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本刊举办词曲作品比赛活动以来,得到了全国词曲作者的积极响应。自今为止,连续举办三届,参赛作品一届比一届多,而且佳作迭出。在此,特向全国的热心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此次比赛有以下几个特点:评委级别高为了评出水平、评出质量,本届评委会由中国音协理事、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广西文联专职副主席、广西音协主席傅磬为主任,评委由资深编审、国家一级作曲、编剧以及作曲教授所组成,堪称"高级评委"。以作品说话

  • 标签: 作品 比赛 资深编审 广西 发展委员会 作者姓名
  • 简介:2004年4月,《黄钟》编辑部接到由北京大学主持,北京高校图书期刊工作研究会成员馆、中国科学院文献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及相关单位的百余名专家和期刊工作者参与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术期刊评价及文献计量学研究”组通知,《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于2000年4月,再次被确定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并被编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即第4版)。

  • 标签: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科研水平
  • 简介:一年一度的“罗莎庞赛尔国际声乐比赛”,1987年11月在美国纽约举行。我国首次派出两名选手参赛,于平获第二名(奖金7千美元)。8位评审员均为德高望重、造诣精深的声乐家,分别来自美国、意大利、苏联和中国。其中,唯一的一位中国评审员乃川音郎

  • 标签: 评审员 声乐比赛 声乐家 造诣精深 毓秀 二名
  • 简介:<正>在我国,虽然秦汉时已有琵琶,但到了唐代,则被称做“秦汉子”、“阮咸”。而“琵琶”这一名称就成了各种外来形制琵琶的总称。唐代最盛行的琵琶,是外来的曲颈、梨形的四弦琵琶和直颈或四项的五弦琵琶。关于唐代琵琶柱位的律,日本学者林谦三先生在《东亚乐器考》中曾数次运用“古律”一词与之相比,通读全书,可知其意指中国古代的三分损益律。所以我们知道他是以三分损益律为准来衡量唐琵琶的

  • 标签: 五弦琵琶 三分损益律 秦汉 四弦 中国古代 乐器
  • 简介:哪怕是一次"小小"的评奖活动,评委们也倾注极大的热情把好关,既不漏掉好作品也不滥竽充数。市刊记者采撷了几组镜头,以飨读者。(利云霞)

  • 标签: 评审会 作品 比赛 镜头 记者 花絮
  • 简介:音乐是一门艺术,是属于文化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中的精神产物。它的艺术表现形式则是“音响”;人们依赖于聆听欣赏这被精心制造出的“音响效果”;从而引发出人们的联想,触动人们的思想感情、激发心灵上的感应、给予人们心理上以有形或无形的感受。音乐就是靠“音响”来展示其艺术功能的,而这些音响效果却是物质产物。音响是怎么来的?它是由人和乐器发出的“音高”有逻辑性规律构筑而成的物质效

  • 标签: 音分值 小音程 音高 五度相生律 纯律 十二平均律
  • 简介:刘邦早年向往薛地任侠文化。汉国初建,刘邦任用叔孙通礼乐。叔孙通深受薛地礼乐文化的熏陶,在秦朝廷从事过礼乐工作,他和学生、齐鲁儒生、秦乐人共同制作了汉郊庙乐、汉上皇宗庙乐、汉高祖宗庙乐等。叔孙通在汉初的乐活动持续时间较短,所凭借史料有限,再加之受到楚乐和其他地方音乐的挑战,没能完成制作礼乐的工作。但叔孙通重视礼乐教育,大力培养礼乐人才。汉武帝复兴礼乐时,这些人才取到了积极作用。汉初一个世纪,礼乐在曲折中复兴,汉文化发生巨大的转变。叔孙通的乐活动对晋唐的郊庙乐和宗庙乐产生了深远影响。

  • 标签: 叔孙通 汉初 制乐
  • 简介:在曲式分析当中,人们最常遇到的问题就是对作品规模等级分析的困惑,不是将乐句划分短了,就是把乐段划分长了,由此导致认定曲式性质的各种“争议”.在教学中更有依据“小节数”来判定乐句、乐段,这显然是特别不合理的作法.文章的观点是:乐句乐段的确认,应当从最小单位“乐汇”的累积形成,也就是要以音乐材料的“有机成长”关系来看待曲式规模的成长壮大,曲式规模的大小是由规模等级的累积形成,而不能是人为的概念规定,因而在读谱过程中,音响感受与理性划分等级相互作用、同等重要.文章指出,在规范曲式的等级单位中,乐汇-乐节-乐句-乐段的等级排列,决定了曲式的规模形成.其最小单位乐汇与动机间的关系,既是音乐作品展开手法的依据,也是看待音乐作品规模认定的出发点.同时,论文以各种谱例来比较印证曲式规模形成的重要作用,强调一些分析原则:重复不增加规模,重视和声手法中“延伸”“预示”等分析视角,在判定规范的曲式规模及其种种曲式变体的形式中,都是有效的认识途径.

  • 标签: 句法结构 曲式等级 动机 乐汇 乐节 乐段
  • 简介:宋代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转型期。受此影响,宋代宫廷燕乐表演体制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了与隋唐“分部奉曲”迥异的体制。在梳理文献史料与民间遗存音乐的基础上详细探讨宋代宫廷以“分盏奉乐”为核心的演出体制的形成、类别及程式,以期揭示宋代宫廷燕乐活动原貌及对后世的影响。

  • 标签: 宋代 宫廷燕乐 盏制 分盏奉乐 供盏献艺
  • 简介:中国箫笛的制作,自古以来都是凭借经验;即使是公式,也全都是经验公式,公式虽然具有可操作性,可不具有严密性.笛子制作和演奏技艺的发展,特别是现代音乐声学的发展,促使不少人对制作无法规范化的笛子进行规范的制作公式的探索;赵松庭先生的就是比较突出的实例.本文在肯定赵先生"公式"成就的同时,也指出公式的不足,意在引起物理学家的注意,促使"笛公式"完善.

  • 标签: 赵松庭 制笛公式 管口校正
  • 简介:<正>一、统一律既不必要也不可能采用何种律应该因乐宜“我国目前应当推行哪一种律?”建国以来有关律学的论著中,提出这一类问题加以论述,或是以这一类问题为前提进行论述的,不算罕见。不少同志发表过各种见解。就我国三种主要律——三分损益律(五度相生律)、纯律和十二平均律的范围内而言,粗略来说,有的主张十二平均律,有的主张纯律,而单纯主张三分损益律的似乎未见。近年来,由于律学探讨的深入,或从表现民族传统音乐思维的特点着眼,或从多声部音乐的谐和着眼,或兼从多声部谐和与转调的需要出发,或从音乐实践历史与不同律应用的“辩证统一”出发,或从某一定范围的音乐表演艺术的需要出发,等等,在上述三种主要律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各

  • 标签: 民族传统 历史教训 十二平均律 律制 三分损益律 五度相生律
  • 简介:6月21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乐器演奏日”。这一天,世界各地都茌举办各种规模、各种风格的乐器演奏活动。今年,中国首次加入“世界乐器演奏日”活动,当天“‘世界乐器演奏日’壁全国音乐教育服务联盟(武强)基地认证交流活动”在武强举行,来自全国乐器制造、经营和音乐教育行业的专家、学者、媒体等百余人汇集武强,使这里成为行业瞩目的焦点。

  • 标签: 音乐教育 交流活动 服务联盟 评审活动 示范基地 服务项目
  • 简介:本文基于原始史料的分析,从科仪与音乐两方面对明代御斋醮音乐的面貌和性质进行剖析并确认:它是上层统治者唯意志论的产物,其仪范部分是对传统道乐的极大简化,乐章则属雅乐体系,两者不能配套。这套成果并未对道乐实践产生影响。这一外行之作有其出现的特定文化背景。

  • 标签: 明代 道乐 御制仪范 御制乐章 性质
  • 简介:戏曲事业面临的挑战对戏曲教育提出了相应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变化,现有戏曲教育模式中因循守旧之处与新形势对戏曲人才的需求并不相称。导演教学不同于剧团导演剖,这种教学模式是培养新世纪越剧人才的一条有价值的途径。分析导演教学与剧团导演的异同,阐述导演教学的优势所在,将对探寻新世纪越剧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有所裨益。

  • 标签: 导演制教学 剧团导演制 越剧人才
  • 简介:律学是从物理学、数学的角度,来研究乐音的绝对音高、相对音高以及乐音之间的音高关系的学科。常见的律有三种:三分损益律(五度相生律)、纯律(自然律)、十二平均律。兹将它们的基本原理及基本计算作一简单介绍。

  • 标签: 五度相生律 纯律 绝对音高 自然律 律学 弦长
  • 简介:本文基于心理、理论、实践三者不同音高概念,从心理、理论、实践三种律1理念出发,利用GMAS2音乐分析系统软件,对苏北唢呐班的主奏乐器“唢呐”进行测音分析。研究表明,20世纪苏北民间唢呐的“实践律”经历了“模糊律”到“近十二平均律”的变迁。变迁主要原因:1.“近均孔”唢呐的淡出与“非均孔”唢呐的淡入;2.传统曲牌的渐失与流行歌曲的涌现;3.西洋乐器、电声设备的冲击与艺人专业学习的推动。

  • 标签: 苏北民间唢呐 实践律制 变迁 模糊律制 近十二平均律
  • 简介:在宗族组织逐渐瓦解的今天,宗族社会所崇尚的礼法观念是否依然存在?又以怎样的方式存在?通过梳理富阳宗族社会祭祖仪式和丧葬仪式中鼓亭锣鼓和梅花锣鼓用乐的历史变迁过程,论证礼俗仪式以及吹打乐班社、乐人身份所呈现的等级性对于承载宗族社会的礼法观念和维系宗族社会秩序的功能。

  • 标签: 宗族 礼法 等级 鼓亭锣鼓 梅花锣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