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音乐期刊作为出版链条之一,其时效连续的出版方式和丰富独特的资源优势依然是我们当前拓展学术视野的途径之一。以九大音乐学院学报刊载的音乐期刊论文(2000-2017)为视角,获知当前音乐期刊的文化研究主要集中于音乐期刊的创刊回顾与发展;音乐期刊的编校、策划与规范;音乐期刊的办刊思想与经验;音乐期刊的个案研究;音乐期刊的类别研究;馆学视角下的音乐期刊研究六大方面。将研究范围进行梳理整合,能够看出音乐期刊的文化研究领域愈发宽泛;按研究议题分门别类,能够看出当前音乐期刊文化研究中的学术热点和前沿问题。从而宏观上把握九大音乐学院学报音乐期刊文化研究的历时性发展轨迹。

  • 标签: 音乐期刊 九大音乐学院学报 编校工作 办刊经验 学术规范
  • 简介:近年来,由于对美育的迫切需要、古典音乐的普及和音乐演出市场的繁荣,由音乐会、比赛、大师课等活动组成的各类“音乐节”被大量引入到国内。但是纵览这些“盛会”,实则多是以商业利益为主要目标。透过古典音乐“繁荣”的市场表象会发现,真正高质量的、能让专业与业余音乐学习者都能从中获益、且具有持续性发展动力的音乐节,其实仍属稀缺。而令人感到欣慰的是,

  • 标签: 音乐节 中央音乐学院 室内乐 国际 北京 演出市场
  • 简介:小津安二郎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日本电影工业在上世纪50-60年代黄金期的标志性人物,其作品多次入选日媒《电影旬报》年度评选十大影片。他的家庭剧在日本有着很大的影响力。本文研究分析了小津安二郎电影镜头在电影摄影中的应用,以便为中国电影借鉴其摄影风格提供参考。

  • 标签: 小津安二郎 摄影技法分析
  • 简介:《不成问题的问题》是老舍的一部短篇小说,通过梅峰导演的再创作改编为同名电影作品,将一出农场中的闹剧展现得淋漓尽致,对当下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通过电影文本与原著小说的对比研究,探寻小众化的纯文学电影改编的难度、力度与向度,评析本部作品改编的完整度和超越度,理解“图像化”时代的到来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也是解决文字边缘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 标签: 老舍 《不成问题的问题》 电影改编 视听语言
  • 简介:如果说电影中的台词是电影的第一生命,那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将电影音乐视为电影的第二生命,因为电影音乐能够更好地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起着烘托影片气氛的作用,很多好的电影都因为音乐的加入而变得更加精彩。而作为欧美主流音乐文化之一的爵士音乐非常受欢迎,由于其吸纳了多种音乐风格的精华和文化,所以被应用于不同的音乐和影视作品中。电影《爱乐之城》正是在爵士音乐流行的背景下制作的这样一部有关于爵士音乐的电影,爵士乐在这部影片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电影《爱乐之城》中爵士乐唱段,爵士乐唱法以及爵士乐运用与特点做了明确阐释。

  • 标签: 电影音乐 爵士乐 《爱乐之城》
  • 简介:5月29日晚,沈阳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合唱专场音乐会在学院举办。本场音乐会是“沈阳之春”第七届中外音乐文化交流展系列活动之一。院长季惠斌,党委副书记宋喜仁出席音乐会,学院师生及广大音乐爱好者观看了音乐会。

  • 标签: 专场音乐会 教育学院 音乐学院 沈阳 合唱 音乐文化交流
  • 简介:我们今天通常所说的戏园演剧,实则本自茶园演剧。“听歌而已,无肆筵也.则曰茶园”②,于清人眼中,茶园非以“茶”为主业,而以戏为主.是名副其实的“戏园”。北京戏园主要集中于正阳门外大栅栏一带,起始于乾隆年间③,兴于道光时期。

  • 标签: 演剧 京戏 生态 中期 乾隆年间 道光时期
  • 简介:在近代戏曲批评的发展进程中,为谋求北京剧评界的团结及戏曲批评的规范,在“外客”辻听花推动下,北京剧评界于1915年4月18日成立了民国首个戏曲批评家社团--“评剧俱乐部”。然而,被时人称为“全国之首魁”的北京“评剧俱乐部”却鲜为今人所知,它的意义也一直被学界所忽视。本文依据《顺天时报》发现的史料,探讨北京评剧俱乐部成立和解散的经过、活动内容及其存在意义,并补足民国戏曲批评研究中一直忽视的剧评家社团研究。

  • 标签: 评剧俱乐部 顺天时报 戏曲批评 辻听花 剧评家社团
  • 简介:民国时期,北京京剧的发展经历两个不同阶段。自1911年至1927年前,京剧发展至巅峰;1927年后,京剧剧坛开始步入衰退、萧条。

  • 标签: 民国时期 京剧 北京 1927年 变迁 演剧
  • 简介:电影音乐作为时代发展下的新型艺术,为促进电影艺术的更好发展,应积极分析小提琴古典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深刻意识到小提琴音乐在电影中的应用及功能,加强对小提琴音乐的了解,掌握更多的音乐艺术,充分的体现音乐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特征。本文主要针对小提琴音乐在电影中运用的重要意义及小提琴音乐在电影中的应用进行详细分析。

  • 标签: 小提琴音乐 电影中运用 功能分析
  • 简介:10月30日,沈阳音乐学院建校80周年戏剧影视学院原创话剧《三见眉语》专场演出在学院长青校区音乐剧场成功上演。各界嘉宾与学院师生共同观看了演出。话剧《三见眉语》是戏剧影视学院积极响应总书记号召广大青年树立远大理想,“爱国、励志、求真、力行”要求而创作排演的原创剧目。

  • 标签: 音乐学院 专场演出 原创剧目 话剧 影视 戏剧
  • 简介:中国电影音乐艺术的发展需要融入更多的民族文化符号,才能在保持中国电影音乐文化基因的基础上,适应国际电影产业市场的挑战,提升中国电影音乐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在解读中国电影音乐作品中的民族文化符号,阐释民族文化符号对中国电影音乐发展的促进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电影音乐的发展路径需要从三个方面展开:把浓重的乡土情结和民族情感融入到中国电影音乐当中,把优秀民族音乐文化符号融入到中国电影音乐当中,用“民族与世界统一”的思维建构中国电影音乐生态。

  • 标签: 电影音乐 民族文化符号 中国
  • 简介:5月18—22日,沈阳音乐学院院长季惠斌、副院长吴厚兴与前来参加“一带一路”音乐文化展演暨国际大学校长论坛的国内外音乐学院院长进行会谈,并签署友好交流协议。

  • 标签: 音乐学院 副院长 国内外 沈阳 校长论坛 国际大学
  • 简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文化素养不断提高,欣赏水平日益增长,社会文明程度越来越高,传统的电影越来越难满足人们对艺术的渴求,视觉上的冲击与享受,已成为人们对电影的更高要求。新技术电影以迅猛之势进入人们的生活,而作为演员,如何适应新的拍摄环境成为电影表演艺术的新课题。

  • 标签: 新技术电影 电影表演 表演元素 想象力 感受力
  • 简介:北京现代音乐节是由中央音乐学院于2002年发起建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教育部和北京市政府等政府机构认可的年度大型国际性音乐活动。致力于推动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促进中外音乐文化艺术交流,为青年音乐家建立发展平台。北京现代音乐节已经逐步建立起国际化文化艺术交流平台,形成演出、教育、交流三大板块的特色发展模式,迄今已举办了300多场各类精品音乐会,近百场各类讲座和大师班,出版了一批学术书籍、乐谱和音像制品。现已成为国内颇具规模和影响力的现代音乐盛会,并逐步跻身全球最受瞩目的现代音乐节之列。

  • 标签: 北京现代音乐节 中央音乐学院 音乐会 现代音乐 作曲家 电子音乐作品
  • 简介:莫扎特的音乐作品极具内涵,被诸多导演选用为电影配乐,姜文对其尤为偏好。本文以莫扎特的《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k.622》作品在姜文导演的两部电影中的配乐为例,通过音乐创作及音画结合等分析,探析中外文化在电影音乐中的完美交汇。

  • 标签: 中外文化 交汇 电影音乐
  • 简介:2018北京第十二届亚太口琴节于8月4日在北京隆重开幕。本届口琴节由中国乐器协会口琴专业委员主办,并得到了中国乐器协会和中国大众音乐协会的支持和指导。亚太口琴节自1996年在中国台湾地区首创,每两年举办一届,至今已举力了十二届,今年的口琴节是首次在北京举办。

  • 标签: 口琴 北京 亚太 中国乐器 大众音乐 台湾地区
  • 简介:6月8日,著名音乐学家、博士生导师杨燕迪教授莅临沈阳音乐学院作了题为《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歌剧》学术讲座,本场讲座是“沈阳之春”第七届中外音乐文化交流展系列活动之一。副院长赵德山出席活动,相关职能部门、教学单位负责人参加活动,讲座由赵德山主持。

  • 标签: 学术讲座 音乐学院 沈阳 教授 音乐文化交流 博士生导师
  • 简介:2018年1月27日晚,纽约林肯中心艾里斯·图利厅(AliceTullyHall),一场题为"2018中国当代音乐——中央音乐学院作曲家新作品世界首演"的音乐会如期呈现。这是一场非同寻常的音乐会,整场所奏,都是来自遥远的中国北京中央音乐学院的7位作曲家专门为其量身定制的委约新作,也是7位作曲家所代表的中央音乐学院,历史上首次在海外举办新作品发布音乐会。

  • 标签: 中央音乐学院 音乐会 作曲家 新作品 学院精神 林肯
  • 简介:10月29日,“东北音乐创新实验室”揭牌仪式在沈阳音乐学院举行。学院党委书记张建华,院长季惠斌,党委副书记宋喜仁,纪委书记于彦,副院长张伯威、赵德山、吴厚兴、冯志莲出席揭牌仪式,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2018年中国非遗·皮影戏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班”学员和音乐学系师生参加了揭牌仪式。揭牌仪式由冯志莲主持。

  • 标签: 音乐学院 揭牌仪式 创新实验室 沈阳 东北 党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