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1 个结果
  • 简介:应河南省国画家协会及洛阳美术馆的邀请,作为洛阳市牡丹花会重要文化活动之一,画家韩墨于4月25日——29日在洛阳市美术馆举办了“彩墨新空间——韩墨画展”,全面反映韩墨近年艺术成就的画册《翰墨履痕》同时首发。洛阳市文联主席张文欣、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李进学、徐州师范大学教授姜舟、《美术界》杂志编委会主任阿年、南京艺术学院教授许信容、《东方美术》杂志执行主编李鸣泉等出席了开幕

  • 标签: 洛阳市 南京艺术学院 大学教授 《美术界》 美术馆 文化活动
  • 简介:三十多年来,在装置艺术的领域,装置与时间是一个被忽略的问题。本文从时间这一维度重新看待装置的问题,首先梳理了线性时间、循环时间、模糊时间、地方性时间这几个关键概念,并比较了与装置最相近的雕塑的时间,以便更好地从物品、身体、场域、传统的角度更深入地研究装置艺术的问题。

  • 标签: 时间 维度 装置
  • 简介: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是最重要的一种辅助与扩大语言交际作用的工具。书法创作离不开文字,学习书法必须了解文字。早期的"文"和"字"是有区别的,"文"属于文,"字"属于字。也许这种说法你不理解,假如我说"中"属于文,"国"属于字,你就会明白。由于汉字最初是按事物的形象画下来的,因此,人们就把象形方法造出来的字称为"文",这样"文"就真正代表了文字的意思。而"字"则是由会意法、指事法、形声法造出来的字。

  • 标签: “字” “文” 书法创作 交际作用 文字 会意法
  • 简介:此次展览的参展艺术家分别来自四川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的教师以及部分外聘教师,多为青年艺术家,体现了新媒体艺术系作为新型的专业和有别于传统艺术作品的创作形式,也秉承着四川美术学院“创作带动教学”的理念。展览将艺术家、作品和观众重组在展览现场,在这个特定的公共空间,观众也许会对某些概念产生共鸣。

  • 标签: 新媒体艺术 青年艺术 时间
  • 简介:李刚田是当代著名的篆刻家之一。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李刚田篆刻、书法创作和理论研究三路并进,形成了自己一整套独特的艺术创作观和创作手法,成就斐然。

  • 标签: 酵母 变通 边款
  • 简介:近中之远,远中之近,这是一个悖论,它支配着我们现在重新探讨昔日的文化遗产,并用现代术语复现它们所做的全部努力。保罗·利科[1]一本届(2016年)湖北国际漆艺三年展的学术主题“时序”二字来自于杜甫《春日江村》中的两句诗:“乾坤万里眼,时序百年心”。这两句诗气象宏阔,意境幽远,引人生发空间与时间之思:乾坤万里,时序百年,空间之有限与无限,时间之须臾与永远,人世之实存与虚无,

  • 标签: 时间维度 时序 漆艺 品味 当代 有限与无限
  • 简介:我国传统的中国画艺术中,画家们为了表现神州大地山岭奇峻的形貌特征,创造了许多风姿独特的皴法,用来表现山石的纹理、脉络、阴阳、向背、凹凸等物象结构。本期特别介绍的是索皴,它是由元代画家王蒙在披麻皴与牛毛皴的基础上所创,

  • 标签: 王蒙 中国画艺术 披麻皴 画家 皴法
  • 简介:在谈到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时,孔子说道:“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孔子的这一思想(时限)不一定适合今天的所有行业,但他所设计的这一人才发展阶段无疑是有普遍意义的。仔细分...

  • 标签: 临界 高级研修班 中国画 人才设计 美术交流 中国艺术
  • 简介:临摹的风景画林日雄《世界风景名画临本》介绍了欧洲17世纪荷兰画派霍伯玛;19世纪英国杰出风景画家康斯泰勃和透纳;法国风景画家柯罗、库尔贝和印象主义画家莫奈、西斯莱、毕沙罗、高庚、凡高;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优秀风景画家希施金、列维坦;以及美国和澳大利亚...

  • 标签: 康斯泰勃 荷兰画派 西斯莱 毕沙罗 库尔贝 列维坦
  • 简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同学们,这首《咏鹅》你们也一定朗朗上口吧。是呀,这首诗是骆宾王7岁时所写,7岁孩童把头顶红冠、身披白毛、浮于清水、红掌划波、曲项高歌的白鹅形象观察得如此细致入微,表现得这样淋漓尽致,真是很不简单,难怪乎这首诗家喻户晓、经久流长、脍炙人口了。今天我们就以此诗为切入点,一起走进大白鹅的世界.感受大白鹅的习性,

  • 标签: 白鹅 《咏鹅》 骆宾王 形象观 红掌
  • 简介:近代美术史的书写传统、习惯把塞尚描述为一个时间性的排除者。这种结论的得出,是因为过多地把塞尚考虑为一个“后印象主义者”,由于典型的印象主义者们:德加、莫奈、毕沙罗都有一种狂热地捕捉瞬间的欲望,印象主义的绘画,

  • 标签: 塞尚 时间 绘画 后印象主义 近代美术史 毕沙罗
  • 简介:本文从北京的雾霾问题切入,讨论了雾霾是如何产生的。雾霾是人类对环境大量污染造成的,那么怎么样才能保护环境,为我们的子孙后代造福呢?持续建筑是一种解决方法。与其号召减少使用不可再生的燃料和减少污染的产生,我们必须设计真正的无污染持续建筑,它依赖可再生资源产生并最终能自给自足的能源,实现零污染。

  • 标签: 雾霾 可持续仿生学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