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7 个结果
  • 简介:以下几篇文章译自德国波恩的阿尔伯特和海柯恩画廊为柏林几位青年画家的巡回画展发行的展览目录。该画廊的宗旨是主要邀请青年艺术家举办展览,在艺术形式上要求具有德国表现主义传统的架上绘画和架上雕塑,而不是概念艺术。这反映出70年代在西德发生的新表现主义运动的深远影响.在关于几位画家的介绍中,除了画家的自述外,其他文字都是由画展组织者撰写的。

  • 标签: 新表现主义 架上绘画 架上雕塑 艺术形式 青年画家 概念艺术
  • 简介:一直,在各种辞典上界定,浪漫、是洋溢着诗意情调和充满幻想色彩的结合。一直,我不明白,19世纪德拉克罗瓦之流何为称谓浪漫主义巅峰,画面既无诗意的抒发,亦无色彩的幻象,只有剑拔弩张的情绪和恐怖的气氛,如果给浪漫主义下的定义是感情高于理性的话,你会察觉,德氏绘画对明暗和造型的运用,远远高于对情感抒发色彩的追求,对物象塑造的理性的科学解析,更多于情调的感性散布,许是对立过古典主义,

  • 标签: 浪漫主义 画面 绘画格局 德拉克 理性 艺术家
  • 简介:一幅巨大的作品,占据着展厅的整个墙面,观众被围在中间、仿佛就在画内,艳丽的霓虹灯般的色彩,使观众进入一种扑朔迷离的境界;

  • 标签: 詹姆斯 碎片 浪漫 艺术 罗森 霓虹灯
  • 简介:激浪行动[美]吉尔·约翰斯顿余丁译大多数激浪艺术家声称,激浪永远不会成为一种运动。这令人难以置信,如今各大城市中的一些大的官方机构收集了大量激浪展品,送到世界各地展示在那些惊奇的观众面前,它们看上去象是陵墓,而学者们也非要叫劲,把它放入艺术史...

  • 标签: 艺术家 约翰·凯奇 艺术作品 艾莉森 新学院 艺术节
  • 简介:改变生活,找份工作——这是激浪创始人乔治·马修纳斯在1964年对他的艺术伙伴们提出的惊人建议。但他的真正意思是什么呢?按照乔治马修纳斯的说法,艺术家的日程应该是这样的:早上九点至下午五点:从事有社会效益的有用工作,以维持生计;下午五点至晚上十点:与懒散的艺术家和艺术收藏家们呆在一起,宣扬你的生活方式,并争取影响他们;而晚上十二点至第二天早上八点:睡觉(八个小时足够了)。

  • 标签: 激浪派 前卫艺术家 纳斯 马修 艺术收藏 伙伴们
  • 简介:在由斯德哥尔摩现代博物馆组织的一个大型的巡回展览中,来自22个从前是共产主义国家的艺术家展示了他们从1989年柏林墙倒塌后所作的作品。

  • 标签: 十年 艺术家 柏林墙 作品 展览 东欧
  • 简介:一明清画评中的“浙”概念如果按明末画论的立场,那么所谓“浙”,就是指继承浙江出身的画家戴文进的画派。但人们不是以戴文进的出生地钱塘、杭城来命名,称之为“钱塘”或“杭”,而是称其为“浙”,这无疑是为了与“吴”绘画相区别而已。浙、吴两地的对抗意识是强烈的。在明代画派中,吴地的文人画家处处显示出一种对浙江的职业画家的优越感。然而“浙”画家中包括山水、花卉、人物画家。若以吴画家为文人画家,即南宗画家,那么“浙”画家就成了北宗画家。因此我们在讨论吴、浙两画风时,就只能

  • 标签: 戴文进 浙派 戴进 文人画家 南北宗 职业画家
  • 简介:楚文化是长江流域文明的代表,也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楚地交通南北.以江汉为中心.面积辽阔.域内林莽茂密.湖网纵横,物产丰富。它融合了南蛮、东夷、华夏各族,形成当时疆域最大、民族众多的国家。因其生态条件复杂多变,为巫风盛行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故楚人多信巫好鬼,这成为了楚艺术大的题材背景.又因其较为炎热的气候条件.容易促成人们冥想清修的习惯.造就了道学形成和发展的条件.信奉清静无为的哲学思想就成为了楚艺术的思想背景。另外.交通条件便利,使得域内各地方文化得以交流融合.其艺术特征就具有了开放性、包容性,并呈现出较强的适应性。

  • 标签: 楚艺术 浪漫 中华文明 交通条件 长江流域 生态条件
  • 简介:<正>创作题材“天下惟东南为最,东南惟吴会为最!”《吴郡二科志》卷首就以自豪的语气,向世人宣告了苏州地区山秀地灵,英才济济的景象。在吴门画派之前,浙、院体画家一般都服务于宫廷显贵,本人很少隐逸的文人生活体验,所以表现起雅集、文会之类的题材,不免褒衣博带,含有浓厚的庙堂气息。元末隐逸画家的作品虽不乏文人题材,却常以绘景的方式寄意而不直接描写人,情调上是避世、

  • 标签: 文征明 沈周 上海博物馆 故宫博物院 吴派 作品
  • 简介:明代的松江,前期有沈度、沈粲等书家,活跃于宫廷,后期有董其昌影响遍及海内外,中期若张弼、陆深皆名重当时。书家影响与书家流派,相关而非相同,所谓流派者既有流又有,流派之力量必有影响,但有影响之书家则未必构成流派。史料证明,晚明时期始有云间书或言松江书、华亭书之说,其意与吴门书相仿佛,皆言地域书法流派。然云间书究竟应该定位于以董其昌为核心书家的后期为妥,还是定位于以二沈为核心的前期为妥,则需要做一番界定。

  • 标签: 书法流派 晚明时期 董其昌 松江 前期
  • 简介:梁实秋(1903--1987),我国著名学者,在散文、文学批评、翻译诸领域贡献斐然。他以中国传统的儒、道思想与西方的浪漫主义精神相结合,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善的中西沟通架构,时人评其为“穿着西装的孔夫子”。先生为人、为文游于“古典”和“浪漫”之间,爱好广泛兼及书法、绘画、金石等诸多领域。在书法方面有着惊人的造诣,其书作传统功底深厚,气息高古典雅。先生的书作是对其“古典”和“浪漫”创作理念的最佳映衬。

  • 标签: 浪漫主义精神 梁实秋 书法 古典 中国传统 著名学者
  • 简介:本文试从金代文学审美风尚这一角度来谈其书法,结合不同时期文士们的历史身份与社会心理,探析由“崇尚元佑”之风到“国朝文”思潮在文学与书法领域的审美转变。从文派到书,文坛领袖党怀英、赵秉文等主张跨越宋人追慕漠、唐,这一观念进而引导了金代书法走出“尚意”余韵,开启质古创新的“国朝”气象。

  • 标签: 金朝 国朝文派 书法审美
  • 简介:以西泠八家为代表的浙篆刻,经几代印人前赴后继的努力,成了清朝乾隆至咸丰百余年间最大的印学流派。浙篆刻的兴盛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一方面它是清朝学术思潮影响的结果,当时研经重汉学,金石重汉碑,小学重《说文》,辞章重汉魏,书法重汉隶,篆刻重汉印。浙印风强调宗法汉印、注重以汉魏分隶入印,正是顺应这种乾嘉汉学思潮的产物。另一方面,浙篆刻的发展,也赖特定的历史机缘。丁敬、黄易、蒋仁、奚冈四人在世时.浙篆刻影响尚有限.到嘉道年间浙篆刻便迅速辐射全国。

  • 标签: 篆刻 浙派 嘉庆朝 阮元 学术思潮 乾嘉汉学
  • 简介:野兽作为西方现代美术史上的重要流派,在20世纪初掀起了一场色彩革命,这个画派的画家借用色彩来表现自然的空间和透视,表达自己的个性与情感,将绘画中的色彩元素提升到纯粹的视觉意义的审美高度,彻底颠覆了“艺术模仿自然”以及“画家与自然竞赛,并胜过自然”的传统美学观。他们所取得的艺术成就,说明这个画派的终极美学是为了解构传统样式,建立现代标格。野兽的出现与实践,不仅为现代艺术发展打开了一扇敞亮之门,铺就了一条平坦之路,亦使西方传统的架上艺术形式焕发出殊异光彩。

  • 标签: 野兽派 马蒂斯 色彩 美学
  • 简介:日本江户时期盛行“南蘋”绘画.本文论中国画家沈铨(号南蘋)与日本南蘋画派的传承关系以及“南蘋”绘画对日本南画的“改良”的促进作用.

  • 标签: 日本南画 沈铨 南蘋画派
  • 简介:福建绘画历史上有无“闽”?“闽习”与“闽”有何关系?本文从文献入手,探讨与“闽”相关的若干重要问题,如闽中画派,何人开?何人传承?有何特征?流布状态又如何?对闽中画派与明清之际绘画潮流的关系作出深入分析,澄清了若干问题。

  • 标签: 闽派 闽习 泛传统 黄慎 福建绘画
  • 简介:本文通过传世古代书论文献文本的梳理、稽考和分析,得出东汉草书大家张芝之草书既取法东汉章草家崔瑗、杜操,又在崔、杜章草技法的基础上,脱去章草旧习,省减章草点画、波磔,形成自己有别于章草的“一笔书”,亦称“大草”。考索汉未士人们如何以张芝为精神领袖,执着痴迷地研习草书,在东汉未年的旧京长安以西的西州地区,形成中国最早的草书艺术流派。提出在张芝资料、作品没有增加的条件之下,通过当时各类文献文本进行旁证研究以及书风演变分析的重要性。

  • 标签: 张芝 草书流派 源流
  • 简介:怀素.唐玄宗开元十三年至唐德宗贞元元年,僧人。于经禅之暇。颇好笔翰,尤好草书。自言得草圣三昧。李贺.唐朝贵族郑王的后代,传说七岁就会作诗,他的诗神秘幽艳.想象力很丰富.浪漫主义的色彩非常浓厚.在唐诗中别创一格。一位是僧人书法家,一位是“诗鬼”,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在我看来以上两位都是极具“个性”的浪漫主义者,他们实属“狂逸”一路,意、法双全。

  • 标签: 李贺 怀素 浪漫主义 唐朝 书法艺术 艺术风格
  • 简介:  "遥想汉人多少闳放,新来的动植物,即毫不拘忌,来允装饰的花纹".  "……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究竟毫末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被俘来一样,自由驱使,决不介怀".这些就是鲁迅先生眼中的汉代人.……

  • 标签: 博大浪漫 古拙造型艺术 浪漫古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