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0 个结果
  • 简介:<正>引言《小宇宙》是匈牙利作曲家贝拉·巴托克(BèlaBartok,1881—1945)于1926年至1939年间陆续写成,以教学为目的的钢琴练习曲集,共153首,分6册。开始时是为他的第二个儿子彼得写的,但只有前2册(66首)是写给他的。巴托克自己曾这样解释过《小宇宙》名称的意义:“《小宇宙》的名称可解释为一系列不同风格的小品,它代表一个小小的世界,或者这样解

  • 标签: 双调式 巴托克 双调性 复合调式 调式音阶 声部
  • 简介:寿州锣鼓于2006年被列入“安徽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通过调查寿州锣鼓的历史与现状,整理其锣鼓队组织形式、使用乐器、音乐结构,并对寿州锣鼓的保护和传承提出建议。

  • 标签: 安徽寿县 寿州锣鼓 锣鼓经
  • 简介:会馆的表现形式是一座公共建筑,但实质上是一种民间性的自我管理的社会组织,主要由异乡人在客地设立,也有一地同业人兴办的。它是人们为了实现一定的宗旨,依照一定的规则,自愿结成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民间社会组织,类似于今天的社团。所谓“仕宦商贾之在他乡者,易散而难聚,易疏而难亲,于是立会馆而联络之,所以笃乡谊也”。同乡组织一般叫会馆,同业组织一般叫公所,但二者的区分并不严格。《上海县续志》就说:“或称会馆,或称公所,

  • 标签: 会馆 剧场 中国 社会组织 公共建筑 自我管理
  • 简介:有目共睹:我们民族民间音乐研究事业目前正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新的时期必然带来新的问题:如何历史地看待已有成绩及其不足,如何将研究工作进一步引向深入,如何开拓新的课题,如何更新研究方法,如何更有效地吸收和借鉴国外音乐学的新成果,以及如何使研究工作更好地为现实音乐生活服务等等。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每个民族民间音乐研究者的今后道路,而且直接影响这一研究领域的未来前途,因此愈来愈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本刊自创刊号起开辟这一“笔谈”专栏,目的是为这些问题的讨论提供一个交流的园地,期望各家各派的意见,能够在交流中集思广益,从而求得民族民间音乐研究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 标签: 民族民间音乐 研究事业 研究方法 研究工作 吸收和借鉴 音乐生活
  • 简介:嵊州吹打是以部分民族吹管和打击乐器组合而成的器乐合奏形式,该乐种历史渊源深厚,承载的文化内涵丰富。然而,伴随着现代文明的强大冲击,这一古老的民间音乐正濒临灭绝的尴尬境地。为此,笔者以嵊州市黄泽镇"白坭坎民乐队"为个案,通过对其发展轨迹、艺术特色、生存现状等进行实地调查,从而客观的反映嵊州吹打在当今社会结构中所体现出的动态特征,探寻其保护与传承措施。

  • 标签: 嵊州吹打 白坭坎民乐队 现状调查 分析研究
  • 简介:戏剧是综合性的艺术。原始戏剧是将诗词、歇舞、音乐诸因素融为一体的。后来西方戏剧渐渐走向分化,形成单一形态的话剧、歌剧和舞剧。中国戏曲没有出现过这种分化,基本上沿着原

  • 标签: 戏曲表演 中国戏曲 金菊 二度 规定情境 雁剧
  • 简介:<正>2012.06留下你的意见,成为我们更加完美的养料;说出你的心声,让韩流来得更猛烈些吧。LuckyStar的资料同意公布信息(√)

  • 标签: 圃田
  • 简介:具有170年以上历史的兰州鼓子已进入“老龄化”阶段,150多名艺人,坚持演唱者不足三分之一,370余曲目,只有三、四十首经常听到。因自视雅驯而“出世”的艺人心理与表演程式,阻隔了有可能给发展带来好处的经济力量。书面发表与口头传唱之间的错位,只能使新创作作品在故纸中“沉默”。根深蒂固的男权思想和茶馆习俗,使表演上既难改进,又不易吸收新鲜力量加入兰州鼓子队伍。这是一个由熟人在熟地重复熟曲的熟事,生人生事难以进入。因此,它的常态只能是维持。

  • 标签: 甘肃省 曲艺 兰州鼓子 生存现状 现实困境
  • 简介:辰溪丧葬祭祀仪式是辰溪祭祀活动中最主要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一类,它分为堂祭与路祭等形式,其中堂祭形式最为隆重,有一套完整的祭祀仪式与过程。笔者对龙头庵乡丧葬祭祀仪式中的堂祭过程进行了采访与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并对堂祭中的企子、浪淘沙、挂金锁、解怨灯、报恩灯、散花灯等曲牌唱段所表现的内容与音乐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与阐述。

  • 标签: 辰溪 丧葬 祭祀仪式 调查报告
  • 简介:白剧是中国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中历史最悠久、最成熟的剧种之一,更是中国戏曲舞台上现今唯一仍保留着古老弋阳腔系统的单一剧种。云南大理州白剧团是全国唯一的专业白剧团,是文化部正式命名的“天下第一团”,更是全国少数民族剧种中唯一曾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与“文华奖”的剧团。本文作者通过实地采访,以第一手资料较为全面地介绍了白剧的历史、白剧团的发展、白剧的艺术特色以及演员、编剧、作曲们的艺术经历,形象地将这一少数民族剧种的全貌呈现给全国读者。

  • 标签: 2004年 白剧 吹吹腔 大本曲 艺术特色 艺术经历
  • 简介:皮影戏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虽然近年对皮影戏的起源众说纷纭,但是从一些古代文献中可以了解到皮影戏的悠远历史。本文通过对辽宁省凌源地区皮影戏的多次实地考察,对凌源皮影戏的影人、表演、戏班、影卷、唱词、道白、唱腔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阐述。皮影戏作为一种具有千年历史的明间艺术能够流传至今,说明它在中华民族老百姓的心中仍然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

  • 标签: 凌源皮影戏 影人 表演形式 戏班 影卷 唱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