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音乐作品能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光彩熠熠,必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我们是多民族的国家,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加上汉族,有五十六个民族。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历史,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从音乐历史上,我们清楚地看到汉族传统音乐的各个领域,都是相互影响、相互吸收。但是,民间歌曲又是各个领域的基础。比如在戏曲中的南昆、北昆、川昆、湘昆、川剧高腔、湘剧高腔、赣剧弋阳腔、徽剧青阳腔等,其唱腔曲牌多源于民歌;又如说唱中的四川清音、单弦牌子曲、扬州清曲等曲种,它们的唱腔是从民歌小曲加工而成;再如民族器乐曲中的曲牌音乐和戏曲中的曲牌音乐,也有不少是从民歌中筛选出来,经过历代艺人加工改编,使之器乐化而成。这些情况,说明民族音乐各领域之间有着共同的特征。这些特征,一方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另一方面,也展示了艺术特色——民族音乐风格。

  • 标签: 音型 曲调风格 汉族民歌 基本形态 增音 变化形式
  • 简介:文章通过对20世纪汉族民歌研究史料的爬疏和整理,从音乐学研究的角度出发,对百年研究进行了回顾和分析.首先以1949年为界将百年研究史分为两个阶段并对其进行了"学理性"论证.1949年以前,民歌研究分为"俗文学界等学科的研究"和"音乐学界的调研"两个方面(之间稍有年代上的前后关系);1949年以后,则按照年代的延续分为"前17年的研究状况"、"文革十年的停滞"、"1976年以后的研究"等三个时期.其次,根据这一纵向时间轴线,又对每一阶段民歌研究的特点、参与人物、主要方法、研究目的以及主要成果展开横向的叙述和分析,以综述的形式勾勒出百年民歌研究史的宏观面貌.

  • 标签: 汉族民歌 20世纪 音乐学研究
  • 简介:假定礼乐可作为儒学文化模式中一种重要的文化陈述方式,那它不仅只反映儒学文化的架构关系,还应反映出儒学文化的传承关系……就纳西族而言,汉族儒学思想,特别是礼乐思想似乎已成为纳西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例如其中以浓郁的忠君报国思想为表现内容的"木性官学"这种特殊的文学表现形式,就为儒学礼乐在丽江纳西人中的传播奠定了良好的文化氛围.而其后"旁性俗学"的兴起,则也是儒学礼乐在丽江纳西人中全面普及的最终结果.本文认为,儒家思想及其一整套礼乐制度在丽江纳西族中的传播与普及,曾为汉文化在纳西族地区的普及与谙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桥梁作用.

  • 标签: 纳西族 汉族流官 儒学礼乐 木性官学 旁性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