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上个月到丹麦和以色列进行巡回演出后,由70名演员组成的、阵容强大的中国国家芭蕾舞团于上周回到了阔别两年的香港。首场演出的剧目是十九世纪的经典作品《胡桃夹子》。这是一部新创作的作品,于三月份在上海首演。

  • 标签: 巡回演出 芭蕾舞团 剧目 演员 创作 经典作品
  • 简介:有机会欣赏了马力学教授的学生表演的《龙族律动》,感到十分高兴,这是马教授创立的一套新的民族民间舞蹈训练方法,我认为很好,值得向广大舞蹈工作和舞蹈的爱好者推荐,它能适合于专业,又适合于业余,舞蹈学校也适宜采用,各地的艺术馆或青少年宫办培训班也可以采用,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这套《龙族律动》,是马教授从中国各个民族(蒙古、新疆、西藏、朝鲜等)的民间舞蹈的律动中找出它的共同规律,又根据人体动作的科学原理以人体的五个部位为训练基础,编成数码,构成系统,从简到繁、从浅及深,循序渐进,使受训者能在较

  • 标签: 律动 民族民间舞蹈 观感 欣赏 业余 人体动作
  • 简介:多年以来,因为术业专攻,演出已然形成了习惯:只看作品。透过作品,再看作者。希望获得的也十分简单,就是自己的成长。然后,也有了自己演出的基本“套路”:有的必看.有的必不看。

  • 标签: 人才培育 青年舞蹈 作品 演出
  • 简介:本文是在伊泽尔接受美学的视角上,试图以分析舞蹈的接受现象为基础,来研究舞蹈鉴赏者的审美。审美接受的过程经过三个层面:一、审美欢愉,既在一种无时间感的氛围里,感情得到充分延展;二、审美平衡。既关注作品结构形式中呈现的审美刺击、审美翔与自身的平衡满足;三、审美同构,既心理的”力的意向结构”与作品达到同构。从而完形整个艺术审美。希望藉着对鉴赏者心理取向的研究,能够引发我们在创作上的一些思考。

  • 标签: 接受美学 舞蹈审美 美学研究 舞蹈创作 审美取向
  • 简介:讨论当代世界的舞蹈价值抉择,不可不明晰的两个关键词是“当代世界”和“舞蹈价值”。当代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或者说是一个需要何种价值的世界?这对于舞蹈价值的抉择或者说确定舞蹈的价值取向是至关重要的。舞蹈价值曾经实现过哪些价值或者说它只能满足世界的哪些需要?这对于当代世界所希求于舞蹈的作为也是颇为重要的。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还想在我的讨论中加上“中华民族”这一限定词,以使讨论的焦点集中在中华民族

  • 标签: 价值抉择 舞蹈本体 当代世界 本体价值 中华性 现实价值
  • 简介:1997年孙颖编创的《楚腰》,较为准确地复现了楚舞的形态和风韵,而且在舞蹈姿态和动作中投射出旧时楚地特有的文化现象。本文以该作品为例,结合楚舞在出土文物、历史文献、民间歌舞中的遗存,从形态(具象形态和抽象形态)和文化(凤鸟文化和巫觋文化)两个方面考察当代创作对楚舞进行复现的实践活动。

  • 标签: 楚舞 遗存 复现 《楚腰》 形态 文化
  • 简介:舞蹈的审美现代性是一个抽象概念,它通过具体的舞蹈文化实践来实现。因此,对舞蹈审美现代性的考察必须落到实处,本文将通过对现代社会文化生产、传播和消费的研究,透过舞蹈文化实践的主体行为、社会机制和结构的复杂活动,将舞蹈审美现代性置于一个文化社会学的背景中加以分析,以期揭示舞蹈审美现代性的某些特征,从而获得某种必要的启示!

  • 标签: 舞蹈圈 文化社会学 审美现代性 社会机制 内在结构
  • 简介:本文从谈及杨丽萍的大型民族歌舞集《云南映象》的演出意义入手,《云南映象》使民间歌舞贴近了都市普通大众;《云南映象》也使民间歌舞舞台表演成功地市场化;但另一方面我们应看到,《云南映象》应该是以原生态民间歌舞为基本素材的民间歌舞集,或者是打上了引导的——“原生态”歌舞.《云南映象》的新意在于.《云南映象》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原生态,但它强调了原生态的内涵,从歌手到舞者,从道具到服饰,从歌声到舞影……都体现了这一特色,但不能说《云南映象》是对原生态的还原和再现。“原生态”《云南映象》对原生态的改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在开发民间文化资源的问题上,民间歌舞的产业化发展,为适应舞台表演,民间歌舞在形式上发生的变化;在民间文化的保护问题上,舞台化的“原生态”民间歌舞对原生态民间活态文化的改变;在民间活态文化的传承人问题上,职业化的生涯和城市化的生活对农民本来生活的改变……“原生态”《云南映象》对原生态的改造所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需要靠时间来衡量和证明。因此,《云南映象》只是杨丽萍的保护民间文化的模式。

  • 标签: 《云南映象》 原生态 民族歌舞集 杨丽萍 民间文化资源 民间活态文化
  • 简介:由北京雷动天下现代舞团制作、著名编舞家杨威执导的大型现代舞剧《大地·震》,11月3日至4日在解放军歌剧院参加了“2015年北京金秋优秀剧目展演”。

  • 标签: 大地 哀歌 温情 古典 世界 焦虑
  • 简介:“通过‘舞蹈’我能回想起那些人类的梦想、人类的发明才能和人类的想象力,向着自我完善飞翔,并在惊奇中去理解我所生存的这个时代在变化,人类没有变,他们的创造精神记录了我们的希望。”——(美)瓦尔特·索雷尔《西方舞蹈文化史》8月14日晚,能容纳两万人的北京...

  • 标签: 五大洲 民间歌舞 艺术节 民间舞蹈 香港新世界集团 西方舞蹈
  • 简介:岭南民间舞蹈专场《风从岭南来》是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之一。本文通过对《风从岭南来》的创作思路及编创心得的总结,回顾岭南民间舞蹈创作的过去,在总结创作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岭南舞蹈创作之路,并建立对岭南舞蹈文化更为深入的认知。

  • 标签: 《风从岭南来》 岭南舞蹈传统 身体文化遗产 传承 发展
  • 简介:作为中国第一家自主创作大型舞剧的民营企业,北京羚祥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聚集国内一流的主创队伍并投巨资制作的现代舞剧《藏羚羊》日前在京上演。舞剧用独创的舞蹈语汇、极富时代感与世界性的音乐(包括舞美与服装)演绎了高原之上藏羚羊生命的激情、欢乐、艰难与神圣。这是一个鲜活的藏羚羊的生命故事。

  • 标签: 现代舞剧 《藏羚羊》 北京羚祥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演出活动 创作题材 角色塑造
  • 简介:舞剧在中国,到底有没有市场?舞剧在中国。到底能不能赚钱?关于这个问题,绝大多数人的回答可能是犹豫不决的。原因虽然多种多样,但是,恐怕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中国舞剧乃至中国舞蹈的市场建设没有完成,中国舞蹈的商业化体系远远没有建成。所以就算偶有个别成功案例。也依然不能改变这个否定的答案。在几年前,因为现有的舞剧投资产出结构关系,笔者也基本保持相同的怀疑。但直到看到了舞剧《孔雀》,并对其运营进行了相关的了解之后,认为,事情也许到了一个有希望出现转机的时候了。

  • 标签: 中国舞蹈 《孔雀》 市场化 舞剧 东南西北 市场建设
  • 简介:2012年第五届辽宁省“荷花杯”舞蹈比赛和东北三省电视舞蹈大赛上,一部名为《小小上装》的舞蹈作品,在众多舞蹈作品中脱颖而出,载誉而归,荣获第五届辽宁省“荷花杯”作品金奖和东北三省电视舞蹈大赛“铜鹤奖”。

  • 标签: 特色教学 舞蹈文化 东北秧歌 电视舞蹈大赛 创作 舞蹈作品
  • 简介:作为民俗学的一个分支,舞蹈民俗学有着自己的学术任务、学科归属、研究方法和研究价值。它是以民间舞蹈为研究对象,从民俗学角度展开的对于舞蹈形式、舞蹈与民俗之间多重关联进行研究的交叉学科。笔者以土家族摆手舞为例,提出身体是记忆历史与文化载体的观点。这一做法也构成了舞蹈民俗学的一个研究视角。

  • 标签: 舞蹈民俗学 身体记忆 土家族 摆手舞
  • 简介:民俗舞蹈被保存在民间仪式中,为民间舞蹈的舞台创作提供着丰富的养料。笔者编创女子群舞《红灯笼》的创作灵感便来源于山西民间民俗活动"闹花灯"(亦称"闹元宵")。"闹花灯"是山西民间社火仪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挂起红灯笼,寓意新年平安顺利。本文以山西民俗活动"闹花灯"仪式形态作为研究对象,结合舞台艺术创作实例《红灯笼》,通过对文化象征符号向舞蹈意象符号的转变,以及民俗仪式结构向舞蹈情感结构的转变,两个实现途径进行分析,在民间舞蹈创作和地方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上提供一些借鉴与思考。

  • 标签: “闹花灯” 民俗文化 象征符号 仪式结构
  • 简介:1984年,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第23届奥运会上,身着世界各地民族服装的两千多名洛杉矶市民,伴着贝多芬的“欢乐颂”放歌狂舞,流露美国精神;1988年,韩国汉城雷动天庭的龙鼓与旋转威绚烂花朵的传统长裙交相辉映,透射韩国气质:1992年,西班牙巴塞罗那奉献的“足尖上的弗拉门戈”和象征着欧洲共同体12个国家的“叠罗汉”,熔西班牙民俗、历史和欧洲文化于一炉;1996年第26届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导演以美式文化诠释奥运精神,

  • 标签: 第23届奥运会 全世界 群英会 闭幕式 亚特兰大奥运会 瞬间
  • 简介:“另一个舞台”——舞蹈新视觉艺术系列,将聚焦“为镜头编舞”这一舞蹈与影视结合的艺术新品种,主要讲述在这个领域具有代表意义的创作者,讲述他们风格迥异、鬼马精灵的作品如何发展,如何刺激了这门艺术,了解这个领域里的风云人物、创作奇谈、作品样式,希望这是一个多彩的舞蹈新视界之旅。

  • 标签: 电影导演 动作 世界 艺术系 风云人物 创作者
  • 简介:舞剧是艺术舞蹈的顶峰,也是一个院团、一个地区乃至—个国家综合文化实力的显现,因此总是受到特别的青睐。能推出一部舞剧,在任何地方都会成为不只是舞蹈界的大事。

  • 标签: 舞剧 《霸王别姬》 舞蹈业 民办舞蹈公司 舞蹈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