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河北省滦县第三实验小学二(3)班的学生——刘泰金,今年8月刚满7,别看他年龄小,却做了一件惊人的创举:历时60天绘制了一幅60米的长卷——《祖国万》。在国庆节之际,他要把这幅凝聚心血的长卷献给伟大的祖国,表达自己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和深深祝福。

  • 标签: 祖国 小朋友 实验小学 河北 国庆节 学生
  • 简介:《死亡之海60天》摘抄强荧10月31日发现新石器遗址天天走路、天天劳累、天天单调。今天,探险队有一个新发现振奋人心:我们发现了丝绸之路南道的人类新石器遗址。在安迪儿以东30公里处,我们发现了很大的古湖床。在有人类历史记载以前,这儿是一个大湖,湖边是一...

  • 标签: 死亡之海 安迪 子允 彭加木 寒风刺骨 激动万分
  • 简介:2009,我们伟大的祖国迎来了六十华诞。在这一个甲子的历程里,我们的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家日益强盛,人民幸福安康。而且我们新中国的美术事业也繁盏兴旺,美术不再是少数贵族们独享的艺术,而成为真正的人民艺术。

  • 标签: 中国美术 美术事业 新中国 人民 艺术
  • 简介:在全国人民欢度新中国60华诞之际,北京时代美术馆携手人民美术出版社、新华社,共同举办题为“基石—走过60年”的油画、版画、雕塑邀请展,是非常有意义的。策划和组织展览者是一些对新中国美术做出卓越贡献的艺术家的子女们,他(她)们今天活跃在创作第一线,已成为美术领域的骨干力量。但是,他(她)们从自身的成长经历中,

  • 标签: 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美术 成长经历 新中国 美术馆 新华社
  • 简介: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其渊源最早可追溯到1939年的四川省立高等工艺职业学校,从1951年招收第一届雕塑专业学生,其间经历合校、更名,至1953年正式成立雕塑系。在六十年的教学历程中,雕塑系创作上师法欧洲古典理念、前苏联现实主义精神,兼容中国传统民间技艺,融汇贯通,自成一体,形成独特的西南雕塑群体。该体系秉持创作自由,贴近现实,不拘一格的方针,

  • 标签: 雕塑 四川美术学院 现实主义精神 创作自由 1939年 1951年
  • 简介:三月十六日上海市政府在虹桥饭店为刘海粟庆百华诞,海内外宾客500余人济济一堂为海老贺寿,从世界各地飞来的贺电、贺信如雪片般飞来,带着对这位艺术大师的深深敬意与祝福.

  • 标签: 百岁华诞 刘海粟 贺寿 夏伊乔 谢海燕 大羽
  • 简介: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教育科技部、香港特别行政区康乐及文化事务署、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饶宗颐学术馆之友协办的“学艺融通--饶宗颐百艺术展”于2015年4月29日至2015年6月12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南1、南4展厅展出。

  • 标签: 饶宗颐 艺术展 中国国家博物馆 香港特别行政区 中央人民政府 香港大学
  • 简介:浙江美术学院(1928—1988),自她的前身“国立艺术院”由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者、卓越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创建以来,迄今已逾六十个春秋。六十年前,这株艺术幼苗在西子湖畔破上而出,她历经了风雨霜雹的洗礼和阳光雨露的抚育,现在已蔚然成林,与西湖的明山秀水竞相辉映。而今,桃李满天下,蜚声海内外,被誉为“艺术家的摇篮”。六十年来的辉煌业绩,值得我们永远缅怀纪念。今天,当此校庆六十周年之际,我们谨向我院为开拓我国艺术教育事业的大批著名艺术家、教授和教职员工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向为振兴中华文化的我院海内外校友“三千弟子”表示节日的祝贺.此时此刻,我们更加怀念分离多

  • 标签: 海内外校友 教育家蔡元培 蔡元培先生 浙江美术学院 秀水 北大校长
  • 简介:刘勰《文心雕龙》有云:"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歌谣文理,与世推移"。绘画亦如之,不同时代必然要有不同的文学艺术。随着时代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文学艺术在形式、内容、风格等方面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是谓"与时俱进"。由神坛走向人间,由封闭走向开放,由遥不可及的高雅走向为大众所接受的世俗,这是数千年以来中国绘画发展的总体趋势,世俗化、普及化是中国画现代转型的重要标志。

  • 标签: 传统文人画 吴昌硕 中国绘画 质文代变 与世推移 审美品格
  • 简介:张:您好,赵老师,韦尔申院长让我专程来人连,井代表他向您的个展表示祝贺,您是我们敬重的艺术家,您的特点是“融汇中西,进行多种风格的形式探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我想问:多种风格的形式探索对您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是否和展览主题“揭开美的奥秘”有关?

  • 标签: 艺术探索 形式探索 实践经验 展览主题 艺术家 风格
  • 简介:作为美国最重要的地方性城市保护法规之一,《纽约地标法》是在纽约城市历史地标保护运动中形成的。纵观其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社会信息。本文从美国城市地标保护实践切入,进入20世纪60年代的纽约历史场景中,以人类学、社会学研究和质性分析方法解读美国地标法中蕴含的丰富的人文信息,并透射其对城市发展的深远意义。

  • 标签: 城市地标遗存 地标保护运动 纽约地标法 公众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