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2 个结果
  • 简介:霍夫曼尝试演奏贝多芬最大型的钢琴作品之一——《第九交响曲》(彪洛夫改编的钢琴曲),这是一部非常宏伟的奏鸣曲(作品106号),结果特别失败。所有报刊一致认为:“……刚刚听完伟大的布佐尼充满灵感地‘即兴’演奏了这部作品,我们自然就要进行比较。

  • 标签: 霍夫曼 音乐生涯 约瑟夫 《第九交响曲》 钢琴作品 钢琴曲
  • 简介:学演三年京剧我拿着罗青长主任给刘辉山师长的亲笔信到了京西的卧佛寺,见到了刘师长,师长很热情,立即派人送我到东宫村警卫师文工队的住地,当时队长是陆石同志,他们问我会什么?我说会唱京剧,于是把我分到一区队(京剧队)。

  • 标签: 曲艺 京剧 卧佛寺 师长
  • 简介:音乐学生的生涯决定有着自身的特殊性,缺乏正确的引导可能会导致他们在生涯选择上的困惑和被动。本文从音乐学生的生涯决定的影响因素入手,分析各种因素对音乐学生在生涯决定上的影响,并提出学生、家长、老师及学校在生涯决定中的理性态度与做法,以期学生做出正确的生涯决定。

  • 标签: 生涯决定 影响因素 解决途径
  • 简介:<正>当代作曲大师梅西安预言:“序列主义的原理将在21世纪的音乐中被充分发挥。”英国剑桥大学作曲教授葛尔说:“了解现代音乐,必须从十二音体系入手。”著各理论家彼得·汉森指出:“这一体系不仅不是一种使人受限制的方法,相反,它给作曲家提供了巨大数量的各种可能性。”我院作曲系郑英烈教授深受以上三位名家的名言所启迪,立志为发展具有

  • 标签: 受限制 教授 序列音乐 写作基础 数量 现代音乐
  • 简介:天华自1915年秋至1922年问,在母校任音乐教师达7年之久。在这期间,他对自己的进修与提高亦分秒必争,持之以恒。从1917年至1920年(20—25岁),天华对一些主要的民族乐器都进行了系统而卓有成效的学习。他拜师求艺主要是利用假期来进行的。在平时,他忙着教学,又要省吃俭用地积下一点钱,准备请到老师后交学费。因此每到寒、暑假他都要紧张地突击学习一两件民族乐器,从不会到会,仅仅在一两个月内就能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 标签: 民族乐器 音乐生涯 刘天华 勤学 音乐教师 持之以恒
  • 简介:<正>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上海音乐家协会、上海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现代音乐学会、昆山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丁善德音乐生涯60周年”庆祝活动,于1991年5月18~22日在上海、昆山举行。5月18日在上海教育会堂举行的庆祝会,由上海音协主席朱践耳主持,上海音协副主席、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桑桐介绍了丁老的生平与艺术成就。上海市副市长刘振元,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李焕之,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协创委会主任、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吴祖强,以及丁老故乡昆山市的代表、丁老的学生代表等先后

  • 标签: 丁善德 音乐生涯 上海音乐学院 中国音乐 昆山市 朱践耳
  • 简介:茅原在其学术生涯的开始就与中国音乐结下了深厚的渊源关系,这种关系始终贯穿于其整个学术过程,体现了一位学贯中西的音乐大家的学术情怀与素养;本文即是对茅原相关中国音乐研究而进行的相应陈述。

  • 标签: 音乐美学 作品分析 戏曲音乐 茅原
  • 简介:本文是钢琴教育家但昭义教授2018年4月18日在中国音乐学院“中国乐派”名家讲坛第三十四期上的讲座实录。但昭义教授讲述了他的中国风钢琴创作情缘、传播中国民族钢琴音乐的经历,并详细分析了肖邦音乐的中国魂内涵以及如何把握其风格进行演绎,为现场师生授业解惑,阐述自己的艺术理念和追求。

  • 标签: 中国乐派 但昭义 钢琴 肖邦音乐 中国魂
  • 简介:林华先生不仅是作曲家,也是音乐学家;同时,他既是音乐审美心理学的开创者,又是复调音乐及其研究的大师。作曲家论音乐比比皆是,但作曲家从审美心理的角度讨论音乐,并且以学贯中西的知识和智慧探讨古今中外的音乐现象,鲜有所知。其意义在于以审美心理学的方式论述音乐思维,包括心理思维、结构思维、聆听思维、传感思维--这是构成整个音乐创作、传达和接受,也即表达与感悟的过程与系统。

  • 标签: 林华 复调 艺术 抽象 文化音乐 艺术音乐
  • 简介:我曾经用三个字概括桂北三大曲种的主要特性,即文场"文",渔鼓"俗",零零落"俏"。说开一点,就是广西文场文雅,桂林渔鼓通俗,·零零落俏——活泼。考虑到新中国成立后曲艺界尚未有人创作长篇零零落剧本,所以本文只就短篇零零落脚本的写作谈点个人的体会,以求正于方家。

  • 标签: 零零落 广西文场 衬词 曲艺文学 桂北 养济院
  • 简介:<正>在初步掌握了旋律写作手法以后,就可以进一步考虑多声写作。多声写作就是把旋律和织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创作,也就是写作包括和声(或复调)在内的完整乐曲。它可以是以旋律与和声写法为主的主调音乐,也可以是以旋律与复调写法为主的复调音乐,也可以是这两

  • 标签: 旋律节奏 旋律写作 表现手段 织体 和声节奏 手法
  • 简介:通过对前奏曲内核的剥离,分析并写作单一材料型及对比材料型的前奏曲,掌握核心细胞组织的重复、贯穿、交换、衍生、层次、派生、结合、分离及贯一,从而促进由简单到高级、由平面到立体、由外形到内核的思维运动.

  • 标签: 前奏曲 核心材料 衍生 离合 贯一
  • 简介:虽然是一个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教学研究人员,我原先对吴伯超先生却所知不多。其缘由固然是有政治方面的问题——这位在1943年后一直在国统区任国立音乐院院长,1949年初为考察该院迁台不幸遇海难去世的音乐家,在以往极“左”思潮盛行的年代,作为非革命音乐家极少被人提及;但更重要的也许是因为之前的近现代音乐史的教学和研究,根据课程主干建设重在音乐创作和思潮的需要,还多停留在音乐作品和音乐思想的领域,对于相关的作曲家、理论家的

  • 标签: 《吴伯超的音乐生涯》 萧友梅 音乐教育 书评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音乐文化
  • 简介:在中国历史上,魏晋是一个动乱的时代,也是个思想解放的时代,哲学、美学、文学、艺术等都取得了新的、全面的发展。鲁迅先生曾把这一时代称为“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Artforart'ssake)的一派。”李泽厚先生更认为其时代特征是“人的觉醒”。人的觉醒其实并非是一次性事件。人的历史,就是人的一次次觉醒的历史,只不过每次觉醒都有其特定的历史内容而已。魏晋之际,

  • 标签: 为艺术而艺术 文学的自觉 人的觉醒 写作 乐论 玄风
  • 简介:四部和声写作的各种规则主要是从欧洲音乐的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期浩如烟海的作品中提炼、归纳、总结出来的。文章结合笔者多年来和声教学的经验,对四部和声的写作规则做以总结。

  • 标签: 四部和声 写作规则
  • 简介:音乐审关心理学介入写作课程,是作曲学科发展的新阶段。运用审美心理学审视复调发展的历史,可以更清楚把握复调的本质。运用审美情感符号化的角度审视复调技法、更有利于学习,从审美谐趣期望出发,统筹复调技术的构思运用,从东西方审美观念差异,考察民族风格的发展。

  • 标签: 音乐审美心理学 复调 迷乱 秩序 符号 谐趣
  • 简介:作为和声学教学重要内容的和声习题写作训练,是和声学实践中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也是学习的重点与难点。本人通过多年的和声学教学发现,学生写作和声习题(高音题)时,常常不经过充分审题,上手就做,这就容易造成做题逻辑混乱、事倍功半。所以做和声习题时,步骤与程序是很重要的,只有从宏观到微观、表层到背景都明确题目所含的知识要点与难点,抓住并发展它们,做题才能走向正确的方向。而以往和声习题写作方面的论著,对做题步骤的论述总体较为宏观,对于学生习题写作实践的指导性不强。本文将结合实例,针对和声习题写作(高音题)的基本步骤进行详细论述。

  • 标签: 四部和声 和声习题写作 高音题 做题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