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中国设计经过100余年的转型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虽然有众多的专业院校与设计机构,获得过不计其数的国际奖项,深圳、上海、北京、武汉甚至获得了“设计之都”的美称,却没有形成一个设计共同,有众多的设计家,却没有一个世界级的设计大师。这种状况折射出中国设计在学科发展与思想观念上缺乏独立性,导致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设计没有自己的语言、话语和价值体系。只有建立起原创性的语言与理论体系,进而建立属于自己的设计共同,才能构建并完备中国设计的价值体系,才能使中国设计在国际上真正赢得应有的地位。从当前设计发展的态势与社会、经济、行业、人才以及政府重视的角度看,设计共同的建构已经水到渠成,已具备了必要的条件。

  • 标签: 共同体建设 中国设计 理论体系 设计语言
  • 简介:在现代都市中,还有什么比午后陪着二三知己或者挽着恋人徜徉于公园之中,更令人惬意的吗?如果你愿意,你也可以独自一人在公园中或苦思冥想或游目骋怀,在观看他人或风景的时候,也成为他人的风景。公园和街道一样,是彻头彻尾的开放空间,它一视同仁,甚至乞丐、拾荒人也可以踏足其中。但正如哈维所指出的,在汽车出现之后,作为共享资源(即我们下文所说的共同性)的街道就被摧毁了,转变为一种由汽车支配的公共空间(城市行政当局会通过安排步行街、街头咖啡、自行车道供游戏休闲使用的街头小型公园等等,来恢复一些过去的“较文明的”公共场所)。

  • 标签: 共同性 公园 公地 现代都市 开放空间 一视同仁
  • 简介:《艺术当代》创刊于2001年,始终坚持专业性强,学术标准高,媒体信服力强的办刊准则,拥有雄厚的遍及世界各地的作者资源和编委阵容,成为中国目前举足轻重的艺术期刊,并在海外获得了良好的反响。主编徐可自2001年进入艺术媒体行业,与《艺术当代》共同见证了中国当代艺术和艺术媒体的发展。

  • 标签: 当代艺术 艺术媒体
  • 简介:我了解得较多的素描教学体系只有法国和苏联的。德国的素描教学体系很有特色,但我只看过一本有关素描教学的书和顾同奋、梁运清同志的一些习作。最近拜读了舒传熹同志的十分有名的宏论,但他的观点已包罗古今中外,好象不能算做德国体系了。前些日子又碰到几位日本艺术家,也向他们打听了日本的素描教学,加上很早以前接触过几位郭百川先生训练出来的学生,又看了《美术手帖》上各种美术学校的广告,也算大体知道一点轮

  • 标签: 素描教学 舒传熹 美术学校 顾同 梁运 三大面
  • 简介:引写意趣味入戏曲人物画,关良开其先河,响应者有之,惜大多难脱关良窠臼。引速写趣味入戏曲人物画,叶浅予开其先河,响应者有之,惜大多难出叶浅予阴影。黄晖画戏曲人物,以速写趣味入,以写意趣味出,初具个人面貌,自然可喜。关良和叶浅予都是戏迷,反映在作品中,两人都对某戏、某折、某一亮相的具体性极有兴趣。黄晖对戏曲好而不迷,戏曲人物不过是她依恋东方文化的载体,因此,剧目、曲目在她那里往往被泛化,出现了《生》系列、《旦》系列。甚至《苏三起

  • 标签: 戏曲人物画 色彩 同体 趣味 戏曲舞台 人物造型
  • 简介:这篇文章发表于50年代初,是贡布里希用德文撰写的、最有特色的理论文章之一。其最大的特点在于,作者用如此短小的篇幅,却把内容和材料都十分丰富的艺术科学给我们交待得一清二楚。它不仅涉及了艺术科学的定义、描述了它的产生和发展,而且还批评了这个领域的各个流派的得失,最终指明了艺术科学的任务和目的。读完此文,相信莫雷利、里格尔、沃尔夫林和瓦尔堡等名字,对读者不再仅仅意味着名字。本文译自马丁·许尔利曼编《艺术的神密岛》[MartinHǖrlimann(Hrsg.):DasAtlantisbuchderKunst,Zǖrich1952],第653—664页。

  • 标签: 艺术科学 瓦尔堡 沃尔夫林 里格尔 贡布里希 利曼
  • 简介:<正>上回本鼠说到,要用不同的电脑美术软件为我们创作出最好的作品服务,自然就要弄明白各种美术软件的长处和短处。电脑绘画软件和图像处理软件和图形创作软件,再加上独特的电脑画笔是创作电脑绘画的最佳组合,我们要特别注意多运用一般绘画画不出来的笔触效果和造型变化。如果你

  • 标签: 电脑绘画 电脑美术 图像处理
  • 简介:通常认为,艺术与科学属于相互独立的两个领域,展现为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学科面貌。但在更深层次上,两者又是内在相关的,都是人的主体能力的彰显。如李政道先生所言:“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硬币的两面,它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近几十年来,艺术与科学领域里发生的深度变革促使它们在多个层次上发生了交叉和融通。

  • 标签: 艺术与科学 思维方式 主体能力 人类活动 科学领域 李政道
  • 简介:今年二月中旬,本刊主编刘正成先生应中国科技大学之邀举办书法艺术讲座,因而得以拜会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院士,并就科学与书法艺术进行了采访,继而又邀请了八位热心书法艺术的科学家进行了一次关于科学与书法艺术的座谈会。科学家们对艺术和书法的热衷,以及其深刻的哲学认识,对书法艺术工作者具有相当的参照价值。本刊委托中国科技大学艺术教研室主任王祥副教授将录音整理成文,并经谈话者本人审阅后刊发,以飨读者。

  • 标签: 书法艺术科学家 科学书法艺术 科学家谈
  • 简介:通常认为.艺术与科学属于相互独立的两个领域,展现为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学科面貌。但在更深层次上,两者又是内在相关的,都是人的主体能力的彰显。近几十年来,艺术与科学领域里发生的深度变革促使它们在多个层次上发生了交叉和融通。在传统学科边界不断被打破,跨学科研究领域不断生成的研究趋势下,对艺术与科学之间的融通与碰撞进行探讨就有了理论必要性。

  • 标签: 跨界 融通 科学 艺术
  • 简介:西方美学从古希腊开始就奠定了科学认识论的基础,当时的哲学家提出宇宙的本原是数,数的和谐关系构成了宇宙网络,而美就是这种数量关系的显示。美是可以描绘成被感受的对象的,在这一方面没有什么能够与造型艺术中的绘画和雕塑相匹敌的了。表现数的可感形式和数学逻辑,构成了西方艺术科学的再现客观世界的形式主义基础。在古希腊,“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1)的数学原则,被广泛运用在艺术的摹仿中,不朽的《米洛的维纳斯》、《执矛者》和《拉奥孔》等雕塑作品便是表现这种美学思想的光辉范例。亚里士多德认为:“那些人认为数理诸学全不涉及美或善是错误的……美的主要形式‘秩序,匀称和明确’,这些唯有数理诸学优于为之作证。又因为这些(例如秩序和

  • 标签: 西方艺术 现代艺术 数学原则 物理光学 现代派艺术 绘画
  • 简介:科学”和“艺术”的概念是由西方传入的.而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我们对掷舯划分更加清晰,也使科学与艺术二者的关系与西方产生了偏差。作者通过对“科学”与“艺术“概念在中国的传播,当今中国“科学”与“艺术”二者的地位、科学与技术的关系三个问题的梳理,提出我们应在文化自觉的前提下,纳入“自然”的背景,重新考虑科学与艺术二者间的关系。

  • 标签: 人类学 科学 艺术
  • 简介:歌德的艺术史思想1786年的德国艺术科学的思想状况大致是这样的:出自有才智的作者之手的出色的绘画描述和对伟大的艺术家的卓越的性格刻画,创造性地预感到历史的更加深刻的相互联系,用敏锐的目光观察创作技巧.但是,从温克尔曼以来的所有这些画家、诗人、学者和艺术业余爱好者,只能创造出一种业余性质的科学.

  • 标签: 艺术科学 德国 歌德 业余爱好者 性格刻画 思想状况
  • 简介:传统的、“经典”的经济学中人计算财富产生值的增长,完全忽视其另一方面:对生态的破坏的计算。人类经历了数千年的农业经济和不到300年的工业经济发展阶段,近半个世纪以来,计算机、晶体管、集成电路、个人电脑、全球网络、多媒体通讯等相继出现并迅速发展。一般认为,80年代以来人类己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微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产业结构,改变着人类社会的面貌。当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知识的创新和知识的创造性应用,越来越呈现全球化的态势。然而,92年在巴西首都里约召开的“国际发展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经济可

  • 标签: 工业设计 设计学 理论研究 方法论
  • 简介:董源《潇湘图》用的是短笔披麻赦,巨然《秋山问道图》用的是长披麻皴,范宽《溪山行旅图》用的是豆瓣皴.郭熙《早春图》用的是卷云绒,李唐《万壑松风图》用的是斧劈皴。互相比较,因为他们所写的对象不同,创造出不同的皴法,风格也迥异,然其一种气象的高华壮健,笔墨的变化多方,韵味的融润腴美,三者相同,毫无异样。

  • 标签: 陆俨少 《溪山行旅图》 内美 气质 画论 披麻皴
  • 简介:几十年来,全印度人民科学联盟[AIPSN]下属的印度学习与科学组织[BharatGyanVigyanSamiti,简称BGVS]在促进印度社会进步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中包括扫除文盲、促进社会公正、发展健康事业、普及科学、消除迷信、妇女赋权及创业、提升技能技术等,同时这也催生了与印度的全民科学运动相关的其他运动。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数以千万的志愿者为推动印度社会的发展,与BGVS一起为印度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一方面BGVS早期跟政府部门通力合作制定政策,另一方面,当政府政策出现失误时,BGVS也会勇敢的站出来反对政府政策。BGVS与其他一些机构组织通力协作,为印度人民谋求更多福祉。

  • 标签: 科学组织 印度 学习 社会进步 政府政策 社会公正
  • 简介:科学、艺术、宗教是人类文明的核心组成部分。科学构成了对世界的一种强有力的把握方式,但并非唯一的理解维度,更不是一种绝对信仰,反而正是其内在的怀疑精神才使得科学的不断进步成为可能。艺术是人类维护与追求自身存在绝对陛的重要方式,只向概念无法规定的绝对意义领域开放,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人们能够越过相对与绝对、有限与永恒之间的断裂,宗教信仰同样追求与绝对的自在存在者共存,以获得生存之绝对意义,通过直接对律法或诫律的践行修持来通达。三个领域有着各自的方法论或实践旨趣,并不存在实质的交叠或替代关系,而表而上的冲突是冈为僭越了各自理应恪守的界限;

  • 标签: 科学 艺术 宗教
  • 简介:“博物画”是借用中国同类绘画的名称,通常是指中国的“草药志”、《山海经》一类的书中所配的插图。中国的学者在讨论这种绘画类型时,还有将其称作“生物科学画”、“标本画”的。在西方这一类绘画依据所属的更细化的分类,被称为“植物学插图”、动物学插图。西方的博物画有悠久的历史,古希腊时期的早期静物画中.

  • 标签: 艺术与科学 《山海经》 古希腊时期 生物科学 绘画 中国
  • 简介: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早已进入了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标志的数字化、信息化时代,以克隆技术为标志的基因工程也成为时代发展的一个标志.与此同时,在艺术创作的一些领域,高科技新型材料的运用,以及现代数字技术制作的应用,已经被人们广泛认识,对艺术的审美也产生深远影响.这种影响是好是坏,的确是应该引起我们思考的问题.……

  • 标签: 介入艺术 审美思考 科学技术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