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令瓦格纳和马勒迷普遍关心的是,除了他们之外,还能再听什么、是理查·施特劳斯?还是里格尔或普菲茨纳?这个问题如果从音乐史的角度去考虑,答案是再简单不过的。但是对于爱乐者来说,各种所谓的“名曲解说”或“唱片经典”却很少提及这样一部作品:它创作于瓦格纳去世后十几年——此时马勒正在写他的第四交响曲,理查·施特劳

  • 标签: 马勒 瓦格纳 勋伯格 第四交响曲 理查·施特劳斯 唱片
  • 简介:<正>舒:您在早年有过哪些重要的音乐经历?瓦:当我十一岁时,我根据儒尔·凡尔纳的《马尔丁·帕茨》写了一部歌剧,剧中我已在专心一意地搞音响问题和一些不常见的音。我讨厌钢琴和所有的传统乐器,当我最初学习音阶时,我的唯一反应是:“嗯,它们听上去都很象。”直到那时,我完全是自学的。我的父亲反对我学音乐,而希望我到苏黎世的工业大学去学数学和物理,他甚至把家里的钢琴锁起来,使我不能碰它。但是

  • 标签: 音乐学院 作曲家 德彪西 电子音乐 施特劳斯 建筑学
  • 简介:威尔第写《茶花女》的冲动来自1852年的巴黎之行。但要把流行于巴黎舞台的“问题剧”搬上并不熟悉巴黎社交界背景的意大利观众所热衷的歌剧舞台,无论如何是一种冒险。威尔第的信心源于他日益成熟的作曲手法一一调动各种手段将音符触及到角色被重重矛盾所羁绊的灵魂,同时又删繁就简,用俭省之极的笔墨勾勒出一颗原本拒绝爱情的心灵在爱的泥淖里越陷越深,以致一步步靠近死灭的轨迹。

  • 标签: 威尔第 作曲手法 笔墨 歌剧 《茶花女》 观众
  • 简介:军旅傩祭,源远流长。考察山陕北部的赛戏、同蒲二州间的调(跳)戏、桂林静江军傩队舞、江西宁州修水戏、贵州安顺地傩戏与云南澄江关索戏,无不同此相关联。究竟它们原属同源异流,还是各成种族?显然是共同注目的研究课题。若是各成种族,

  • 标签: 武舞 陕北 杂戏 关索 发展变化 黄帝
  • 简介:上世纪编钟音的研究工作在30年代就已开始。但深入研究则在70年代以后。总体上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产生了一系列优秀成果,也掌握了许多特有的音乐学研究方法。随着既往成果的积累和新材料的涌现,对两周编钟音进行整体分析显得十分必要。这种研究是进一步探讨先秦音乐文化尤其是先秦乐律的重要途径。

  • 标签: 编钟 音列研究 述评
  • 简介:一个剧种的唱腔旋律的构成是多样化的,若只从唱腔旋律上分析,可以找出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构成成分。本文从晋剧唱腔旋律入手,探寻出了唱腔旋律的核心音。也就是说,晋剧唱腔旋律是以核心音及其模进音列为基础,通过向前扩展形成线段、线条而构成的。核心音具有守恒因素,其前扩部分具有可变因素。

  • 标签: 核心音列 模进音列 守恒因素 可变因素
  • 简介:艺术歌曲的音乐语言纯净、洗练,旋律优美,结构简明,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有法国人特有的精致、细腻、飘逸的风度,充分体现了法国传统的贵族气质.要从声音的表现、呼吸的运用、吐字的要求以及感情的抒发这四个方面,来完整地去表现歌曲的风格或充分展示歌曲那深远的意境.

  • 标签: 法国艺术歌曲 福列
  • 简介:享誉世界的俄罗斯钢琴家、指挥家米哈依尔·普特涅夫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组建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后便经常以指挥家的身份出现,所推出的唱片多半也是指挥乐队演奏的交响乐作品,他的钢琴演奏录音并不常听见。但近几年来,普特涅夫似乎又将自己的工作重心转回到钢琴演奏上,他所灌录的《卡内基独奏音乐会》、柴科夫斯基及拉

  • 标签: 米哈依尔·普列特涅夫 俄罗斯 钢琴家 指挥家 舒曼钢琴曲 演奏技术
  • 简介:10月28日,指挥家詹姆斯·文被任命为波士顿交响乐团的第14位音乐指导。这个消息是乐团的音乐指导考察委员会主任尼古拉·泽瓦斯在乐团理事会会议之后宣布的。

  • 标签: 波士顿交响乐团 音乐 指挥家 詹姆斯 主任
  • 简介:在布兹去世后,有些人撰文说"一个时代过去了",然而,在我看来,那个属于他的时代似乎早就结束了。德国哲学家阿多诺的那句名言"奥斯维辛之后不再有诗",也给布兹的音乐观注入了哲学的强大后盾。于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布兹成为了音乐上的审判者。2016年1月6日,绝大多数爱乐人的微信群及音乐圈的内部群聊都在畅谈中被一个消息打断了:皮埃尔·布兹(PierreBoulez)先生去世了。每到此类时刻,发几句感慨,数一数大师生前的丰功伟绩,似乎都成了一种必备的仪式。

  • 标签: 布列兹 音乐观 双手合十 现代音乐 先锋派 音乐语言
  • 简介:在斯特拉文斯基的早期作品中,具有某种特定结构的音是其音高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作曲家赋予了[0,2,3,5]结构的四音以核心的地位,并通过对它结构特性的确立、在作品中的表现形态、派生逻辑以及进行逻辑等方面都做了周密的布置与合理的安排,并将其作为旋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也正是形成斯氏早期作品个性化风格的关键。

  • 标签: 斯特拉文斯基 中心音列 结构特性 表现形态 派生逻辑
  • 简介:长江区域文化,是曾侯乙编钟的背景。自古以来已分为巴蜀、荆楚、吴越三个文化区。其歌乐文化,史不中断、地不变迁沿袭至今。中南色彩区歌乐文化,承受其古区歌乐文化,形成了多元歌乐混融体歌乐文化。以婚丧礼乐,尚巫信“三教”;米文化之歌,薅秧打锣鼓;楚歌多和声,传今二千年为证。随楚科技文化,一度光辉灿烂,居天下第一。

  • 标签: 曾侯乙编钟 文化区 色彩区 多元 混融 同化
  • 简介:在20世纪乐坛,瓦兹的音乐始终以独特的魅力及严肃的挑战性立足于经典作品行列。《电子音诗》是瓦兹一生探索的最后总结,又被认为是早期电子音乐创作中最广为人知的重要作品之一。本文通过对《电子音诗》的创作背景、具体音乐参数及手段、创作意图及观念等问题的阐述,深化对西方现代音乐声音观念及技术的认识。

  • 标签: 瓦列兹 《电子音诗》 电子音乐 多媒体音乐 具体声音 噪音
  • 简介:门蒂在钢琴艺术发展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他是最早研究钢琴特性和钢琴功能而进行创作的作曲家.他创作了一套完全脱离古键琴(Harpsichord)演奏规范的钢琴演奏技术.以双音演奏、密集音型的分解和弦及快速平行六和弦等技术的大量运用.给钢琴演奏技术的发展开创了一条崭新的道路。18世纪末。在他的钢琴音乐作品中出现了踏板记号.继而使用钢琴乐器的音乐表现力得到大大的充实和加强。我们可以从他创作的大量钢琴奏鸣曲中看到.他已摆脱了阿尔贝蒂低音(AlbertiBass)的伴奏形成的束缚.给钢琴伴奏声部的运用开拓了一个自由的空间。

  • 标签: 钢琴演奏技巧 克列门蒂 创作 钢琴演奏技术 钢琴音乐作品 分解和弦
  • 简介: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对《巴黎的秘密》《城市姑娘》等作品的分析和评论,创造性的提出了文艺创造中的典型塑造的理论,在艺术创造方面具有极大的概括性和普遍性。本文通过马恩"典型"理论来分析宾的油画作品,主要通过"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的关系、个性描写对典型创作的意义、典型人物的"共性"和"个性"这三个方面来具体分析宾的油画创作。

  • 标签: 马克思 典型理论 列宾 油画
  • 简介:德裔俄国古典浪漫派钢琴家鲁道夫·克尔(RudolfKehrer)于2013年10月30日在瑞士去世,享年九十岁。这位高龄的天才钢琴家一生起伏跌宕,命运坎坷。在二战和苏联时代,生活的贫困让他几乎放弃了钢琴。一次偶然的机会使他又踏进钢琴艺术的殿堂,遂逐渐活跃于国际音乐舞台。

  • 标签: 钢琴家 俄罗斯 钢琴艺术 浪漫派 音乐
  • 简介:谁也不会否认,任何一位歌唱者都需要好的钢琴艺术指导,就像任何一所音乐学院都需要出色的音乐教师一样。出色的艺术指导总是匮乏的。要完成这项任务,就面临一个问题,我们应向学生们提出怎样的要求,我们能以怎样的方法得到培养专业化艺术指导的最佳效果。但在短短的报告中不可能含概钢琴艺术指导班全部教学活动,因此我只是谈一谈大体上与最初教学有关的基本方面。

  • 标签: 艺术指导 钢琴艺术 歌唱者 音乐学院 音乐教师
  • 简介:中国双钢琴作品《“其多”随想》的音乐素材来源于云南哈尼族民歌《其多》,五声羽调式。原歌曲表现的是哈尼族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活泼性格,音乐形式鲜明,节奏轻快活泼,曲中多采用增四度、增五度等不协和音程以及大九度具有空间感的音程,在局部甚至采用了全音音阶进行,意在描绘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体现古朴、神秘、梦幻的山林风情,表现一种对于原始自然风光的热爱与敬畏。演奏时总体要把握好音乐神采与韵味,空间层次分明,强弱对比鲜明以及双钢琴之间在核心乐句上的紧密衔接。

  • 标签: 中国双钢琴作品 《“其多列”随想》 演奏风格与技巧
  • 简介:阿诺德·勋伯格1874年9月13日生于维也纳。这位集作曲家,理论家和音乐教育家为一身的奥地利人,带给人们很多的惊奇:其一;他一生只在一位导师的指导下正规学习过音乐理论,而他大部分的作曲理论是靠他自学得来的。其二;这位20世纪新音乐浪潮中的"第一伟人"打破了千百年的调性统治;建立了"十二音体系"的新秩序,创造了体系化的音高组织方式。然而在他以往写作的《和声学》;《作曲入门楷模》《和声的结构功能》;《风格与观念》;《对位初步练习》;《作曲基本理论》等理论著作中,完全是对传统作曲技法的论述。甚至观点还十分保守和严格。其三;勋伯格在《和声学》中采用不同以往的教材模式,他没有给学生留下大量的习题,而是以"指导规则"的方式给学生留下了大量的谱例和例题,以便学生从理论到实例通晓他的理论和观点。基于他这些特别之处,笔者认为勋伯格既是一位勤奋的学者,又是一位催人奋进的师长。

  • 标签: 十二音体系 勋伯格 钢琴组曲 《和声的结构功能》 《和声学》 音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