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意形辨析》补罗永言在对吴晓邦先生《舞蹈学研究》一书有关“”、“意”、“形”方面的研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意’、‘形’的中心是‘意’。……”,“‘意’主宰着‘’和‘形’。……”,“舞蹈的核心是‘意’的建立。没有‘意’就无法舒(疏——...

  • 标签: 舞蹈学 吴晓邦 言在 文艺创作 创作冲动 审美意象
  • 简介:玛伊雅·米哈伊洛夫娜·利谢茨卡娅1925年11月生于莫斯科,1943年毕业于莫斯科舞蹈学校,进入莫斯科大剧院工作后,不久升任首席演员,是杰出的芭蕾表演艺术家、编导,苏联人民演员,列宁奖金以及诸多奖章和不同国家奖项的获奖者。

  • 标签: 舞蹈学校 艺术特点 芭蕾 艺术人生 莫斯科大剧院 名家
  • 简介:生长在福建龙岩的张云峰,是以《山里人家》作为他的处女作开始步入到舞蹈编导的行列中的。1993年从部队复员的他到了一个很小的地区歌舞团工作。最初,在艺术上因受地域环境的影响,“客家文化”、“闽西风情”等诸多民间舞蹈素材是他那一时期主要的创作原型与形象动机。也许是天生就是搞编导的料,他的天赋给了他更多的灵感与想象,一上手就如鱼得水,好像当编导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 标签: 舞蹈编导 歌舞团 民间舞蹈 艺术 创作 素材
  • 简介:我在完成《芭蕾女神——乌兰诺娃》一书后,又翻译了英、俄文的《玛列茨卡娅自传》。为了能使青年舞者们更集中、全面、公正地理解这位二十世纪芭蕾舞后的艺术和人格魅力,我正在参考上十种外文资料。仍用编著方式撰写成书。全书有30万字以上,出版尚需一段时间。现应《舞蹈研究》编辑部之约,先将其中若干精彩篇章在刊物上按期选载。供读者们参阅赐教。

  • 标签: 芭蕾舞 舞蹈演员 玛娅·普列谢茨卡娅 苏联 舞蹈生涯 艺术形象
  • 简介:2008年7月21日,在北京烈日炎炎的盛夏三位学者应笔者的邀请在东方人体文化研修中心——“云门礼苑”会面,三位学者分别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刘俊骧教授、北京舞蹈学院罗雄岩教授和平心教授,结识三位老师是笔者2003年在北京舞蹈学院进修的最大收获,他们的学术思想和人格魅力令笔者终身受益。走进“云门礼苑”工作室,处处闻得“书香气”,客厅曰“聚龙斋”。刘老师介绍:“云门”者,取天、地二义。在天指轩辕黄帝的祭祀乐舞“云门大卷”,它为六代乐舞之首,赞美黄帝垂裳无为而治,润泽天下、义薄云天的盛德英明,是中华礼乐文化之冠,东方人体文化史上的第一座人文丰碑;在地指敝郡青州城南之云门山,东方人体文化视修身养性为基础功夫,悟道明道的途径,中华长寿文化源远流长,“寿此南山”的祝颂就源自此。在迎接北京奥运会到来之际,能饱尝这样的文化盛宴,笔者倍感荣幸之余,愿同大家一共分享。

  • 标签: 东方人体文化 民间舞蹈文化 舞蹈心理学 分类 交叉
  • 简介:列谢茨卡娅一直认为,从她的本性来说,自己天生是个舞蹈演员。因此,虽然她脑海里对芭蕾创作经常充满各种幻想和意念,可是她从不燃情于创作,或是勉强涉足于编舞。她的编导芭蕾作品,完全是出于偶然的机遇。例如她在赴捷克访问演出时,曾把德沃夏克的《旋律》编成芭蕾演出,因为当时她感到需要跳一点斯拉夫风味的舞蹈,但周围没有编舞家,所以列谢茨卡娅就自己干起来了,《旋律》没有成为芭蕾巨作;但也不比一般的芭蕾作品差——观众看后都热烈鼓掌。

  • 标签: 芭蕾舞 舞蹈演员 玛娅·普列谢茨卡娅 苏联 创作经历 《安娜·卡列尼娜》
  • 简介:柴可夫斯基的抒情芭蕾《天鹅湖》,在列谢茨卡娅一生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个舞剧玛娅一共跳了800多遍,从1947年直至1977年,整整跳了30年,对芭蕾舞演员来说,三十年也许就是整个艺术人生。

  • 标签: 芭蕾舞 玛娅·普列谢茨卡娅 毛泽东 《天鹅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