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曲谱大成》是《九宫大成》的重要参考。《曲谱大成》现存三种稿本,首都图书馆和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残稿本卷首均有总论,总论思想被《九宫大成》吸收甚多。前人均未晓此文的作者。事实上,该总论絶大部分内容亦见于乾隆初年金坛于振的《清涟文钞》中,题为《订正宫调二十二则》,是总论的定稿,内容上与稿本相比做了一些改动。于振论部分内容沿袭前人,部分内容亦有所发明。鉴于于振与《曲谱大成》的密切联系,考察于振的生平并结合相关证据,可推测《曲谱大成》是乾隆初年官修曲谱,应是《九宫大成》工程的前期成果。

  • 标签: 于振 曲谱大成 九宫大成 订正宫调二十二则
  • 简介:水袖在传统戏曲中很常见,大衣箱中的绝大部分戏装如蟒、帔、褶等都镶有水袖。水袖的名字来自水衣。水衣是一种衬衣,演员穿戏衣时,里边要衬一件水衣,大领、大襟,白布制,贴身穿以防汗水浸湿服装。水衣的袖子比戏衣的袖子长一点,露在戏衣的外边。

  • 标签: 水袖 传统戏曲 演员
  • 简介:本文尝试借助精神分析理论、原型批评、女性主义思想等理论资源来解读2014年好莱坞电影奖最佳影片《消失的爱人》,深入挖掘女主人公艾米的形象内涵。影片中的艾米有着复杂的三重形象,分别对应着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的三重人格结构,但艾米的本我取代了自我在心理结构中的中心地位,在一定程度上重构了弗洛伊德的体系;艾米的形象是对美狄亚、阁楼上的疯女人等女性原型的激活,颠覆了以往银幕上自我牺牲或自我毁灭的女性形象;艾米的形象表面上体现了对女权主义立场的焦虑和反拨,似乎可以看作“反女性主义”的电影,实际上以狂想的形式反映了女性生存的困境和女性绝望的反抗。

  • 标签: 精神分析 美狄亚 阁楼上的疯女人 大众传播 女性主义
  • 简介:1954年影印出版的《古本戲叢刊初集》匯集了當時公私藏書的精華,對戲文化的研究和普及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是戲研究者不可或缺的基礎文獻。本文對《初集》影印所用底本的情况進行了全面的梳理,包括原書的存佚情况、收藏地點、索書號等,又對底本上所見藏書印章做詳細著録,並參考相關文獻以考察原書的遞藏源流。在考察的過程中,筆者發現影印本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對底本來源説明不準確,漏印書名葉及題跋,删除了兩位原藏書者董康和周越然的印章等。

  • 标签: 古本戲曲叢刊 鄭振鐸 董康 周越然
  • 简介:京剧《勘玉钏》是荀派艺术的代表剧目。整个故事以一对玉钏的失而复得为线索,牵连出两个家庭的悲欢离合。从悔恨自尽的俞素秋到终结良缘的韩玉姐,从悲剧式的开端到喜剧式的结局,再从缠绵悱恻、悲愤交加的情绪向灵动活泼、机智正义的形象的嬗变过程中,伴随着命运的突转与发现,关于玉钏的秘密一层层揭开。

  • 标签: 京剧 演绎 镜头 《勘玉钏》 荀派艺术 嬗变过程
  • 简介:于小穀係晚明山東藏書家,曾收藏大批元明雜劇秘本。趙琦'脈望館'所藏雜劇,有百餘種借抄自小穀藏本。關於于小穀的生平,鄭振鐸、孫楷第曾做過考證,但略嫌簡薄。今以新見明邢侗、阮自華所編《東阿于文定公年譜》爲基礎,參酌其他文獻,將于小穀行年事迹綴叙成篇,以供研究者參考。

  • 标签: 于小穀 雜劇 脈望館
  • 简介:戏曲舞台表演中,传神的眼神能够增加作品的感染力,有助于塑造戏曲人物的感情、性格、精神,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戏曲表演中的眼神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是经过加工、提炼、美化后具有艺术性的眼神。本文主要讨论了在戏曲表演中眼神的规律与训练。

  • 标签: 戏曲表演 眼神 花旦
  • 简介:本文针对戏剧中的语言"留白"展开讨论,同时对《雷雨》《阳光灿烂的日子》以及《暗恋桃花源》中的语言片段进行介绍,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 标签: 留白 戏剧语言 语言美
  • 简介:何为戏?王国维一言以蔽之:“以歌舞演故事”,在《戏曲考原》中说“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在《宋元戏曲考》中又对此说做了一个“补充说明”,“必合言语、动作、歌唱以演一故事而后戏剧之意义始全。”如何讲一个戏曲故事?怎样才算是一个比较好的戏曲故事?比如苏东坡曾这样赞美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而战国时期楚大夫屈原的学生宋玉曾这样描

  • 标签: 歌颂栗毓美 河清海晏有感 观河清海晏
  • 简介:琵琶独奏曲《诉——读唐诗〈琵琶行〉有感》的创作与推出至今已有三十余年,作曲家吴厚元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而《诉》在国内外各种音乐赛事中也获誉累累。笔者认为,有必要在《诉》推出三十余年之际,从"诗"与"乐"交融的角度,对其曲式结构及旋律发展手法等创作特征,以及所运用的各种琵琶演奏技法进行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该的审美表现及创作规律,明确该在当代中国琵琶独奏曲创作中的地位和意义。

  • 标签: 吴厚元 《诉——读唐诗〈琵琶行〉有感》 分析 演奏 风格
  • 简介:蒲剧,即蒲州梆子、乱弹,因兴于山西晋南古蒲州(今山西运城永济)一带而得名,是中国戏曲艺术中属于山陕梆子腔系统的一个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剧种,植根于晋南和陕东、豫西部分地区。她不仅积聚有丰厚的戏剧文化传统,有精湛的舞台表演艺术,有广泛的流布与影响,而且在当今舞台的革新发展中也才华出众,屡有建树,赢得了海内外观众的赞誉与钦佩。(1)蒲剧《枣儿谣》是山西省运城市蒲剧团倾力打造的清代情感大戏,问世以来,盛演不衰,得到

  • 标签: 枣儿谣 曲枣儿 蒲剧枣儿
  • 简介:是用于演唱的俗曲,发源于清代的北京,至今仍以曲艺单弦的艺术形式流传。《风雨归舟》是岔中景物类题材的代表性文本,其群的特点是描述"风雨"和"渔舟"的情景。《卸职入深山》和《疾风骤至》是群中知名度最高和最流行的名篇,前者的母本可能是《懒去锄田》。精练浓缩的谋篇艺术、升华主题的艺术价值、雅俗共赏的艺术格调,是《卸职入深山》一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 标签: 清代 岔曲 《风雨归舟》 《卸职入深山》
  • 简介:崇禎三年(1630),祁彪佳尺牘中多有涉及《品》《劇品》編纂、沈泰《盛明雜劇》二集之輯刊、祁氏家班謝丑逃竄等事,對考索晚明壇樣貌,有重要價值。崇禎四年(1631)及其後,論及戲曲尺牘僅五封,蓋因彪佳入京重返官場,且經歷仕宦風波與國亂,遂無暇理及戲

  • 标签: 祁彪佳 遠山堂曲品劇品 沈泰 家班
  • 简介:书法创作是书法家艺术表达的需要,是书法家个人情愫的流露。高质量的书法创作不单有迥异而独特的书法风格,还应有文心情怀的抒发。书法展览则是将书法创作呈现给公众。因此书法展览使书法创作衍生出社会属性。

  • 标签: 书法家 创作形式 朱以撒 书法创作 赏析 书法展览
  • 简介:2017年9月18日,我在山西大剧院小剧场观看了由吕梁市兴县晋剧团演出的新编历史剧《孙嘉淦》,感到非常兴奋与激动,该剧由赵爱斌编剧,孙昌导演,主演奥秀红在剧中饰演孙嘉淦一角。该剧情节曲折跌宕,人物刻画细腻,唱腔优美动听,表演朴实无华,用正宗地道的晋剧艺术手段成功塑造了孙嘉淦'这一个'能臣廉吏的典型形象,为戏曲舞台上反腐倡廉的廉吏人物画廊增添了一个新的艺术形象。该剧真实生动地演绎了孙

  • 标签: 历史晋剧 塑廉臣 巧编
  • 简介:戏曲现代戏是反映现代社会与现代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文艺作品,是当下人们更易于、更乐于接受的艺术形式。而我国的摄影技术也日益发达,戏曲舞台摄影较之前已经有了质的飞越。通过摄影师娴熟的拍摄技巧能更真实的还原舞台、还原角色、还原故事,能将舞台上的艺术造型生动地表现出来,抓住富有代表性的场面、表情和动作。现代戏摄影将会是今后摄影领域的重要课程,我们除了表现那些写实的场景之外,也应该与古典美学相结合,表现戏曲本身的韵味。

  • 标签: 戏曲现代戏 现代戏摄影 西京三部曲 戏曲程式 古典韵味
  • 简介:九月的天气,酷暑渐散,清风徐来。在省城太原青年宫演艺中心,来自晋北的地方小剧团——应县耍孩儿综合艺术团即将迎来它在这里的首次演出。对于耍孩儿,很多人并不陌生,从上学时课本收录的元杂剧课文中就频繁出现【耍孩儿】这个词牌名;在戏曲界,耍孩儿被戏曲专家称为'中国戏曲史上的活化石',是中国戏曲百花园中一朵艺苑奇葩。尤其是其经典代表作《扇坟》(人们更习惯称之为《猪八戒背媳妇》)久演不衰,为大

  • 标签:
  • 简介:明人戏曲选本中所选三国戏文,多题作《三国志》《三国记》,有时又题名,致使题称混杂、来源不清。这种现象,与选的稿源和编纂方式的不同有关联,也一定程度受到畅销书《三国志通俗演义》刊刻与传播的影响。从曲目着録和散出异文的情况来看,若为明戏文《三国志》《三国记》单独立目,证据并不充分。明代戏曲选集所见《三国志》戏文题称与立目的独特形态,显现源择选与编纂方式、选家制作与读者接受的互动关系。

  • 标签: 明代 戏目 戏文 戏曲选本 三国
  • 简介:楚剧《万里茶道》以独特视角书写茶道传奇、婉转心曲,构筑了思致新颖、深具情韵的当代楚剧艺术景观,以清新隽永的审美气质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继丝绸之路之后,全长一万多公里绵延近三个世纪的中俄万里茶道成为我国又一条重要的国际文化商贸通道,被俄罗斯人称为'伟大的茶叶之路',素来是中国茶叶集散中心之一的汉口更是被誉为'东方茶港'。以此为时代背景,楚剧《万里茶道》讲述了清朝时期,在汉口经营茶叶生意的'大河

  • 标签:
  • 简介:借助“爱、、艺术的姊妹篇及少年艺术家的出世宣言”系列作品,如《灵光》、《咖啡店一夜》等,讲述如何从该作品的情境入手,抓住读解作品的入口,领略一个戏剧人如何借助田汉的戏剧作品达到对戏剧情境领悟的嬗变及过程。

  • 标签: 戏剧人 戏剧作品 戏剧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