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梅派”表演构成梅兰芳艺术的基础和主体,是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范畴,其传播和弘扬均有相对明晰的指向和目标,但梅兰芳的历史文化意义,却远不止“梅派”一词所能全部归纳。梅兰芳艺术精神是对“梅兰芳”这一文化符号更具涵盖、也更为核心和本质的概括,是诠释梅兰芳之所以为梅兰芳、“梅派”之所以为“梅派”、梅兰芳所以能够缔造京剧之崇的索解之码。而这,显然远远不局限于舞台觀餛。梅兰芳艺术精神是一个综合体,是人与艺,艺与时、与世的复合,是艺术与思想、精神的统一。护国寺街9号梅兰芳纪念馆前身为梅兰芳故居,新中国成立后梅兰芳的北京寓所。从其文化空间来看,每一平方米其实都有历史和文化的印记。就纪念馆而言,不能仅仅停留于对故居的定格和“静止化”,而应追寻这种定格与“静止化”背后的历史记忆、真实生活和故事细节,这样与拜谒参观者所形成的互动和交流应该是最为生动和有效的。

  • 标签: 梅兰芳 艺术精神 文化空间 纪念馆
  • 简介:经济全球化时代,由于都市的不断扩张,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界线朝向乡村靠拢。台湾的都市发展也不再像“亚洲四小龙”时期那样充满生机,能够提供更多的资源来促使人们往城市移动、生存。在台湾“后新电影”剧情中受挫、离开城市的主角们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他们面对着城市扩张的状态,不得不以“失败者”的面目重返故乡,进而试图探寻重新认识故乡和都市的方式。在空间和叙事的表现上,“后新电影”逐步地尝试重构城乡关系,以及劳动者、居民与地方空间的社会关系,在这一层次上正视迫使电影中主角离开城市返回家乡的原因以及主角返乡后的后续发展,同时对影片中大量出现的地方空间所兹含的目标及意义进行自我阐释。

  • 标签: 台湾“后新电影” 劳动空间 城乡空间 认同空间
  • 简介:本文通过笔者在第13届布拉格国际演出设计与空间四年展上的亲历亲见,记录了各国策展演出的细节,并历时性联系历届布拉格四年展,从舞台美术装置、展览作为舞台、从制作舞美到发现“舞美”、共享空间四个方面对于布拉格四年展做了详细的述评。本届展览内容呈现出这样一个事实:舞台美术不再只是传统的戏剧形式达到演出目的的手段,而是目的本身;不再只是记录舞台演出的文献式展陈,而是一种思维方式。它使得舞台美术成为走向自身更完整的艺术学科。本届展览标志着四年展发生了逐步从针对戏剧专业人员到以开放姿态面向公众,从记录演出到立足展览现场的重大转变。

  • 标签: 舞台美术 共享空间 展览 空间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