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8 个结果
  • 简介:开放源:2018首届深圳艺术双年展展览时间:2018年5月11日—7月29日展览地点:深圳罗湖美术馆主办: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支持:深圳市城市管理局协办: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深圳市罗湖区文化体育局承办:深圳市罗湖区雏声初引艺术服务中心开放源(也叫“开放源代码”)指的是一种非集中式的软件生产方式,让软件代码成为共享资源。与封闭系统相比,开放源不是自上而下,从中心到边缘的等级结构,而是一个可以任意联结和蔓延,去中心化的网状结构。

  • 标签: 深圳市罗湖区 开放源代码 文化事业发展 艺术双年展 新闻 展览时间
  • 简介:自2007年9月由湖南省博物馆、“艺术长沙”发起人谭国斌、湖南省广播电视台等单位联合推出“艺术长沙”品牌以来,已走过八年的历程,既成的四届“艺术长沙”赢得了国际艺术界的瞩目,中国当代艺术的存在也充分地体现了中国当代文化所具有的包容性与开放性,及其所蕴含的不可替代的精神价值。

  • 标签: 湖南省博物馆 新闻 中国当代文化 中国当代艺术 2007年 广播电视台
  • 简介:拿什么来保障现代艺术作品的本真品质?是在不可改变的东西的光滑表面上留下破损和毁坏的伤疤。爆炸是艺术不可避免的特点之一,其反传统的能量成为一种吞噬一切的贪婪漩涡。在这个意义上,现代性是转而反对自己的神话。——阿多诺

  • 标签: 当代艺术 话语 艺术作品 反传统 现代性 阿多诺
  • 简介:模糊语言图式是时代的产物。以它的流变性、富有韵味等活性成分,满足了当代艺术家枯涩心灵的渴求,诉诸于作者当下审美情绪状态。模糊图式以它获得的普遍意义,成为一种独立的语言形态。

  • 标签: 绘画技法 模糊图式 话语背景 语言形态 艺术家 审美观念
  • 简介:古典书论在当代书论的生产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对于当代书论家而言,我们需要一方面继续梳理古典书论尤其对其进行思想性解读,一方面在当下文化语境下探索当代书论的构建方式。而这些学术行动的前提必须在厘清古典书论的话语内涵的基础之上。大致而言,古典书论包含以下四个层面的涵义。

  • 标签: 书论当下 当下话语 话语内涵
  • 简介:2015年北京故宫博物院九十周年院庆《石渠宝笈》特展故宫博物院迎接九十周年院庆将不举办庆典纪念仪式,更不会大操大办搞庆祝活动,而是将一系列文化成果奉献给社会公众,并贯穿全年。以此感恩和回报长期以来支持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广大观众。今年故宫博物院将开放五个新的参观区域,开放面积将由目前的52%达到65%,同时计划新推出

  • 标签: 石渠宝笈 博物馆事业 庆祝活动 院庆 中国美术家协会 扬州八怪
  • 简介:美国《艺术新闻》《帕诺夫斯基学术思想研究会》为纪念20世纪最为杰出的、具有传奇色彩的人文主义学者,艺术史家欧文·帕诺夫斯基诞辰100周年,最近在新泽西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举办了为期三天的学术研讨会。帕诺夫斯基以其光明磊落的言行为自己树立了形象。他决不...

  • 标签: 帕诺夫斯基 艺术新闻 学术思想研究 艺术史家 天顶画 尼德兰绘画
  • 简介:前一段时间.《咬文嚼字》的主编郝铭鉴先生在上海东方电视台的“东方讲坛“上作了一次讲演,谈对当前语言文字问题的看法。他一方面肯定了当前语言文字运用的空前活跃,充满了空前的生命活力;另一方面也指出了空前的混乱,语言文字规范空前的脆弱,具体表现有四一是殖民化:二是浮躁化:三是朦胧化:四是粗俗化。这实际上牵涉到规则与生命活力的关系问题。

  • 标签: 上海东方电视台 话语权 多元化 学术 《咬文嚼字》 语言文字规范
  • 简介:边静是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的高才生.她早在1992年的毕业创作《我的同学》.就已经充分显示了写实绘画的功力。与当时的绘画潮流同出一脉.边静的油画《我的同学》.也是以一种“近距离”的绘画方式.表现了自己身边的一些同学.并将她们放入某种陌生情境中.与艺术史上的一些经典图式.如蒙娜丽莎、圣母玛利亚等并置在一起.营造出了一种既真实又荒诞的场景.从而与当时混杂的社会背景联系起来.成为了那个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的真实写照。

  • 标签: 问题意识 话语 中央美术学院 写实绘画 毕业创作 圣母玛利亚
  • 简介:一、北京市城市雕塑已初具规模至1996年6月,已有朝阳区日坛公园建造马骏烈士像,宣武区护城河北段“北京建城纪念柱”雕塑,顺义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的“焦庄户造像碑”,劳动人民文化宫的“6.15”英雄集体塑像等12处雕塑项目完成。此外,门头沟区的“东堡雕塑园”工程之一的浮雕项目也在施工中。

  • 标签: 当代艺术 中国古代雕塑 中央美术学院 艺术家 造像碑 新闻
  • 简介:文化的话语权,似乎是一个永久的话题。这是因为在全球化语境中,当中国的艺术遭遇到西方语境的挑战时,我们的文化出现了两种状态,一是努力地表达自身的价值,二是努力地确定自我在艺术国际中的"身份"认同,这实质上是体现出了一种不够自信的心态,谈论这个问题自然地要牵扯到关于方法论等问题。本期由宋伟光、张浩达、黄丹麾、杨晓见几位文化学者就此话题继续讨论,以期引起广泛的关注。

  • 标签: 软文化 方法论 话语权 全球化语境 文化学者 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