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生长在福建龙岩的张云峰,是以《山里人家》作为他的处女作开始步入到舞蹈编导的行列中的。1993年从部队复员的他到了一个很小的地区歌舞团工作。最初,在艺术上因受地域环境的影响,“客家文化”、“闽西风情”等诸多民间舞蹈素材是他那一时期主要的创作原型与形象动机。也许是天生就是搞编导的料,他的天赋给了他更多的灵感与想象,一上手就如鱼得水,好像当编导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 标签: 舞蹈编导 歌舞团 民间舞蹈 艺术 创作 素材
  • 简介:本文选择“视觉隐喻”作为抵抗当代舞蹈创作中出现的身体表达异化的策略,是要构建一个“动作一形象一表达指向”三位一体的隐喻系统,即作为喻体的身体动作对应作为喻本的舞蹈形象,二者共同指向创作主体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等精神指向,其中的关键一环是用动作来隐喻形象,这一个过程不是用动作去做简单的模仿和再现,而是要寻找身体动作在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形式特性与所要塑造的舞蹈形象之间的相似性,一旦隐喻完成,观众自然会通过视觉的移情机制和完形机制完成对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和情感世界的对应乃至于共鸣。

  • 标签: 视觉隐喻 身体异化 程式化动作 常态性动作 舞蹈身体语言
  • 简介:杨春江是香港较有代表性的舞蹈创作者之一。他的早期作品《哥仔戏》将男性演员的表演作为创意点,大胆突破了传统演出的审美与表演习惯,为观众呈现了一台新异的肢体剧场作品。本文剖析了这部作品的风格属性及创作概念,深入探索了其背后在社会性别处境、身份立场等方面的多元身体隐喻,以期为当代舞蹈创作带来启示。

  • 标签: 哥仔戏 肢体 剧场 隐喻 创作
  • 简介:唐代巴中石窟飞天艺术是南方飞天艺术的代表,不仅数量多、雕刻精,而且姿态动作千变万化。唐代巴中飞天集中出现于初唐和盛唐时期,大致与巴中石窟发展演变的情况相吻合。从唐代巴中飞天的形体、面貌、服饰及动态等方面来看,初唐飞天显得优美灵动,盛唐飞天则显得优雅雍容。在巴蜀传统文化、审美风尚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和主导影响下,唐代巴中飞天表现出飞动美、装饰美和写实美的独特审美追求。

  • 标签: 巴中石窟 唐代飞天 舞蹈造型 审美表达
  • 简介:源起及发展煞尔铺里舞又称“解煞舞”。所谓“煞”指的是与生俱来的凶煞,可以解释为害人或破坏物品的狠毒的鬼的毒气;“解”就是将这种煞化解并祛除所具有的“憾”。因而,“解煞舞”意为通过舞蹈解除不好的气或恶气、恶习等。这一舞蹈源于韩国传统民俗,是由巫师用以接神的手段而跳的舞蹈。据说人们认为在村里或家里有杂鬼可能会害人.

  • 标签: 舞蹈 文化表达 韩国 传统民俗 “解”
  • 简介:20世纪60年代,中国芭蕾舞剧创作开始在"民族化"的道路上探索前行,《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成为中国民族芭蕾的早期硕果;80年代以来,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当代中国芭蕾舞剧的创作也在向"现代化"的时代新方向靠拢,产生了一批具有中国风格和气派的芭蕾舞剧艺术。在民族化、现代化的过程中,"跨艺术"表达手法也成功植入了当代中国芭蕾舞剧的创作当中,成熟的文学经典、音乐作品成为前期"芭蕾舞民族化"的借鉴对象,芭蕾对文学和音乐作品的交融借鉴要适用舞台艺术性和实际操作性的改编原则。随着新世纪以来大众文化的蓬勃生长,芭蕾艺术和电影艺术、文学艺术开始互为包装地进入大众视线,随着"艺术商品进市场"的风潮涌动,"跨艺术"表达的芭蕾舞剧创作,作为当代中国芭蕾"民族化"道路的手段之一,其现代性趣味也是令人津津乐道并值得予以探究的。

  • 标签: 芭蕾舞剧 当代创作 民族化 现代性 跨艺术
  • 简介:《美国原住民的现代舞历史》是一部充满吸引力并富于启迪性的著作,该书主要论述了美国和加拿大地区的土著舞蹈与舞台呈现的现代舞之间的关系。这一特别关注点填补了一项重要空白。不仅如此,这部雄心勃勃的著作还使我们在这一问题上加深了理解,即表演实践行为,特别是舞蹈的表演实践以其多种有力方式成为塑造人类社会和历史的手段。

  • 标签: 现代舞 原住民 历史 美国 杰奎琳 墨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