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藏族宗教音乐初探田联韬在我国藏族地区流行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其次是本教(亦称本波)。本教是藏族的原始宗教信仰,是属于自然形式的宗教,它崇奉自然信灵与鬼怪。据本教经典记载,本教的创始人是祖师辛饶米保。本教最初起源于西部象雄地方(即...

  • 标签: 宗教音乐 羌姆乐舞 诵经音乐 佛教寺院 佛教音乐 本教
  • 简介:从《新青年》开始,中国传统戏曲一直是主流文人批判否定甚至于抹黑压倒的对象,只有余上沅、田汉、欧阳予倩、齐如山等少数文化人自始至终钟情并致力于传统戏曲的创编及演出活动;有'田老大'之称的田汉,堪称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最有成就同时也最值得研究和反思的一位戏曲活动家和戏曲改革家。

  • 标签: 中的宗教 宗教神道 戏曲中的
  • 简介:家族式传承是民间乐手们重要的传承方式之一,本文试图通过对民间乐手家族认同心理的探析,剖析这一认同心理对家族式乐班及音乐传承所产生的重要影响,进而为“保护与发展”的话题提供一隅独特的视角。

  • 标签: 民间乐手 家族式传承 认同心理
  • 简介:藏族宗教乐舞带有鲜明浓厚的雪域色彩和高原风格,尤其在带有傩艺术性质的乐舞表演中,不仅体现出藏族特有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氛围,而且显示出她粗犷、豪放、古朴的气质与性格。从乐舞的发展中可以窥视到藏族文化发展的脉络。

  • 标签: 藏族 乐舞 苯教 藏传佛教
  • 简介:随着古琴文化群体在社会变革中的种种身份转变,古琴音乐的艺术实践在来自各方面对古琴的文化想象中不断表现出新的内容。文章以上海今虞琴社的活动实践为例,从传统的"派别"及现代的"创作"语境下、从文化认同的理论视角进行分析,认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各种类型的古琴音乐创作在反映了琴人认同观念和生存状态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主流社会文化要求的回应;古琴艺术的音响、弹奏技法、审美评价等在不同时代话语下的多种表现也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古琴文化群体在自我建构和认同表达上的诸多差异。

  • 标签: 传统与现代 今虞琴社 古琴 认同
  • 简介:八十年代,在中国傩戏和傩文化研究兴起之时,山西省潞城县南舍村发现了抄立于明万历二年的记录赛祭礼仪和演出节目的民间抄本《迎神赛社礼节传簿四十曲宫调》,长子县东大关村发现了抄立于清嘉庆二十三年的同类抄本《唐乐星图》、《供盏曲目》等,此前,山西各地又发现众多的宗教

  • 标签: 宗教祭祀戏剧 山西省 祭祀活动 乐星图 迎神赛社 晋东南
  • 简介:西安鼓乐与宗教活动育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它的本质却是真正的民俗音乐,属于世俗性的民间音乐范畴。本文从西安鼓乐的内容、形式、体裁、历史渊源及社会功能诸方面入手对此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

  • 标签: 西安鼓乐 宗教音乐 民间音乐 民俗音乐
  • 简介:在北美,华人多聚集于纽约、加利福尼亚州等地区。在美国南端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一个以拉关裔族群及加勒比海岛国住民文化为主的城市,华裔人口仅占这一地区总人数的0.3%。文章通过实地调研与考察,探析迈阿密地区华裔群体音乐活动与创作现状,并探究这种音乐文化对华裔离散群体的意义。阐释华裔文化在与美国主流文化的碰撞、融合所带来的文化上的杂和、异质与多样中,美籍华裔群体如何通过音乐活动在这一独特历史背景环境下所展示出的文化复杂性,揭示迈阿密当今华裔群体在其离散经历中的文化身份认同

  • 标签: 迈阿密 美籍华裔 离散群体 华人音乐 身份认同
  • 简介:20世纪80年代初,音乐与认同的关系成为民族音乐学的流行话题。为了理解民族音乐学家如何看待这一主题,本文对过去25年间发表在《民族音乐学》期刊上,标题含有“认同”一词的17篇文章进行了综述。此综述表明,这些本文的作者既没有引用有关“认同”话题通常所用的文献,也没有引用其他文献。因此,本文主要围绕通常文献中出现的基本问题,即认同的概念、来源、种类、产生及由谁界定并且规范化认同等来解析民族音乐学文献。最后通过反思,总结出音乐在认同的建构与符号化中所起的作用。

  • 标签: 认同 认同性 归属 缝合 自我理解 能动作用
  • 简介:民间音乐活动的社会认同与其传承文化之间存在密切关系。通过考察潮州大锣鼓民间音乐活动的社会属性与传承文化之间的关系,尝试解读潮乐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民俗音乐文化符号,是如何与潮汕人的观念、行为产生相互作用,从而获得社会认同;进而认识社会认同在调节、维持音乐活动主体的社会关系,促进民间音乐活动正常运转,使传统民间音乐文化得以原生性传承的意义,为中国传统音乐民间传承体系与学校传承体系的接轨提供借鉴。

  • 标签: 民间音乐活动 社会认同 潮州大锣鼓 传承
  • 简介:太平天国在宗教礼拜仪式上用什么乐器伴奏,在我国学术界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是风琴,有人认为是西方的管乐器,还有人认为是我国的民间乐器。文章在史料基础上对上述各论点分析后指出,太平天国的伴奏乐器应为我国的民间乐器,此规定看似洪秀全的随意之举,里边却蕴含着《圣经》对上帝教的深刻影响。

  • 标签: 太平天国 上帝教 伴奏乐器 民间乐器 圣经
  • 简介: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历数百年的沧桑而仍光彩熠熠、魅力四射,他一生创作了六百多首艺术歌曲,被称为歌曲之王。在谱写的35首古典歌曲中,有15首是为迈霍费尔谱写的。本文试图通过描述舒伯特与迈霍费尔的特殊友谊,在探究他的古典认同的同时,探索他深层的人性精神、音乐观和世界观。

  • 标签: 舒伯特 迈霍费尔 人性共鸣 古典认同
  • 简介:对于大多数科特迪瓦的丹族来说,“坚守”是一个既熟悉又重要的概念。在后殖民时代,丹族的坚守行为通过“盖伊”的表演方式得以体现。盖伊是一种本土的、宗教的表演,由戴面具的舞者与音乐组成。文中描述两种争议:其一,丹族的年轻人把盖伊表演的复兴看作是一种反伊斯兰意识形态的表达方式,力图通过自身的表演来复兴“祖先的宗教”,他们强调葬礼的重要性,而这些都与伊斯兰的教义相悖;其二,当地天主教唱诗班对盖伊表演的核心“盖坦”进行改编,丹族的年轻人认为这种改编已将盖伊融入教堂,而唱诗班的成员则认为使用这种音乐可以表达他们的基督教信仰。本文借鉴“权力论断”这一说法,在丹族内部用不同个体话语讨论以上两种争议,说明了盖伊表演是一种汇集多重权力的能动,从而形成带有相互冲突权力的关系网。作者通过权力分析的论断来解释这种坚守行为,进而在多样化的社群中揭示着相互交织、相互冲突的权力结构。在科特迪瓦不同族群、宗教多样化和冲突四起的语境下,音乐表演作为一种协调宗教和族群认同感实现的手段,在地方认同与国家影响中起到了核心的作用。

  • 标签: 坚守 表演 宗教 认同 权力
  • 简介:作为人类社会精神生活中的两种重要文化现象,宗教与音乐不仅在形式上相得益彰,而且在终极意义上也高度一致。艺术的审美境界和宗教的信仰境界,二者完全可以在高层次的精神体验境域中交涉互融。旷观古今中外,宗教与音乐从来都是联系最为密切的领域。因此,宗教音乐形式较之其他世俗音乐形式,有着自身特殊而丰富的审美特性。无论从终极关怀与至高乐境进行分析,或从日常世俗与神圣超越展开探讨,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入宗教音乐的审美境域,理解宗教音乐的审美意义。

  • 标签: 宗教音乐 终极关怀 至高乐境 日常世俗 神圣超越
  • 简介:文化认同是各种认同中最为活跃的一个方面,经常随着各种认同变迁以及各种主客观因素发生变化,它是各个认同变迁的最直接反映。马来西亚华人的文化认同在国家、民族、历史等认同变迁的作用下,和现代科技及时代精神的冲击下发生不断变化,引导华乐创作风格发生变迁。

  • 标签: 马来西亚华人 文化认同 创作风格 变迁 主客观因素 时代精神
  • 简介:《约翰受难曲》系爱沙尼亚作曲家阿沃帕特(PartArvo)以约翰福音中耶稣受难内容为蓝本创作的大型声乐作品,完成于1982年,是钟鸣音乐中的精华之作。该作品在音乐形式上体现出作曲家个性化音乐语言与欧洲早期音乐双重特征,在音乐观念上则较为直观地反映了作曲家的宗教精神。

  • 标签: 阿沃·帕特 《约翰受难曲》 钟鸣作曲技法 十字交叉 声部交错 图形谱
  • 简介:东北地区锡伯族的音乐文化认同是一种双重的音乐文化认同,即对反哺音乐文化认同以及对东北地域音乐文化认同.在这一双重认同的基础上形成了不同的民族音乐文化建构路径,其中基于反哺音乐文化认同的民族音乐文化建构较为关注锡伯族音乐文化的历史性定位,其建构民族音乐文化的路径是将锡伯族传统音乐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标识;而基于东北地域音乐文化认同的民族音乐文化建构较为关注锡伯族音乐文化的空间性定位,其建构民族音乐文化的路径是利用东北地域音乐文化民族化的方式来形成新的民族音乐文化。

  • 标签: 文化认同 锡伯族音乐 身份建构
  • 简介:清季"学堂乐歌"的勃兴,研究者多认为是清季江南沿海社会处在新旧之间,处在过渡状态的汉族士人既不愿弃旧,又欲迎新,主动参照西乐对传统乐歌继承与创新的产物。但此种解释,对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仍无法说明。其实,传统乐歌与西乐,无论其内容与形式如何不同,却均是传播的艺术形式,"学堂乐歌"的勃兴,某种意义上,反映的恰是时人对其新颖的传播方式等的集体意识与反应。这种集体意识的出现以及时人的强烈反应,反过来极大地刺激了乐歌创作者与推广者的创造欲望,积极吸纳、借鉴西乐之法对传统乐歌进行改造,以满足处于过渡状态的士人时代取向与积极追求现代化之普遍要求。经过改造后的"学堂乐歌",在传播过程中,俨然成为那些过渡状态的士人寻求民族音乐文化认同的新象征。

  • 标签: 清季民初 学堂乐歌 历史转折 新式社团 文化认同
  • 简介:建国以来我国宗教音乐研究学科建设的回顾与思考甘绍成一、对本学科的回顾在音乐学的众多学科中,宗教音乐研究与其它学科如音乐史、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等相比,可谓基础最为薄弱但发起较早的一门学科。从本世纪的音乐史来看,其实,早在二、三十年代,我们的前辈音乐家刘天...

  • 标签: 宗教音乐 道教音乐 研究学科 少数民族宗教 佛教音乐 学科建设
  • 简介:同性恋作为天然的一种性别身份认同错位,常常成为艺术题材演绎的对象,张元和王小波将特定时代先锋知识分子的身份焦虑和认同寓言投射其上.无疑是一次成功的电影尝试。论文通过疏理同性恋者的生存背景、创作者的表现策略、身份认同的寓言性表述等几个层次来达到对影片的深层解读。

  • 标签: 先锋知识分子 身份焦虑 认同寓言 权力 福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