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这是我第三次来到浙南山区,前两次写生都是带着失落离开的。在传统面貌、生存状态保持得相当好的山村,如何以油画材质来展现,一直让我困扰不已。在祖先们的生存理想面前,用通常的写生方式总让我觉得有点东施效颦般的尴尬。在山中,时间和空间的感觉变得模糊,空气中的点滴水雾,炊烟中的干草气味,蚊虫在耳边的细语,就像渗透到了

  • 标签: 意象表达 村落 留守 油画 创作 祖先
  • 简介:“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写生的目的。写生是艺术家获得灵感、修炼技艺的一种方式。闭门造车永远达不到艺术的高度,而只有技术与创作思维相结合才能提升绘画作品的高度。

  • 标签: 写生 技法 语言能力 创作思维
  • 简介:古玺是先秦印章的通称,堪称印章发展的源头;然而,古玺在篆刻创作中的借鉴与发挥则远不如秦汉印长远和深入。在印章的发展史卜,篆刻应是一个特殊的现象,它是以艺术为目的的刻印;明显区别于以凭信为目的的使用功能;'印学'与'篆刻'民国以来往往在概念上多有所含混,学术界曾有不少人探讨其概念之异同,这是十分必要的;显然,'印学'的外延更大一些,'篆刻'应包含在'印学'范围之中。篆刻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远不如书法悠久,文人以石刻印而探讨印

  • 标签: 创作摭 古玺篆刻 摭析
  • 简介:我参加了2004年和2006年两届惠安创作营,最早的距今已有八年之久。我时时思念惠安,感恩于它——这个开启我迈出国门进行国际创作营活动的第一把钥匙。

  • 标签: 创作 惠安 特立独行 国际 出国
  • 简介:这组《河山》系列油画,表现的是我对家乡丹东的美好回忆。每一次归乡的旅程,望着车窗外那舞动的山河,仿佛线条在我的眼前起舞。山野波澜壮阔、河流婀娜多姿,炊烟晨雾、牛耕人语,这一切犹如与老友重逢,让我感到无限的温暖和踏实,唤醒了我的童心和无拘无束的天性——我的作品就是想表达这种心灵的自由与喜悦,让自然的光辉、夕阳下的云朵、随风飘摆的柳枝,在我的灵性中曼舞。

  • 标签: 油画创作 黄宾虹 八大山人 中国艺术 自然 艺术家
  • 简介:古玺印创作是当代篆刻创作的一个较大群体,以其时代崭新的审美理念构筑着富有写意气息的艺术图式。创作高水准的古玺印,需要有一种高水准的意识,这种意识就是草书意识。追根溯源,古玺印与草书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主要表现在其审美意味的一致性卜。于当代,古玺印创作群体对书法的规定,更有时代的新要求。草书与古玺印的审美一致性草书与古玺印都是在特殊年代实用的急切需求中出现的,都体现了人类对于生命运动意识的体悟。战国古玺,多出自工匠之手,虽然目的是出于实用,但就其独立性而言,古玺的艺术功能也正是在运用中得以发

  • 标签: 古玺印 意识古 玺印创作
  • 简介:一、传统年画的艺术特点年画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其历史悠久,宋代已有手绘或木刻的节令画,可算作年画的雏形。至明时,年画正式独立。《辞海》中年画的定义为: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供人们在过年时张贴。年画艺术却并非局限于新年用品,它包括过去民俗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狭义上它指新年时民众张贴于居室内外的绘画作品;

  • 标签: 传统年画 动画创作 中国 艺术特点 绘画作品 艺术形式
  • 简介:一北宋“画院”自宋初即设立,具体始于何年,据《圣朝名画评》记载说,宋朝灭掉西蜀后,将西蜀宫廷画院的大部分画家网罗到都城汴梁,都进入宋朝画院。由此可知,平蜀之前宋朝已有画院之设。北宋建立政权为公元960年,平蜀为965年,“画院”之设当在其间。984年更名为“翰林图画院”。

  • 标签: 翰林图画院 创作情况 绘画 徽宗 宋朝 北宋
  • 简介:一、油画表面结构的概念阐述油画表面结构是指在美术创作时,运用特定的物质材料与相应的处理手法所造成画面的组织结构。画家按照塑造形象和表现主题的需要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对画面表层分布加以合理安排,使其成为一个生动完整的画面。这种运用多种不同的手法组织成的画面表面状态,我们称之为油画表面结构。它是画面表层系统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油画表面结构可看做是材质与制作手法两个因素的综合表现,它包括笔触的运用、色

  • 标签: 表面结构 审美价值 油画 创作 画面 形式美感
  • 简介:本文提出历史题材壁画创作应遵循尊重历史和反映历史事件本来面貌的原则,指出用随意篡改历史实际的态度去创作,就是对当代和后代人不负责任;同时说明任何艺术都有自身的局限性,历史题材壁画也不例外。

  • 标签: 可靠史料 壁画概念 歪曲 局限性
  • 简介:雕塑创作营(SculptureSymposium)这种艺术活动自西方进入我国已有二、三十年了。福建惠安虽然起步稍晚,但自从在2000年举办了首届中国雕刻艺术节开始,至今十二年间陆续地都有这类活动在此举行,因而惠安成为了一处国际著名的石雕创作营重地。笔者在2002年及2009年两度以雕塑家的身份参加了惠安的雕刻艺术节,并在2011年荣幸地获主办单位邀请为大赛评委,与这“石雕之都”结下了不少缘分,成为我这些年来多次参与国内外同类活动当中的重要回忆。

  • 标签: 雕塑创作 艺术节 惠安 雕刻 功能 反思
  • 简介:引言老子作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通过一篇《道德经》将天下道理了一番,随后的二千多年间,后人又对老子及其《道[德经》从各个视角进行论述研究,真可谓一部哲学著作道尽天下事,后人论道几千年!2011年3月18日在河南灵宝函谷关剪彩落成了国内首屈一指的28m高的锻铜雕塑《老子》圣像,新华社新华网第一时间做了报道,随后两天国内三十余家网站及报刊、电视媒体相继转载报道。其中不少的媒体更热衷于对老子圣像表面贴金的工艺予以关注和评论,针对《老子》圣像雕塑的创作意义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的精神内涵却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 标签: 《老子》 创作意义 圣像 雕塑 中国传统文化 电视媒体
  • 简介:观看绘画会有这样的境遇:对于"看不懂的画",我们只能以现有的常识去理解,抽象画可能与花布没有多大区别;对于"看得懂的画",会有很多自己认为"很明显的关系"别人却视而不见。艺术创作者也会类似的感觉:没有进入状态时,画布就像一幅看不懂的地图——不知道坐标在哪,不知道如何切入;进入状态时,会觉得"成竹在胸",需要画的图形已经在头脑地图上,只需用熟悉的步骤在画布上制作就可以完成。

  • 标签: 艺术创作 地图 释读 案例 矫正 继承
  • 简介:绘画的图像化是越来越被引起关注的一种创作现象。这种现象普遍遭到微词或批评的原因,是由于不论当下哪一种绘画种类的创作,都程度不同地受到图像的影响。一方面,图像资源越来越多地成为画家艺术创作的素材来源,图像不仅替代了速写与写生等传统的画家记录形象的方式,而且图像也替代了画家用自己的眼睛观照世界的方法与角度。另一方面,图像语言更深刻地影响了绘画语

  • 标签: 绘画性 绘画创作 绘画语言 读图时代 想象性 图像语言
  • 简介:学画初期,有两件作品给了我很大的激励,那是罗中立的《父亲》和陈丹青的《西藏组画》。在懵懂少年的憧憬中,绘画就在我的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在经历了大学的阳光雨露、毕业后的风雨洗礼、勤勉劳作之后,这颗种子慢慢成长,现在成了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是绘画撑起了我人生的精神空间,使我的生命有了寄托和追求,让我有机缘进入古今中外艺术大师的精神世界,享受到他们最宝贵的艺术心得和人生感悟,体验到追求画艺进步的苦恼和欢乐。感谢艺术,为我打开了一片缤纷多彩而又辽阔深邃的世界!

  • 标签: 弗洛伊德 艺术大师 架上绘画 造型艺术 探索 执着追求
  • 简介:2010年3月,我开始了“狂草书创作中的理性与激情”的课题研究.最初的设想是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弄清狂草书创作过程中,理性与激情的成分,理性与激情的作用和影响.但是,研究的过程却使我对狂草书法创作的人,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对理性与激情在狂草书法创作中的表现,理性与激情产生的根由即人的艺术天赋,狂草书法创作的分派,得出了新的论证.我认为:狂草书创作水平是由狂草书法家的气质决定的.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书法艺术家的个性心理气质进行剖析,是本课题的一个亮点.

  • 标签: 狂草书法创作 水平 个性心理气质
  • 简介:21世纪的中国由于国家政治、经济日益强盛,从而带动了同人的文化自信和不断扩大的文化视野。独立、个性、多元的当代文化迫使中矧画从传统文人画隐逸遁世、虚静幽闭的状态中走出。现世的关怀和鲜活的当代体验,使中国画家更加注重对自然、人生的真切体悟。因此“师造化”注重在现实生活中写生就成为当代画家磨砺与完善绘画语言的重要手段。

  • 标签: 中国人物画 写生 创作 当代文化 中国画家 传统文人画
  • 简介:临摹在书法学习中无疑是每个作者都要掌握的一种学习方式,然而自书法成为艺术,书家成为偶象,作品变成范本,这临摹便因学习者个性的不同、习惯的差异、条件的限制而使得对其性质、作用方式各执一辞,莫衷一是.现在想来汉代赵壹在《非草书》中众文士为学习草书争相模仿张芝草书应该是最轰轰烈烈的临摹运动了,可惜其时临摹之方式、心得及作品史上无传,不然总结出来恐怕是书史中最早有关临摹的书论和实证了.对于临摹的描述和定性,我以为古人书论中最言简意赅者当是孙虔礼那句"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了.窃以为这一句正道出了在临和摹时要注意的两点,即不管临与摹,对于范本首先要"尽精微"地去体察揣摩,只有察之精,才能在实际操作中拟之似,知道总纲之后,再区分临与摹各自的得失.

  • 标签: 临摹 创作 褚遂良 学习方式 非草书 作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