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从《诗经》“二南”所涉地理名词、艺术风格、作品重要性以及编订过程四方面展开论证,认为“二南”归属于南方诗歌的论点有待商榷。

  • 标签: 周南 召南 南北方
  • 简介:一九八一年元月,音乐学系三年级十名学生,由袁静芳、苏木、陈自明三位教师带领,前往海南收集整理民间音乐。采风分三个小组,先后在海口市、通什市、儋县、保亭、乐东、东方、昌江、琼中、白沙九个县和十二个公社大队进行调查采访。内容包括黎族民歌、器乐;汉族民歌、琼剧以及民间生活风俗等方面。虽然时间短促,学习调查还很不深入,但在学习、采集民间音乐的基本方法上,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开阔了学生视野。由于篇幅所限,仅选登以下三位同学的文章,供以大家参考。

  • 标签: 民间采风 海南 民间音乐 课堂教学内容 汉族民歌 学习调查
  • 简介:侗族,是中国南方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在长时间的劳动生产中,勤劳俭朴的侗族人民形成了自己独具地方特色的民族音乐文化。侗族民歌作为侗族音乐形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以其多样的形式、优美的曲调、丰富的内涵在我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中展现着独特的魅力。因地域差异,侗族又分南侗和北侗。本文主要从南北侗族民歌的具体类型进行阐述,以及在调式调性、和声曲式、节奏节拍等角度上,对二者的风格特点作出简单的分析。

  • 标签: 南侗 北侗 民歌 特点
  • 简介:“黄门乐”指朝廷内属于“黄门”系统的音乐组织、人员及其乐舞艺术。学者们对以“黄门鼓吹”为代表的汉代黄门乐已经有了不少研究,但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黄门乐则几乎无人论及。这一时期正是黄门乐走向衰亡的阶段,它的衰亡既与黄门本身有关又与乐官制度的改革密不可分。对这一过程的探讨不仅可以全面了解黄门乐的发展史,还可以从一个侧面加深人们对音乐制度变迁方面的认识。

  • 标签: 黄门乐 魏晋 南北朝 乐官制度
  • 简介:儋州调声是海南歌种之一,是一种有歌有舞的民间齐唱形式,它源于儋州山歌却又气质面貌与之迥然不同。它特别善于吸收衍变,深受儋州人民的喜爱,它有很强的自娱性、竞技性、欣赏性等。

  • 标签: 海南儋州调声 演唱分析 齐唱形式 载歌载舞
  • 简介:作为一种音乐文体,必定包含着文与乐两方面的因素,如刘勰《文心雕龙》在解释乐府这一文体时曾指出:“乐府者,‘声依永,律和声’也……诗为乐心,声为乐体;乐体在声,瞽师务调其律;乐心在诗,君子宜正其文。”作为音乐文体的曲,与诗词一样,也包含着文与乐两方面的因素。而文与乐的结合,具体体现在曲文字声(声调)与腔格(旋律)两者的关系上。本文即就南北曲曲调字声与腔格的关系问题作一些考论。

  • 标签: 南北曲 曲调 《文心雕龙》 关系问题 文体 诗词
  • 简介:魏晋南北朝这个时期虽然只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中短暂的一瞬间,但它是中国的书法发展极其辉煌的时期,有着极高的地位,对我国书法的发展有着突出的贡献。这个时期的书法发展达到历史的高峰期,对中国书法的发展长河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从这一时期书法社会背景、兴起原因、发展过程、艺术特征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几个方面来诠释魏晋南北朝的书法艺术。

  • 标签: 魏晋南北朝书法 碑刻 书体
  • 简介:曲项琵琶在魏晋南北朝乐器演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通过阐述魏晋南北朝音乐文化、艺术实践等因素对曲项琵琶演奏艺术的影响,梳理当时曲项琵琶的演奏特点,以期为古代音乐史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魏晋南北朝 曲项琵琶 演奏艺术
  • 简介:戏曲艺术是在极为复杂的情况下,各种艺术门类相互影响逐渐形成起来的,应该从多元的文化背景中去理解各种要素的影响和作用。所以,琼剧是在中国传统文化雄浑广阔的背景下,以海南文化为基础,并且经过传入海南的中国戏曲各剧种的碰撞、交流和融汇而形成的一种具有海南地方特色的古老剧种。

  • 标签: 琼剧 起源 发展 探索
  • 简介:2013年12月17日至21日,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多位研究生校外导师和十八位音乐教育专业研究生组成的“名师教学实践研究组”,前往海南开展了“名师访谈,走进海南”的活动。活动期间,研究组完成了“名师教学实践研究与教学成果收集整理”的相关工作,观摩了海南中学的优秀课例并与教师进行了交流,多次聆听随行专家的讲座,还对海南本土的黎族音乐进行了初步了解和采风,高效完成了学习实践活动。

  • 标签: 学习实践活动 海南 名师 教学实践研究 音乐教育专业 首都师范大学
  • 简介:从教育思想史上的意义上看,魏晋南北朝时期特殊的时局,使得教育思想得以多元化。学风推索简洁明理,博采众家之长。在教育目标方面,倡导“经世致用”的实用人才的培养。在音乐教育方面,这一时期是思想大发展的时期。琴学的广泛实践,以及嵇康的《声无哀乐论》的出现使这个领域的思想争鸣趋于高潮。此后,严之推强调“德艺周厚”的音乐教育思想,其目的已不是纯粹以体现“圣人”趣味,而是已“经世致用”为目的。

  • 标签: 魏晋南北朝 琴学 音乐教育思想
  • 简介: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双红堂~1藏本《新镌南北时尚丝弦小曲》~2是乾隆年间的一部俗曲选集,由姑苏王君甫刊刻,辑录俗曲103首,具有浓郁的世俗气息和市井趣味,作为最早反映清初俗曲创作风貌的特有文本,非常珍贵。虽然明清俗曲的研究和整理始于民国时期的学

  • 标签: 丝弦小曲 曲辞 双红 罗江怨 然明 文化研究所
  • 简介:说明兹辑悉遵原选之序次。凡有评语或眉批者。方予收录;并注明第一曲之首句。原本不标出何折何出,今查核后,小字附注于括号内。题署,原或题作者或不题,或省署,或间有小字说明,照录;评语之有着重号者,依样移录。评论所引之出处。大略予以注明;评论之为近人所辑《曲论》收录者,亦予注明;间附考订,均以小一号字排印。有二三处明显笔误,校核后径改。

  • 标签: 徐复祚 语汇 广韵 南北 评语 小字
  • 简介:《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是成书于清代中叶的、最早一部记录有大量南北曲曲谱的重要音乐文献,其中的曲牌在传统音乐的发展历史中承前启后,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对这些曲牌的乐句句式的旋律结构、长短句结构及词、曲句法关系3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作了分析,并由此探讨了对传统声乐曲牌进行曲式结构分析的方法

  • 标签: 九宫大成 曲牌 曲式 乐句 词句 乐节
  • 简介:性爱音乐活动(EroticMusicalActivity)是一种以情歌演唱(奏)为手段、以寻求性偶为目的的性俗。我于1988年在国际上首次提出这一命名,简称EMA,并将其界定为:“一种民俗活动,以民间音乐演唱(奏)为方式并以此为媒介以求达到寻求性伴的目的;这种活动是当地性俗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它常与当地婚俗有关联但却不一定相顺应,它的目的不一定包括寻求爱情或婚姻配偶,它也不一定导致婚姻”。EMA是一种在不同地区的许多族群之中长期留存的传统,但在学术研究和社会的“主流”叙事中它却被长期忽略。EMA传统被边缘化的现象,可以理解为是由“主流”话语导致的一种社会建构。对EMA被边缘化的情况和成因进行深究,其意义不仅仅在于了解EMA本身,也在于了解不同社会话语之间的关系、权势的运作、诛及权势与话语的关系。通过EMA的命名、界定与研究路向的阐述,对黎族EMA实例的文化志陈述,以及“社会文化对立共生体”理论的提出,我希望能够对性爱音乐活动的深层社会成因作出阐释,也希望能对丰富人类学理论有所贡献。

  • 标签: 性爱音乐活动 EMA 性俗 婚俗 黎族 海南
  • 简介:<正>地处浙江中西南部的金华,古称婺州,素有'小邹鲁'之称。婺州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南宋以吕祖谦、陈亮、唐仲友为代表的'婺学',对我国儒家学说的发展具有较大贡献,并由此形成婺州地区'尊师重教'、'耕读传家'的良好社会风尚;曾为明开国文臣宋濂塾师的浦江郑义门和《郑氏治家规训》,被誉为中国古代家庭文化和儒学治家的典范;其他如婺州

  • 标签: 文化定位 地域文化 松阳高腔 滩簧 戏曲研究 金华
  • 简介:为更好地总结琵琶大师刘德海先生在琵琶演奏、创作、教学、乐改方面的艺术贡献,探讨琵琶艺术在21世纪如何更好地发展,由中国音乐学院、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共同举办的刘德海琵琶艺术国际研讨会于2004年12月17至19日在海南举行.与会代表来自全国各大院校及专业团体,提交了论文30余篇,对刘德海的琵琶音乐作了全面的研究和总结.音乐学家的与会,使得会议更具学术性.

  • 标签: 刘德海 琵琶艺术
  • 简介:历史往往矛盾且辩证,当向人类施加苦难动荡的时候,不知是为了历练还是心怀悲悯,总也会赋予人类格外的艺术灵气,正应和了那句话:“当上帝向你关上了一扇窗,必然会为你打开一扇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9)在中国历史上就是惶惶动荡,民心不安的时期,然而在音乐文化上的特点却非常鲜活,极具生命力,是音乐历史中上承秦汉,下启隋唐的重要时期。频繁的战争,为了躲避战争疲于奔命的人们,在流亡的过程中,恐怕自己也不会想到,这种颠沛流离的生活会对这一时期音乐文化的交流、融合做出贡献,在金戈铁马的杀戮中诞生了朵朵音乐艺术的仙葩。

  • 标签: 音乐文化 魏晋南北朝 马中 中国历史 音乐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