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我们能够对于存在着的一些文物或者建筑进行保护,那些是我们心目中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那么,其实还有很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需要我们的保护的。在这篇文章中,会对蒙古音乐进行研究,并且对如何去做才会使得这种文化传承模式进行改善,通过这样的改变和做法,了解到艺术的本质与价值,对其文化传统的发展演变规律与演变过程进行探讨,以期为日后进行更好的对于传统文化传承的保护奠定一定的基础。

  • 标签: 蒙古族 音乐 活态传承 衍变
  • 简介:对于大多数科特迪瓦的丹来说,“坚守”是一个既熟悉又重要的概念。在后殖民时代,丹的坚守行为通过“盖伊”的表演方式得以体现。盖伊是一种本土的、宗教的表演,由戴面具的舞者与音乐组成。文中描述两种争议:其一,丹的年轻人把盖伊表演的复兴看作是一种反伊斯兰意识形态的表达方式,力图通过自身的表演来复兴“祖先的宗教”,他们强调葬礼的重要性,而这些都与伊斯兰的教义相悖;其二,当地天主教唱诗班对盖伊表演的核心“盖坦”进行改编,丹的年轻人认为这种改编已将盖伊融入教堂,而唱诗班的成员则认为使用这种音乐可以表达他们的基督教信仰。本文借鉴“权力论断”这一说法,在丹内部用不同个体话语讨论以上两种争议,说明了盖伊表演是一种汇集多重权力的能动,从而形成带有相互冲突权力的关系网。作者通过权力分析的论断来解释这种坚守行为,进而在多样化的社群中揭示着相互交织、相互冲突的权力结构。在科特迪瓦不同族群、宗教多样化和冲突四起的语境下,音乐表演作为一种协调宗教和族群认同感实现的手段,在地方认同与国家影响中起到了核心的作用。

  • 标签: 坚守 表演 宗教 认同 权力
  • 简介:新疆塔城地区是中国俄罗斯族人口分布较为稠密的地区之一,该地区的俄罗斯音乐文化既保留了本民族悠久的历史传统又与新疆其他各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相互交融碰撞,形成了与俄罗斯境内有着鲜明差别的音乐特征,展现了独特的哲理美、即兴美与交融美。

  • 标签: 塔城地区 俄罗斯族 音乐文化 美感
  • 简介:国家、民族、族群在其发展历程中,形成不同的记忆,并通过符号文本、书面文本、口头文本等多种形式来延续,并在此过程中完成历史的再表述。蒙古族长调作为口头文本,一方面以歌词的延续来承载其族群特殊历史过程,另一方面进行着现代变迁。文章以土尔扈特部长调为载体,期望透过现代田野来重构历史事实,从田野路径、长调记忆、音乐声态三维度解析传统与现代博弈中的蒙古土尔扈特部长调音乐文化。

  • 标签: 历史记忆 口头文本 蒙古族 土尔扈特部 长调音乐
  • 简介:《希特莫日根》是赫哲传统伊玛堪说唱,是赫哲文化的代表符号,内容主要讲述的是民族英雄希特的故事,反映了赫哲的历史、渔猎生活、传统习俗以及爱情故事,本文将从《希特莫日根》音乐中的结构特点和音乐特征来阐述《希特莫日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 标签: 赫哲族 莫日根 音乐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