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7 个结果
  • 简介:一、考前的基本情况中国各美术院校的考生所学习和练习的绘画基础内容和方法大都是一致的。原因有三个,一是我们各种类别的美术学校录取学生的标准,从造型、色彩到构成图式均相同。尽管考生在考取学校之后,自身审美取向及教师的授课会更注重个性的追求和多样化,但考试标准是以模仿自然、再现自然的方法为基础而制定的。

  • 标签: 基础课 教学 美术学校 考试标准 基础内容 美术院校
  • 简介:当代雕塑创作在材料语言和观念上较之前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材料语言的应用日趋多样化,观念从视觉到思想的表达日趋深刻,甚至重构。作为雕塑创作两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方面,材料语言和观念表达相辅相成地渗透于当代雕塑创作的各个方面,对材料的运用开拓和对观念的表达成为当代艺术创作中重要的课题。本文围绕当代雕塑创作中的材料和观念转变展开,并梳理雕塑材料语言与创作观念的发展过程,分析当代雕塑创作中的材料语言的拓展应用与观念重构。

  • 标签: 雕塑 材料语言 观念
  • 简介:韦兹是当代西方艺术哲学观念转变中的关键人物之一,他将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思想移植到艺术哲学领域,成为上世纪中叶西方艺术哲学领域反本质主义思潮的始作俑者之一。他提出的艺术观念是一个开放的体系、艺术不可定义等观点,直到今天仍是西方学者思考艺术观念必须面对的理论背景。

  • 标签: 韦兹 艺术观念 家族相似 开放体系 艺术终结
  • 简介:王铎的书法在晚明时代无疑是崭新而激进的,但崇古始终是王铎书法思想中的核心观念。除非作较深层次的分析,我们是不易洞察这二者之间相统一的内在关系的。这也使得王铎的书法风格、思想观念如果只从其中一方面看,很容易引起不贴切的评价甚或误解。好在书作本身还是较为直观的,随着书学界对王铎书法关注的日渐密切,除了狂放之外,人们渐渐对他“如灯取影”般的学古功底有了相当的认识。本文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并旨在将这一认识拓展、深化,以期揭示王铎的书法思想的关键。崇古观念既是本文所认定的王铎书法思想的主流,对此观念一作剖析便成为本文的重点。这种剖析,既有对有关言论的直接研究,又有对应证这一观念的书法实践中典型事迹、作品的引述,从而试图使这一剖析既是理性的。又能较为直观。王铎的崇古观念有直抒胸臆式表达,即文中的崇古部分,也表现为方式方法,即承古,又寓于由此方法得出的认识成果,即文中的审美主张。客观地说,王铎书法思想还不系统,崇古观念更是散见其中,但在这里我们还是认定了它相当的理论色彩。通过对它的研究,至少有助于我们对王铎书法和书法思想的进一步认识,同时建立起二者之间密切联系、内在统一的相互关系。更为重要的是,王铎的理论提请我们有必要对书法理论史上与中庸平和观念并驾齐驱的另一思想伏流作足够的重视,这便是崇尚艰难、奇怪、骇人耳目的美。尽管王铎的某些论点令人惊讶甚至费解,但其观念上的崇古,实践上终身不懈的学古则是勿庸置疑的,他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也是举世公认的。通过王铎个案的研究,再次证实了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这一永恒的艺术法则,这正是本文的结论所在。

  • 标签: 王铎 书法思想 审美主张 书法实践 书法理论 书法风格
  • 简介:汉代书法美学思想中的核心观念表现为三方面:“如”与“象”的造型思维,“势”与“力”的刚健之美;纯粹形式美对文字实用观念的超越。这些核心观念对汉代书法的发展和艺术风格的形成具有原理性的意义。

  • 标签: 汉代书法 美学思想 核心观念
  • 简介:为保证我国视觉艺术文化的民族性、国际影响力和创造力,提供适合我国国情的视觉艺术产品,需要部分美术院校在新的层次上和模式下审慎探索、培育能够更好把握学术领域和艺术市场话语权的文化艺术方面的拔尖人才。因此,大众化教育时代并举视觉艺术拔尖创新人才教育势在必行。大众化高等教育为视觉艺术拔尖创新人才的产生提供了优选生源的规模基础、教育条件的基础和人才成长宽松的环境基础。而视觉艺术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受制于许多偶然因素,是综合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就需要我们将人才培养的观念转变到人才成长的理念上来。

  • 标签: 大众化 高等教育 英才 视觉艺术
  • 简介:1.刀法是篆刻艺术最基本的表现技法篆刻,顾名思义,即以刀刻篆。刀法是篆刻最基本的表现技法,这是在强调用刀的重要性。前人曾提出“三分篆,七分刻”的说法,并非没有道理。篆法、章法决定的是线条的方向、位置、大概形态,刀法的任务不仅仅是把

  • 标签: 变法
  • 简介:艺术形式的确立.是中国画家个人风格的标识样式.是画家长期探索和积累中自然形成的.与中国写“心”的文化一脉相承的中国画艺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艺术形式和艺术观念总是伴随着前进,而且艺术观念、审美取向往往起着先导作用。因此,中国画家在自我完善艺术风格的过程中.始终要把艺术形式、艺术观念以及丰富和拓展艺术作品的内涵有机地结合起来。

  • 标签: 中国画艺术 艺术观念 艺术形式 中国画家 个人风格 艺术风格
  • 简介:作为当代书法名家的周永健先生(1952-2008),其艺术成就与人格魅力已为诸多亲友、同道和学生所称述(详见《目送归鸿:周永健纪念文集》)。然而,作为一位长于思辨、以艺证道的学者的周永健,人们似乎还谈得不多。其实,在大量的艺术创作、图书编辑和书协组织工作之余,周永健还撰写了不少颇有学术价值和思想深度的论文与随笔,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

  • 标签: 周永健 书法名家 艺术成就 组织工作 图书编辑 思想述评
  • 简介:画面观念与结构意识张志超一般初学者认为“画面”只是表现客观物象的载体,以表现客观物象的形体结构、明暗、色彩等特征为目的,研究客观物象的自然属性和存在状态。随着表现的深入,“画面”的观念逐渐淡化,很难在物象与“画面”的关系上进行充分的认识和调整,保持作...

  • 标签: 结构意识 绘画作品 内在结构 外显形态 认识和把握 形式美感
  • 简介:民间美术作品作为民间文化观念的物化形式,显示了它作为一种审美形式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既表现在民间美术作品的内在结构中,同时又表现在诸多的感性形态中.中国民间文化观念以及它那种不同于一般审美意识的内在特性,都对民间美术造型的语义结构形成了一定的规约,这种规约也正是民间美术审美特征的内在根源.民间美术作为民间文化观念活动的结果存在,体现了民间文化观念的强大作用力,以及文化观念的传承性、稳定性.这种传承性、稳定性决定了民间美术造型的稳定性、程式化、规范化,使广大民众的艺术表现和审美趣味有着较大的趋同性.就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来看,恒定的艺术创作观念,导致了特定的审美创造选择,并保持了稳定持久的题材、形式、

  • 标签: 中国民间美术 造型观念 民间文化 民间艺人 视知觉 审美理想
  • 简介:何绍基(一七九九—一八七三)字子贞,号东洲居士,晚号蝯叟,湖南道州(今道县)人,道光十五年(一八三五)湖南解元,道光十六年(一八三六)进士。他先后为翰林院编修、文渊阁校理、国史馆提调总纂协修、武英殿纂修,出任过贵州、福建、广东等地乡试主考官。晚年还曾担任过济南泺源书院、长沙城南书院等讲席。他学识渊博,对古文、经史、诗学均有很深的造诣,嗜金石,善绘画,尤精书法,是清代碑学兴起之后集大成式的人物。

  • 标签: 书风 何绍基书 风转变
  • 简介:学习绘画艺术:静物写生是一项必修的课程,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功。通过静物写生的实践,可以全面深入地研究绘画艺术中内含的诸因素(构思、构图、空间透视、质感、量感、色彩、情调、技法)

  • 标签: 绘画艺术创作 画静物 水萝卜 基本功 课堂作业 空间透视
  • 简介:波普艺术后,抽象表现主义的兴起倾向于把批评的注意力集中在美国,尤其是纽约画派,并以之为当代艺术实验的主要焦点。到20世纪60年代,特别是英美批评家中早已盛行一种识见,即旧有的巴黎画派处于一种终端衰落状态。法国的批评家和博物馆馆长们也清楚这种感觉。他们...

  • 标签: 观念艺术 艺术家 作品 克莱因 现代主义 环境艺术
  • 简介:古人论及学书习书之道曰:学书临帖,取法乎上。临摹有成就的前人他人书法作品,是每个有志于书法艺术人士必不可缺的“课目”,它既是一个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学习方法途径,也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化不断提高不断悟化的过程。随着临书过程的不断深入,临习者的书法功力、眼光、审美能力以及创作水平等将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然而,临

  • 标签: 临习 对比分析 书法创作 书法艺术 方法途径 途径和方法
  • 简介:邵宏教授著的是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在西方美术史学研究方面的经典之作.它在研究美术史的变化特征及其原因时介绍了循环论、进化论的螺旋论,很值得设计界借鉴.

  • 标签: 美术史 设计 史观 史学研究 循环论 进化论
  • 简介:一幅好的油画作品的确能够吸引人的目光.使人驻足停看。它是艺术家心灵的表现.通常,这样的作品需要用很久的时间才能够完成,或是经过反复的修改才能完美。很多人认为.只要绘画技术娴熟.就能够画出优秀的作品。但事实并非如此.每一幅真正的艺术作品,都面临着一个或多个难题,画家需要与其进行不断的斗争.而这种斗争是艰苦的.并且是难以取胜的。

  • 标签: 油画创作 抽象 油画作品 绘画技术 艺术作品 艺术家
  • 简介:什么是观念?观念是一代人认同的理想,生活方式和价值传达。50年代的人曾为了青春理想上山下乡,插队落户,60年代的人则在聆听主席的教导和参与宣传号召,70年代的人则懵懂地看着周遭,在嬉戏和玩耍中旁观着历史的迈进……观念在演义,在变异,在延伸……观念性油画的价值在于它的精神性即观念意义的追求,这种追求大多具有一种社会现实的针对性,因而也常常是反讽的、批判性的。观念性油画有对油画性解构的一面,以及它对综合材料的贴近,使它逐渐淡出严格意义的油画范围,画家可以把油画性与观念的追求统一起来,但这种追求很难两全。中国油画自"’85新潮"以来人们潜意识的人文精神,直面现实的精神无不体现出画家的人生态度,理想和价值,这样的表达视为中国油画的观念性追求。

  • 标签: 中国油画 观念性 波普艺术 艺术家 作品 人文精神
  • 简介:云雷纹在中国古典视觉文化中如同一个文化基因,穿梭于史前陶器、商周青铜器、宋代博古图、明清器物博古仿古拟古风尚等多次文化复兴的运动中,是活跃而又持重的装饰元素,本文试图以此纹样作为经线,分析北宋的儒家文化构成中特殊的历史细节,丰富这一时期金石领域的认知。文章主要通过对北宋古器物学的著作《考古图》、《宣和博古图》、《东观馀论》等文献内容与图像的考量,揭示云雷纹的内涵及其礼学指向。

  • 标签: “礼” 古器物学 商周青铜器 文化基因 视觉文化 中国古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