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关于"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的引领下,历时三年,研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于2016年9月13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社会参与、自主发展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学会学习、健康生活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详见下图)。

  • 标签: 音乐教育 中国学生 立德树人 学会学习 人文底蕴 相关性分析
  • 简介:语言与音乐具有紧密的联系,从古至今似乎已经是人们所达成的共识。但是,具体两者是有哪些联系呢?文章针对儿童5-6岁基本习得语音系统的阶段,通过对普通话语音测试、戈登的初级音乐听想能力测试、歌唱测试的数据统计结果进行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显示,普通话的语音掌握与其音乐能力的音调和节奏能力的掌握相关。因此,音乐教师可利用两者的相关关系,以儿童已掌握的语音能力作为引导其音乐学习,利用母语中国汉语的语言要素,更好地进行本土音乐教学。

  • 标签: 儿童 语音 音调 节奏 测试
  • 简介:规范曲式结构存在于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中,本文通过分析一些相关谱例的曲式结构,针对变体曲式、边缘曲式、自由曲式三种规范曲式结构的分析方法提出一些观点与看法。

  • 标签: 非规范化曲式 变体曲式 边缘曲式 自由曲式 分析
  • 简介:夏写时先生在研究中国古代戏曲批评时,曾做出一个论断:“批评落后于创作,这虽然不是规律,却是较为普遍的现象。”①其实,何止是在古代,当下的戏曲批评同样滞后于戏曲实践。如今,当戏曲艺术正艰难地走出低谷,创作活力被逐渐激发,演出市场呈现复苏迹象时,戏曲批评依然无法令人满意,能够从理论高度对戏曲艺术进行精深把握的批评并不多见,因而就对观众缺乏足够的公信力,对艺术家的创作也难以产生参考价值。戏曲界纷纷为批评的“失语”而痛心疾首。

  • 标签: 戏曲批评 戏曲化 戏曲艺术 演出市场 参考价值 “失语”
  • 简介:<正>近年来,在我国的音乐创作领域中,出现了一种新的思潮,许多中、青年作曲家不再囿于固有的创作模式和规范,努力突破传统,不断地探索与创新。他们在借鉴西方现代技法的同时、又对中国古老的音乐遗产重新进行审视与回顾,以便在创作中更好地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因而,在他们的作品中呈现出一种崭新的风貌和许多引人注目的特点。这在音乐理论、观念、技法上所带来的变革,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它实际上表明中国音乐文化正面临着一个深刻的转折,标志着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的到来。

  • 标签: 突破传统 作品 中国音乐文化 音乐创作 数理逻辑 创作模式
  • 简介:《交响》一九八二年第一期,发表了高士杰同志的《从三个方面试论音乐的特殊》(以下简称《高文》)一文。文中提出了这样一个命题:音乐是“阶级的艺术”。这个问题是音乐美学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值得探讨。高士杰同志的这样勇于探索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但是,我感到文章中一些论据欠妥,缺少说服力。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求教于高士杰同志和其他同志,以便把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深入下去。需要说明的一点是,《高文》中提到的“音乐”,实际是指器乐,不包括声乐(《高文》中说:“歌曲是音乐和诗词的结合”),因此,我也把讨论的范围局限在器乐内。

  • 标签: 物质材料 政治倾向性 一九 肖斯塔科维奇 中说 华沙起义
  • 简介:本文试图以声乐作品的创作及演唱现状为切入点,从以下三个部分:语言因素在歌曲创作及演唱中的逐渐淡化;口语歌唱——人类共有的音乐叙述法则;“结构因素”——音乐创作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等,并结合个例分析,论证了当前创作与演唱实践中的弊端及其根由。提出了“口语歌唱”和创作中要重视“结构因素”作用的新观点。

  • 标签: 歌唱性口语 口语化歌唱 语言因素 语言特征 音乐叙述法则 非结构因素
  • 简介:当今社会稳定,军事发达,经济发展,国家一直将发展重心放在民生发展上。民生教育,作为民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未来人才的建设。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而声乐教育,一方面作为提升我国民众艺术鉴赏力和艺术表达力的重要体现方式,是民生教育中提高民众综合素质的后备力量,另一方面,对于娱乐民众,丰富民众文化生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何高效率的进行声乐教育,一直是声乐研究者关注的话题.使用声乐教学术语是否能很好的进行声乐教育?术语声乐教学用语是否能更好的传授声乐技巧?什么是非术语声乐教学?怎么运用术语进行声乐教学?本文将对这些问题做详细探讨。

  • 标签: 声乐教学 非术语化 用语
  • 简介:本文从音乐形态比较研究的角度研讨中日旋律的相似,认为中日旋律的典型风格并无普遍意义的同一,各属于不同的音体系。仅在中国局部地区如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民间音乐旋律中,存在着与日本旋律的深层次的相似现象,具体体现于音阶、音调和旋法等形式要素的特征上。本文以实例比较分析论证了这一观点,并结合历史文化略论这一局部相似现象,是盛唐时期胡乐一度入主中原乐坛和中日两国在当时频繁的音乐交流等音乐历史现象的现代遗留物。

  • 标签: 中国 日本 旋律 局部相似现象 相似性 形成原因
  • 简介:在当前,将遗项目课程引进高职院校,使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传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对高职院校引入遗课程的背景、必要进行分析,并且结合已有的引入案例,对遗项目课程的实施途径进行可行分析,详细论述了高职院校在遗弘扬中独特的载体作用,促使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的指导下,弘扬本土文化,拓展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方向,更好地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 标签: 非遗项目课程 高职院校设计教育 “产教融合”
  • 简介:音乐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音乐教育作为净化人的心灵、培养人的道德情操的一项重要的素质教育被广泛推行,不论在中小学校、还是在师范类院校和音乐学院都已经有很悠久的历史了,比较之下,综合大学音乐专业的音乐教育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综合大学是培养高级人才的摇篮,它要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创造人才,就必须不断加强对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而音乐教育在这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音乐教育对于大学生的思维、价值观的形成都会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对于一个人的一生甚至于一个民族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所以对于综合大学音乐专业的音乐教育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 标签: 专业音乐教育 综合性大学 特点研究 能力的培养 非音乐专业 素质教育
  • 简介:钢琴演奏技能是动作技能,与人体运动科学有着多重性关系。本文通过列举莱默尔、迦特、布鲁瑟尔著作中的有关论述,主要阐述三个问题:钢琴技能研究的观点和方法贯穿了人体运动科学理论;运用人体运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钢琴演奏技能问题,凸显了客观、辩证的科学精神,有现实意义;加强科学的分析和实验使钢琴演奏技能的研究走向深入。

  • 标签: 钢琴演奏技能 人体运动科学 技能训练
  • 简介:现代西方哲学问题语式的一个重要转向就是从"是什么"到"如何是"的转向."在场"、"前提后"、"理解"向"不在场"、"前提前"、"前理解"的转向都是在此基础上分延出来的.这一转向为音乐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维度.我国音乐学研究要提升自己理论品位,就必须逾出音乐"是什么"的实体思考方式,而走向音乐"如何是"的形而上元思考.

  • 标签: 现代西方哲学 元思考 音乐学
  • 简介:<正>一宫、二商、三角、四变为宫、五徵、六羽、七闰为角。五声之号与雅乐同,惟变徵以于十二律中阴阳易位,故谓之变;变宫以七声所不及,取闰余之义,故谓之闰。四变居宫声之对,故为宫。俗乐以阁为正声,以闰加变,故闰为角而实正角。此其七声高下之略也。——蔡定《燕乐》第二段南宋蔡定(1135—1198)《燕乐》一书中的“变”、“闰”之言,文意难以捉摸。虽自清代燕乐学兴起之日始,众多学者先后为之倾注心血,

  • 标签: 唐代燕乐 蔡元定 七声 阴阳易 清角 十二律
  • 简介:四川音乐学院留日青年教师、作曲博士郭的新作《管涌Ⅰ》(为G调大笛、颤音琴而作),将音色旋律、非线性旋律等现代音乐理念娴熟地运用于传统的民族器乐之中。通过对竹笛演奏中颤音长吹、包吹等技法的改良和复音、同音换指等技法的创新,还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新颖音色,营造出朦胧,悠远的意境。作品将竹笛新的音色元素和西方现代作曲技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作品在拥有鲜明的现代气息的同时,仍然保持着浓郁的民族风格,为民族器乐现代探索出一条创新、改革之路。

  • 标签: 竹笛演奏 竹笛技法创新 民族作品分析 同音换指 复音演奏 包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