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罗马尼亚当代画家德里安·格尼(AdrianGhenie,1977-)是当今世界上最受瞩目的画家之一。2015年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上,德里安·格尼由国家选派在罗马尼亚馆展出了他的画作。他的作品经常在群展和个展中展出,其中包括一些著名的画廊和美术馆,例如,利物浦泰特画廊、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和佛罗伦萨的特罗齐宫。2014年6月,格尼的油画《假罗思科》售出1426000英镑。

  • 标签: 艾德里安 逃亡埃及
  • 简介:走进大师:威廉·霍金(1895-1990),出生在美国一个黑人家庭,因自幼丧母,被送到中部肯塔基州山区祖母家的农庄,度过了温馨、甜蜜的童年。祖母絮絮叨叨的美妙故事里,不时出现祖传的厚实地毯、明亮的镜子、上楼顶翻晒土豆、下厨房拾掇精美的火炉……农家小巢的幸福和甜美始终在他身边,这也都成了画家日后创作的广阔天地.

  • 标签: 霍金 画家 魔幻 祖母
  • 简介:知名华裔艺术家闫淑芬女士和比利时皇家艺术学院巴特(Bart)院长一行三人受福建师范学院和福州市教育学院之邀来中国,进行了为期11天的考察。他们首先在两院做了学术演讲,考察了福建莆田、宁德。随后他们到北京交流。在与《雕塑》杂志社范伟民社长见面后,到清华美院邀请鲁晓波院长做了欧洲十几个国家的高校硕士作品展的评析,并在范伟民社长的陪同下专程去宋庄参观了章华雕塑工作室、单国栋艺术工作室、李刚工作室、朱尚熹工作室、大地艺术中心创始人司秋利的美术馆等处。巴特院长非常喜欢宋庄的艺术气氛,尤其对朱尚熹工作室印象深刻,他对朱老师的儿子说:“你为什么到美国学,你爸爸就够你学一辈子了。”他们还参观了在北京SKP举办的朱炳仁“山水训——故宫藏画·熔铜创作展”。在熔铜壁画《千里江山图》系列作品前,巴特院长反复触摸,仔细观摩这组根植于中国传统又在当代语境中凸显的作品。在得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先生今年8月份要去德国柏林举办个展后,他欣然受邀前往杭州,参访了朱炳仁江南铜屋博物馆和工作室。十多天一路下来,虽然旅途辛劳,但巴特院长一行感受颇深。本次考察距上一次受本社之邀来中国已有十几年了,巴特院长感慨的说道:“现在的中国简直是今非昔比、翻天覆地,完全不一样了。”限于篇幅,本刊仅报道部分活动内容,以飨读者。

  • 标签: 巴特 范伟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千里江山图》 中国传统 谈话
  • 简介:“蒙塔达录像作品展”由OCAT上海馆组织策划,是蒙塔达在中国举办的首次个展。展览对艺术家安东尼·蒙塔达的录像作品做卅一次历史回溯,回顾这位杰出的跨学科艺术家的创作历程,展示他作为国际艺术舞台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对观念艺术和研究性艺术实践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 标签: 蒙塔达斯 录像文化
  • 简介:“蒙塔达录像作品展”由OCAT上海馆组织策划,是蒙塔达在中国举办的首次个展。展览对艺术家安东尼·蒙塔达的录像作品做出一次历史回溯,回顾这位杰出的跨学科艺术家的创作历程,展示他作为国际艺术舞台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对观念艺术和研究性艺术实践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 标签: 蒙塔达斯 录像文化
  • 简介:瑞士艺术家汉·阿希里曼的公共雕塑以金属、沥青等工业材料为媒介,作品往往给人以冷峻、理性的感受。抽象的几何体块通过“依靠”“拥抱”等感性形式组合,并配以音乐般的节奏感。不管是作为雕塑家还是工程师,他对于公共空间的理解和实践总是着眼于城市与人的关系,身份的特殊性也使他有别于学院雕塑家的创作气质。

  • 标签: 工业材料 抽象雕塑 公益
  • 简介:美国自白派女诗人西尔维亚·普拉有一批受著名画家绘画作品启发写成的诗。本文选取其中以希腊裔意大利画家乔治·德·基里科的作品为灵感来源的三首诗《废墟间的对话》、《神谕的衰落》和《烦人的缪斯》,通过对具体文本的细读,探讨诗作对绘画的几种演绎方式:情感潜入、记忆编织、借题发挥。围绕绘画原作的演绎,涉及情节、情感、主题等多方面,但都服从于创作者的主观需要。基里科对普拉的影响,还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改变、重塑了诗人观察世界的方式。

  • 标签: 西尔维亚·普拉斯 诗歌 乔治·德·基里科 绘画
  • 简介:一、研究索尔·巴动态影像设计作品的动因索尔·巴是美国20世纪平面设计领域重要的大师之一,是开创性地把平面设计用于电影、音乐合成等新多元媒体的第一个设计家[1]。他开创了新的视觉传播形式——动态影像设计(motiongraphicdesign)。索尔·巴设计的电影片头是运用平面设计讲述故事的典范。在实践上,1955年索尔·巴为《金臂人》设计的电影片头使动态影像设计的视觉模式得以构建。

  • 标签: 影像设计 经典电影 动态 片头 艺术表现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