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的现状进行梳理与分析,旨在重新唤起人们的记忆,使更多的人自觉参与这些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从而为后人展示丰富多彩的古蜀文化与人类文明。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音乐文化 文化社会学
  • 简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对素质教育的重视从最初的口号逐渐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注重对子女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体现在艺术素养方面。作为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由此,在少儿素质教育背景下,高师音乐教育人才培养就被推向一个至关重要的位置。本文将从高师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如何培养等方面谈几点认识。

  • 标签: 少儿 素质教育 高师音乐教育 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