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3 个结果
  • 简介:古拜杜林娜是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位享有国际盏誉的女作曲家,1980年她创作了小提琴协奏曲《奉献》,这部作品充满了鲜明的对比和紧张的情绪,小提琴独奏部分复杂而精彩。创作中,作曲家运用象征性的音乐语言和整体性交错结构,通过音乐的创造方式来表达和论证了自己的宗教念。使音乐形式化过程与宗教念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体现了“创造自由的末世”思想。

  • 标签: 古拜杜林娜 《奉献》 宗教观念 交错结构 创造自由的末世观
  • 简介:藏族宗教音乐初探田联韬在我国藏族地区流行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其次是本教(亦称本波)。本教是藏族的原始宗教信仰,是属于自然形式的宗教,它崇奉自然信灵与鬼怪。据本教经典记载,本教的创始人是祖师辛饶米保。本教最初起源于西部象雄地方(即...

  • 标签: 宗教音乐 羌姆乐舞 诵经音乐 佛教寺院 佛教音乐 本教
  • 简介:从《新青年》开始,中国传统戏曲一直是主流文人批判否定甚至于抹黑压倒的对象,只有余上沅、田汉、欧阳予倩、齐如山等少数文化人自始至终钟情并致力于传统戏曲的创编及演出活动;有'田老大'之称的田汉,堪称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最有成就同时也最值得研究和反思的一位戏曲活动家和戏曲改革家。

  • 标签: 中的宗教 宗教神道 戏曲中的
  • 简介:藏族宗教乐舞带有鲜明浓厚的雪域色彩和高原风格,尤其在带有傩艺术性质的乐舞表演中,不仅体现出藏族特有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氛围,而且显示出她粗犷、豪放、古朴的气质与性格。从乐舞的发展中可以窥视到藏族文化发展的脉络。

  • 标签: 藏族 乐舞 苯教 藏传佛教
  • 简介:八十年代,在中国傩戏和傩文化研究兴起之时,山西省潞城县南舍村发现了抄立于明万历二年的记录赛祭礼仪和演出节目的民间抄本《迎神赛社礼节传簿四十曲宫调》,长子县东大关村发现了抄立于清嘉庆二十三年的同类抄本《唐乐星图》、《供盏曲目》等,此前,山西各地又发现众多的宗教

  • 标签: 宗教祭祀戏剧 山西省 祭祀活动 乐星图 迎神赛社 晋东南
  • 简介:西安鼓乐与宗教活动育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它的本质却是真正的民俗音乐,属于世俗性的民间音乐范畴。本文从西安鼓乐的内容、形式、体裁、历史渊源及社会功能诸方面入手对此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

  • 标签: 西安鼓乐 宗教音乐 民间音乐 民俗音乐
  • 简介:太平天国在宗教礼拜仪式上用什么乐器伴奏,在我国学术界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是风琴,有人认为是西方的管乐器,还有人认为是我国的民间乐器。文章在史料基础上对上述各论点分析后指出,太平天国的伴奏乐器应为我国的民间乐器,此规定看似洪秀全的随意之举,里边却蕴含着《圣经》对上帝教的深刻影响。

  • 标签: 太平天国 上帝教 伴奏乐器 民间乐器 圣经
  • 简介:相声,就其本质而言,既是艺术形式,也是实践形式、反映形式,是以艺术的方式反映生活的实践活动,必然和价值判断联系在一起。艺术就是价值因素、实践因素、反映方式、艺术方式等方面的有机联系,

  • 标签: 艺术观 马季 实践形式 价值判断 艺术形式 实践活动
  • 简介:作为一种高档艺术消费品口,近些年来,钢琴已越来越多地驻足普通家庭。星海、海兹曼、斯坦维、切尔——当一架架闪着诱人漆光的档次不一的钢琴被人们『请』回家中,郑重地安放在居室一角,为室内平添出一丝高雅气息与艺术氛围的同时,又有多少消费者从中获取到实实在在的精神与物质回报呢?

  • 标签: 三角钢琴 艺术消费 消费者 家庭 名牌 北京
  • 简介:“现代音乐”的观念应进行认真的思考与分析,“现代音乐的观念”归纳了三个重要特点:“现代音乐”是极具创造性思维的音乐;“现代音乐”是创新意识的产物;“现代音乐”是体现精神和意识的天地。

  • 标签: 现代音乐 创造性思维 创新意识 美学思想 音乐形式 艺术精神
  • 简介:作为人类社会精神生活中的两种重要文化现象,宗教与音乐不仅在形式上相得益彰,而且在终极意义上也高度一致。艺术的审美境界和宗教的信仰境界,二者完全可以在高层次的精神体验境域中交涉互融。旷古今中外,宗教与音乐从来都是联系最为密切的领域。因此,宗教音乐形式较之其他世俗音乐形式,有着自身特殊而丰富的审美特性。无论从终极关怀与至高乐境进行分析,或从日常世俗与神圣超越展开探讨,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入宗教音乐的审美境域,理解宗教音乐的审美意义。

  • 标签: 宗教音乐 终极关怀 至高乐境 日常世俗 神圣超越
  • 简介:文章指出,荀子的"中和"是对前人"中和"之美的全面概括和系统整合,并集中表现在音乐美学之中;其中,"中则可从"中的"中和"不仅超越了传统儒家"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等高和折衷的观点,而且超越了老庄"与天和"等追求精神自由的"天乐"的非现实性.但荀子的"中和"在人格美的完善状态和人生美境界的追求方面,不及孔孟深远;在审美超越和追求美的自由境界方面,不及老庄高超.

  • 标签: 荀子 “中和”观 音乐美学 “中则可从” “与天和”
  • 简介:《约翰受难曲》系爱沙尼亚作曲家阿沃帕特(PartArvo)以约翰福音中耶稣受难内容为蓝本创作的大型声乐作品,完成于1982年,是钟鸣音乐中的精华之作。该作品在音乐形式上体现出作曲家个性化音乐语言与欧洲早期音乐双重特征,在音乐观念上则较为直观地反映了作曲家的宗教精神。

  • 标签: 阿沃·帕特 《约翰受难曲》 钟鸣作曲技法 十字交叉 声部交错 图形谱
  • 简介:<正>在专业音乐创作领域,继承本土音乐文化传统与借鉴外域音乐文化成果,这纵与横两个轴向应如何取值才能求得合理的坐标点?本世纪这个问题不断被提出来,实践上也不断做着各种尝试,并受到各式各样的评论。

  • 标签: 自组织 音乐文化 专业音乐创作 本土音乐 文化传统 音乐美
  • 简介:古代女性对于观赏戏曲娱乐的渴求同男子一样表现出极度的痴迷之态,她们的优雅风姿在各式剧场内屡屡呈现。但基于封建社会伦理意识的强大威力,女性戏的狂热之情又使得封建士大夫们恐惧万分,随之以种种理由禁止女性外出看戏。女性戏禁忌显然已上升为中国古代独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本文主要从禁制理由、禁忌内容和惩戒方式三个方面探究这一现象的本质所在。

  • 标签: 古代女性 观戏禁忌 禁制理由 禁忌内容 惩戒方式
  • 简介:<正>中西音乐在本世纪的接触、交流,坎坎坷坷,历尽“艰辛”,走过了九十余年的历程。诚然,依照常理,任何两种文化的接触、交流,总是会对双方产生某种积极影响。一部中华文明史,实质上也是一部中“外”文化交流史。世界上没有一种只靠纯粹的“自我传统”而保存下来的文化。但近百年来的这次中西音乐交流却有它极大的特

  • 标签: 八十年代 中西音乐交流 积极影响 两种文化 近百年 中华文明史
  • 简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音乐教学中展示新观点、新理念的现象比比皆是。通过一节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优质课、观摩课,让我们发自内心地感受到新课改确实改变了原本封闭的传统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为基点,突出了音乐文化,音乐课堂“活”起来了,变得生机盎然,充满活力。教材不再是教师的束缚,教学可超越时空,资源可为我所用……

  • 标签: 音乐教学 本位观 形式多样 音乐教育 音乐文化
  • 简介:在近几年的民族音乐学(中国传统音乐、音乐人类学)的研究中,“局内人和局外人”、“主位与客位”这两对概念出现的几率非常之大,说明了它们在研究中所起到的、并正在起着的巨大作用。本文从三个方面讨论这些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以及其在民族音乐研究中的有效性与相对性,其中包含:层面1:局内人与局外人的自然存在与“主客位”的有效性;层面2:局内人与局外人的混淆与“主客位”的相对性;层面3:我们都是局外人和“我”只能作为“我自己”。本文认为,这些概念是动态变化的,表现出了在民族音乐学的研究中,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由人与音乐的关系,逐渐演变成了人与音乐的距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此而形成了研究者在研究中只能作为自己而存在。

  • 标签: 民族音乐学 局内人 局外人 主位观 客位观
  • 简介:建国以来我国宗教音乐研究学科建设的回顾与思考甘绍成一、对本学科的回顾在音乐学的众多学科中,宗教音乐研究与其它学科如音乐史、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等相比,可谓基础最为薄弱但发起较早的一门学科。从本世纪的音乐史来看,其实,早在二、三十年代,我们的前辈音乐家刘天...

  • 标签: 宗教音乐 道教音乐 研究学科 少数民族宗教 佛教音乐 学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