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程耳导演新作《罗曼蒂消亡史》立足于外来侵略与人心动荡所造成的时代变迁,刻画了一幅爱恨交织的芸芸众生图,展现了作者导演强烈的自我意识以及对新时代电影市场的一次强有力发问。

  • 标签: 电影叙事 商业化 作者导演
  • 简介:人类文学史是创作者在克服和超越先驱作家“影响的焦虑”中进行文学创新的不断积淀的过程。英国剧作家贝克特在剧作《克拉普的最后一盘录音带》中,运用“误读”、“非戏剧化”和“螺旋”等理论方法,克服和超越了受传统剧作家们在戏剧语言、技巧和结构三个方面的“影响的焦虑”,创造性地确立了荒诞派戏剧的“反戏剧”形式,揭示了人类存在的荒诞和虚无,并使观众重新认识到作品中体现的艺术价值。

  • 标签: 影响的焦虑 “误读” “非戏剧化”和“螺旋” 荒诞和虚无
  • 简介:在国产电影日趋通俗化的今天,影片《罗曼蒂消亡史》如一部严肃文学作品般脱颖而出。导演程耳以自己的美学本能创作出这样一部独特的作品,并将其个人风格发挥到极致,颇有解读的空间。这部以民国黑帮头领陆先生为切入点的电影,绕不开其时动荡不安的历史环境,全片宏大厚重,史诗气质显著。本文试从叙事技巧的角度分析该片的史诗性特点,包括非线性剪辑与镜头运用两个方面,以此探讨其史诗气质的发生和营造。

  • 标签: 《罗曼蒂克消亡史》 史诗性 叙事技巧 程耳
  • 简介:维吾尔族库修既是和田地区维吾尔人日常生活中的舀用工具,亦是该地区十二木卡姆伴奏乐队中的打击类伴奏乐器之一,且在乐队伴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和具有着重要的功能。然而,我们通过文献梳理发现,作为和田十二木卡姆的重要伴奏乐器之一,库修至今尚未受到诸方专家学者的关注,此之于和田十二木卡姆的整体研究而言无疑是重要的缺失。鉴于此,本文试图从和田地区维吾尔族库修的生存背景、乐器本体、音乐本体特征等方面对其进行初步的探讨,以期弥补该乐器研究的缺失。

  • 标签: 和田地区 维吾尔十二木卡姆 库修克 乐器本体 音乐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