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圍繞王羲之《蘭亭序》展開研究,對永和九年蘭亭雅集的地點、《蘭亭序》文本的命名稱謂、《蘭亭序》真迹的流傳遞藏與《蘭亭序》各時期的摹本、臨本與刻本四個方面的內容進行了文獻上的證,以期進一步明晰對《蘭亭序》的研究。

  • 标签: 《蘭亭序》 傳迹 稱謂 流緒 版本
  • 简介:東漢初期開始出現有關書法的論述。而最早討論'技法'的書法专論,本文以爲當數見于北宋时期《墨池編》(宋治平三年序)收入的《玉堂禁經》。《玉堂禁經》由若干片段組成,涉及筆畫、結構、書法創作訣竅等問题。其中,最著名的篇章是《永字八法》及《永字八法圖》,對後世影響甚大。《玉堂禁經》在書學史上佔有一定的地位。但是,目前尚未解決《玉堂禁經》撰者、出处等問題。本文依靠書法文獻的梳理和書法史的觀察,討論这些问题,以期瞭解中國古代書法技法和書法教學。

  • 标签: 玉堂 翰林院 禁經 書法文獻 書法技法
  • 简介:针对元大德以来,《宣和画谱》作于何时之学术公案,本文较为详细地考察了该书宣和二年(1120)成书以来于宋元之刊刻、流传情况,认为: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古本《宣和画谱》(学界普遍认为是元大德本)应为宋刊本,甚至可能是宣和年间初刊本;《宣和画谱》"非宣和所集",为元大德年间吴文贵"裒辑","必系众手之所杂作,或经后人之所窜易"等论点是站不住脚的。

  • 标签: 《宣和画谱》 宋刊本 元大德本
  • 简介:喜龙仁是20世纪早期西方最重要的中国艺术史学者之一。然而学界对喜龙仁在华交游,特别是他与中国人的交游了解甚少。本文将考证喜龙仁在华的交游,希望这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于中国艺术史学术史的了解。

  • 标签: 喜龙仁 在华 交游考
  • 简介:从康熙至乾隆年间(1661年—1795年),历经三朝盛世,经济繁荣、政治清明,历史上称为"康乾盛世"。在这样的背景下,绘画艺术得到了极大发展,达到了清代绘画艺术的鼎盛时期。从而形成了北京和扬州,一南一北两个艺术与文化的中心。清皇室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行汉地文化,吸收了大量文人画家和绘画巧匠为其服务,以满足对文化和艺术的需求,促成了清代宫廷绘画的迅速发展,

  • 标签: 唐岱 康乾盛世 文人画家 八旗制度 清代宫廷 绘事发微
  • 简介:本文探討了《淳化閣帖》刻東晋桓温《大事帖》的釋文,並通過帖語'都''大事'等字,結合史實考察帖文本事爲簡文帝司馬昱卒後詔桓温依武侯、王導故事輔政,桓氏于寧康元年(373)二月還朝,三月歸姑孰,後請加九錫而被王坦之、王彪之、謝安拖延,至七月則桓温病卒,因此得出此帖寫于寧康元年二月至七月間的結論。

  • 标签: 釋文 節郎 都督 大事 慰勞
  • 简介:本文在具體分析古今人對'隸書'解讀的基礎上,從字源的角度切入討論,認爲'隸書'本應該是'隶書',所謂'隸書'即'徒隸之書'的説法當是東漢時期人們將'隸'字取代'隶'字之後的一種誤解。'隶書'本就是'史書',也就是用筆寫的書,它是相對于銘刻之書的'篆書'而存在的一種簡便易用又有'輔佐'意味的書體。

  • 标签: 隸書 隶書 史書 佐書 名義 考辨
  • 简介:“七·七事变”后,由于上海、武汉、广州等地相继沦陷,1938年春至1944年秋,近六年时间里,全国各地的大批文化人逃难、暂居至桂林,给桂林带来了丰富的文化资源,一时间,人文荟萃,文化活动盛况空前,形成了前所未有蓬勃兴旺的中国抗日救亡文艺运动,桂林也由此获得“抗战文化”美誉。

  • 标签: 桂林文化城 抗战美术 教育研究 文化资源 文化活动 文艺运动
  • 简介:恽寿平与王翠是十七世纪后期画坛上两个伟大的画家,王翠是“四王”中堪称集古之大成者,被称为“画圣”,恽寿平被公认为清代花鸟画第一大家。二人作为知己,终生保持着醇厚的友谊。恽寿平和王犟何时订交,因当事人说法矛盾,无法确定。关于二人订交时间,唯一史料是二人自述。恽寿平《南田画跋》一题跋中说:“春夜与虞山好友石谷书斋斟茗快谈。戏拈柯九思树石,石谷补竹坡,共为笑乐。

  • 标签: 恽寿平 年代考 十七世纪 花鸟画 当事人 画家
  • 简介:历史源流中堂,又称大轴或堂幅,是中国书画装裱的一种传统样式。其尺幅限定于2:1的长宽比,而不得小于三尺,常用以创作气势宏大的山水、人物或花鸟作品。一般悬挂于厅堂或居室正面墙壁正中,两边配有对联,俗称"堂联"或者"挑山"。

  • 标签: 中堂 节选 民间 历史源流 传统样式 书画装裱
  • 简介:元代書法家趙孟頫仕途中的每一次'告病閑居'都成為其藝術創作的高產期,而發生在元大德十年(1307)的告病辭官,閑居閭里時期,正處于元代浙杭歷史上最為黑暗的饑荒和瘟疫期,趙孟頫的大量作品也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創作完成。本文從'丁未大梗''戊申大疫'與'需次泰州'三個角度,封趙孟頫這一時期的書法作品進行了辨,通過對這些作品的辨,對趙孟頫這一時期的生活狀况、書法創作心態等進行了深入的剖析。

  • 标签: 趙孟頫 告病閑居 書法作品
  • 简介:宋代書畫史中最特立獨行的人物大概非米芾莫屬,他一生好奇鬥異,癲狂癡絕,為有宋一朝出古變異一派之先驅。其詭諧多變的個性和玩世不恭的出世態度,給後人提供了一個言說不盡的奇例。書畫史上有關他的各種傳聞不斷。本文擬從社會史及文化史角度,就米芾字號由來,米氏家族變遷與宋初晉北移民之關係,米芾南官五年時間分段,及東行進入主流文化圈等問题稍作梳理,加以論之,以饗諸家。

  • 标签: 米芾 字號 家族變遷 移民 南官 東行
  • 简介:无锡市博物馆(现无锡博物院)自上个世纪80年代,通过各种途径集中人藏了10件清代“扬州八怪”之一李鱓的绘画与书法作品。现从古书画鉴定与收藏的视角对之进行研究,力求探索李鱓书画鉴定中的某些规律,还原一个真实的图像意义上的李鱓。

  • 标签: 无锡博物院 李鱓书画 鉴定 规律
  • 简介:書法光茫晉永和,後來摹寫不勝多。論又得桑夫子,蘭渚風流轉不磨。自從繭紙殉昭陵,定武流傳勝得名。總輯舊聞為博議,即今真贗不難憑。诗词简析:自唐以来,对《兰亭集序》的摹本、临本、刻本之真伪优劣一直争论不休。诗人陆游的外甥桑世昌对兰亭诸问题进行梳理、考证,写成《兰亭》十五篇。此诗是作者对《兰亭》的读后感,诗中肯定了桑世昌的著述,认为《兰亭集序》诸摹本、刻本源流分明.

  • 标签: 兰亭考 桑世昌 《兰亭集序》 临本 蘭渚 定武
  • 简介:蒙古族服饰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的过程中蒙古族服饰以其独特的形制风格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的研究专家和学者。蒙古族部落众多,而且居住地幅员辽阔,所以蒙古族服饰在部落与部落问,地域与地域间的差别非常大,这种差别首先体现在头饰上,而服装上的差别则主要体现在前襟上。

  • 标签: 蒙古族文化 服饰 工艺 造型 传统 多民族文化
  • 简介:吴大澂于光緒十二年(1886)十一月至十四年(1888)七月間任廣東巡撫,本文對當時其幕府成員進行了證;對其幕府開展的學術活動以及吴大澂的金石研究活動進行了梳理;並藉此揭示幕府學人對吴大澂學術研究的作用,以及吴大澂幕府學術活動對嶺南篆刻、嶺南文化發展的影響。

  • 标签: 吴大澂 幕府 學術活動 金石研究 考述
  • 简介:秦安迦葉寺石窟作爲麥積山石窟的衍生物,是秦州乃至隴右境内較早的南北朝佛教石窟之一。同時,迦葉寺石窟遺址現存歷代墨書、石刻題記共計十餘方,内容涵蓋廣泛,書法五體兼備;其中墨書題記諳于魏晉風流,石刻題記則多取典範楷則。迦葉寺石窟題記對于研究秦州甚至隴右的政治改革、宗教發展、文化流變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考古和文化藝術價值。同時,對于證中國古代書法書體流變和隴右古代書法藝術的發展,開拓了全新的研究視閾。

  • 标签: 迦葉寺石窟 墨書題記 石刻題記 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