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萨尔茨堡音乐节无疑是20世纪最具权威性的音乐盛会。吉列尔斯曾先后六次赴萨尔茨堡演出,其中三次(1972年,1975年,1976年)是举办个人演奏会。专以出版萨尔茨堡音乐节专辑为己任的ORFEO公司于去年推出了吉列尔斯1972年独奏音乐会的实况录音CD,对于乐迷们来说,无论从历名见证、音乐。

  • 标签: 音乐节 独奏音乐会 演出 演奏 萨尔茨堡 专辑
  • 简介:欧阳修中期音乐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审美论方面,其核心审美观念是"淡和"。"淡和"不但在中国传统的音乐审美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而且也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个性特色的集中体现。这种"淡和"音乐美学思想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产物,在传统诸子百家的思想流变中,道家与儒家逐渐在中国文化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其中道家的美学观点"淡"与儒家审美观点的"和"也在传统思想的长河中得到融合,其融合的起始在目前学者的观点中多把周敦颐当成"淡和"的首创者。本人通过对欧阳修音乐美学思想进行全面研究发现,其中期音乐美学思想集中体现在"淡和"方面,而且,欧阳修在26岁时就明确提出了"淡和"的观念,其时周敦颐在刚满16岁,因此,"淡和"之美的始作俑者应该欧阳修。"淡和"不但是一个音乐审美的概念,而且是一种哲学观,一种人生态度,一种世界观,一种自然观。由于"淡和"的内涵丰富,因此,历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都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地涉及到"淡和"的本质研究,正是历代学者对"淡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扩展,因此,"淡和"的内涵意蕴也在不断的丰富之中。

  • 标签: 欧阳修 音乐美学 淡和
  • 简介:<正>《桃花扇》问世后,在清代曾被改编为十六回的同名章回小说~②,清代文人王萦绪(1713—1784)也对《桃花扇》进行过改编~③。晚清以来,《桃花扇》又多次被改编为京剧和各种地方戏并演出于舞台,还曾多次被改编为长篇小说。其中,改编《桃花扇》用力最勤、影响最大者是我国著名剧作家、戏剧教育家欧阳予倩先生(1889—1962)。他曾先后将《桃花扇》改编为京剧、桂剧和话剧等多种艺术形式,使《桃花扇》在现代焕发了新的生命力,促进了《桃花扇》的传播,扩大了《桃花扇》的影响。~①他对于《桃花扇》的改编活动和成果本身也一度引起了学术界、特别是文学研究和历史研究界的强

  • 标签: 《桃花扇》 欧阳予倩 戏剧教育家 创作思想 李香君 侯方域
  • 简介:湖南日报7月27日讯(记者龙文泱通讯员鲁慧)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秋收起义90周年。今晚,大型组歌《秋收起义》交响音乐会在长沙音乐厅首演。省领导和老同志友友志、欧阳斌、谭仲池等观看演出。

  • 标签: 交响音乐会 秋收起义 演出 观看 中国人民解放军 李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