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豫剧又名河南讴或河南梆子。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术界积极著书立说,探索它的起源,但由于历史和资料的局限,各论间抵牾多出,今举要者如次;1924年,王培义《豫剧通论》:“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天下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观此,则河南讴之起始远在尧舜之时。

  • 标签: 豫剧 戏剧 祭祀 著书立说 河南 学术界
  • 简介:2002年最后一个星期日的下午,上海天蟾舞台座无虚席,与京剧有关的名角、名票、名记者、理论家和市、局、院、团各级领导几乎是全体出席。而舞台上的中心人物却只是一位近年才崭露头角的青年演员明霞。别看她年轻小巧,就在这天谱写了京剧历史上的一篇新闻:她要在同一个舞台,同一个流派,同一个学生,同一个时间拜孙毓敏、宋长荣两个前辈为自己的师傅。

  • 标签: 熊明霞 京剧 演员 孙毓敏 宋长荣 荀派艺术
  • 简介:传说观音菩萨化作一个身残体弱的老妇人到麻城行乞,想引渡一个心地善良之人为徒,结果发现这里的人个个善良,人人勤奋,这可使她老人家为难了,不能收这么多神仙呀,感叹之余,立下一愿:要让麻城出三担六斗芝麻数的官员和才子.从此,麻城一代又一代,出了不少官员,也出了不少著名的文学家,这点福荫大概也照到了文祥的身上.

  • 标签: 才子 戏剧 神仙 观音菩萨 文学家 善良
  • 简介:上海戏剧学院实验话剧团(青话前身)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只有一名专职导演叫伍黎大哥(上海文艺界同行对其爱称)。当时伍黎大哥尚属青年导演行列,所以剧团前后上演的剧目,基本上由德高望重的佛西院长和朱端钧副院长担任导演工作。对我们这些刚走出学院大门的学子来说真是莫大的幸运和幸福,因为在学院他们要关注整个教学工作,直接为学生排戏的教学任务很少落在他们身上。我们五九届在学院前后出演了五台大戏,院长从未参与导演工作。这在当时,对我们来说不能不说是最大的遗憾。

  • 标签: 上海戏剧学院实验话剧团 熊佛西 院长 教学工作 戏剧艺术 戏剧教育
  • 简介:1981年的夏天,正在中央戏剧学院的源伟已经整装待发,却被突然通知取消作为公派学者出访美国的机会,他一下子被击懵了,独自一人关在屋里,门外的人因为怕他出事而时刻关注着屋内的动静。他就这么一言不发地坐着,从黄昏到黑夜。也许是黑夜的空灵寂静使他悟出了什么,半夜两点,他突然平静了下来,拿出纸和笔开始写明天的工作计划……

  • 标签: 熊源伟 戏剧 话剧 导演
  • 简介:20世纪20年代的后半期,在中国话剧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至今尚未被正式命名的运动,我称之为“艺术戏剧运动”。之所以要这样命名,一方面是考虑:这一运动当时的参与者们往往爱以“艺术的戏剧”相标榜、相期许;另一方面是从今天研究的角度看:如此名之,可以比较概括...

  • 标签: 戏剧艺术 欧阳予倩 熊佛西 南国社 中国话剧 话剧史
  • 简介:刘晓庆喜欢《金大班的最后一夜》这个剧本,喜欢与谢导的合作。她对谢导说:“舞台剧(指《金大班的最后一夜》)成功后,我们再来拍电影。”殊不知,就是因为谢导痛失这个戏的电影首演权,才着意要在舞台上了此心愿。

  • 标签: 《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歌舞话剧 谢晋 赵耀民 熊源伟 导演
  • 简介:佛西在抗战时期的戏剧理论与创作,集中体现了他强烈的民族国家意识。本文以佛西剧作《赛金花》禁演佚文为研究对象,考证该剧的被禁演史。笔者认为,《〈赛金花〉被禁周年感言》对于研究抗战时期的文化走向、戏剧演出,具有重要的戏剧史料价值,并可从中窥见抗战全面爆发前夕的戏剧文化生态,对于民国时期的戏剧禁演研究具有独特价值。

  • 标签: 抗战戏剧 《赛金花》 熊佛西 禁演佚文
  • 简介:6月15日,中国女高音歌唱家曼玲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成功地举办了个人独唱音乐会。曼玲女士早年赴澳大利亚深造,回国后任江西南昌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兼声乐系教授。在金色大厅,曼玲用中、意、法、德、英、日等语言演唱了各国的民歌和著名歌剧的咏叹调,其优美的歌喉、宽广的音域和娴熟的演唱技巧博得了近干名观众的热烈欢迎和掌声。

  • 标签: 女高音歌唱家 独唱音乐会 金色大厅 维也纳 演唱技巧 澳大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