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1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我是一直线,小朋友们,你们一定会在生活中经常看到我的。比如:直直的柏油路,直直的电线杆,直直的墙,直直的砖……上了学的小朋友还会在纸张上经常看到我——直直的格子线。可是你们看到的并不是真正的我,那只是证实我存在的一种现象,一种形式。真正的我,和我们的线条家族都存在于人类的脑海中,准备着随时被人类派遣到这个世界上来。

  • 标签: 直线 故事 小朋友 柏油路 电线杆 人类
  • 简介:翻开世界艺术史,我们会发现各民族的艺术虽然像空气一样,相互影响又相互交融,但各自的艺术特色始终异彩纷呈,清晰分明。艺术特色的不同,反映了每个民族的艺术背后,对自然生命观察认识的不同。相对西方热衷对物质世界微观的无限剖析,中国人尚虚,虚以待物,长期关注宏观感悟自然生命的整一关系。也就是说中国的古贤圣哲更注重自然内在的关系,而非实体。

  • 标签: 艺术特色 世界艺术 内在的关系 霍去病墓 贤圣 神与物游
  • 简介:特殊的肖像画十七世纪伟大的西班牙画家委士贵支,在西班牙王菲力浦四世的宫廷里生活了三十三年,创作出大量的杰出作品以后,在晚年所作的《斯梅尼娜斯》和稍后所作的《纺织女工》作为他一生创作生活的总结,在欧洲绘画史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顶峰。为近代绘画的发展带来了极深的影响。《斯梅尼娜斯》这幅画,所画的本是宫廷中画室的景象。但长期以来却一直是作为肖像画来加以研究的。《斯梅尼娜斯》这个名称,西班牙语为宫廷中有一定身份的女官们。原义来自葡萄牙语“梅尼诺”这个单词,意为宫廷中侍奉王族的侍童。“梅尼诺”的女性型是“梅尼娜”。《斯梅尼娜斯》是“梅尼娜”的复数,即:《女官们》。

  • 标签: 士贵 梅尼 欧洲绘画 近代绘画 十七世纪 拉斯
  • 简介:在2010南非世界杯上,除了观看精彩的足球比赛,也让全世界的人们认识了那个球迷们用来助威的大喇叭——呜呜祖。呜呜祖最早起源于用非洲羚羊的角制成的一种用来驱赶狒狒的发声工具,后来演变成一种儿童玩具,直到20世纪70年代,一位南非球迷用金属锡自制了呜呜祖为球队助阵加油,由于金属不让带进球场,所以改用塑料材质。

  • 标签: 南非 20世纪70年代 足球比赛 儿童玩具 世界杯 球迷
  • 简介:丹配绘画(三)杨红太编译要想使丹配作品具有一定的完美感,周密的预先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底子必须尽量保持清洁。用稀薄的墨汁勾画轮廓,可使绘画容易进行。画底可以是干燥的,但也可以用海绵弄湿,许多画家在画布两面喷水,水向下流淌时带走了粘结剂,结果颜料...

  • 标签: 白色颜料 水彩画技法 画中 格列柯 委拉斯开兹 杨红
  • 简介:今年初夏,有机会在中国美院听了一次著名油画家陈宜明先生谈创作的课,陈先生提到中央美院一位青年教师出了一本很有探索意义的素描画集,推出一种很新的绘画观念,即“将错就错”。将错就错!我又惊又喜,喜的是这与我长久以来关

  • 标签: 因材施教 错误美 学生作业 作品 中国书法 自由体
  • 简介:那”,英语为lana,在意大利语里为纺织品的意思。Lana后面缀加“rt”为“Lanart”,则是比利时著名雕塑公园的名字。雕塑公园的创建者BartVerheyen原来是比利时著名的毛纺织商人,其父为著名雕塑艺术家,后来他秉承父志,投身于艺术传播事业。上个世纪末,他创建了著名的那国际雕塑艺术创作营,在每年的七、八月邀请近百名艺术家参加展览,对众多的雕塑作品评奖并标价出售。这个活动日前已经举行了6届,因为其成功的商业运作和当地优良的交通条件,使得安特卫普乃至比利时的艺术家们纷纷前来参加展览并进行作品销售,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观光游客,成了比利时著名的艺术中心之一。

  • 标签: 雕塑公园 札记 雕塑艺术 雕塑作品 比利时 艺术家
  • 简介:2015年岁末,纽约惠特尼美术馆给会员致新年贺词:"惠特尼美术馆在纽约市中心新展馆的揭幕,标志着美术馆翻开一个新的篇章,其中一直作为惠特尼美术馆核心的价值观和展望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实现。"早在新馆开幕之前,惠特尼的官方网站就已经向公众宣布,将从10月30日起用美术馆最大、最主要的展厅为弗兰克·斯特举办回顾展。10月28日下午,弗兰克·斯特拉回顾展开始对美术馆会员预展,在出席新闻发布会后,斯特本人来到展厅。翌日,《纽约时报》的罗伯特·史密斯喝彩道:"弗兰克·斯特拉回来了……"

  • 标签: 斯特拉 惠特尼 兰克 抽象表现主义 普林斯 康定斯基
  • 简介:拉斐尔(1483-1520年),意大利画家。自幼跟随父亲(乌尔比诺公爵的宫廷画师)学画,后又拜佩鲁吉诺门下。拉斐尔早期的作品就显露出画家非凡的天才。

  • 标签: 圣母 拉斐尔 意大利 画家
  • 简介:我与巴达见面时,她立刻澄清了《艺术世界》对她的几个常见误解。她常被称作“摩洛哥本土艺术家”,但在她的解释中,这是个误导性的描述。虽然她父母是摩洛哥人,她在丹吉尔(摩洛哥北部港口城市)成长,但是她出生在巴黎,现在已经在纽约生活了五年。还有一个误会她说她经常被描述成一个“摄影家和电影制作人”。

  • 标签: 电影制作人 摩洛哥 艺术世界 港口城市 艺术家 误导性
  • 简介:采访者AkioObigane以下简称AO,比尔·维奥以下简称BV,KiraPerov以下简称KPAO:我感觉你能发现每一个地方独有的精神,尽管你身份在改变,但你没有迷失自我,而是与这些精神很好地相融合。BV:你的感觉很正确。本质上,Hatsu-Yume使用的技术受到实验性电影的影响——第一人称视角。几乎所有好莱坞的电影都以第三人称视角制作,这种文学形式

  • 标签: 维奥 采访者 影像艺术 摇镜头 先锋派艺术 抽象表现主义
  • 简介:比尔·维奥:失重状态的艺术【法】马尼埃尔·若伟周露译如果巴黎新美国中心的参观者只满足于观看了为洛杉矶艺术家而举办的题为《纯美》的贫乏展览后而离开的话,他们将会为改变主意而得到回报,因为他们还没有看到一个重要部分,即地下一层的装置。介于纯与不纯之间,...

  • 标签: 失重状态 奥拉 花岗岩石 艺术家 “无条件” 图像意义
  • 简介:采访者AkioObigane以下简称AO,比尔·维奥(BillViola)以下简称BV,基·派罗芙(KiraPerov)以下简称KP这个采访开始于他在日本的经历,并继续探讨他的艺术。他的妻子基·派罗芙(KiraPerov)也是他的创作搭档、工作室助理、编辑兼摄影师,首次参与了一半的采访。在1977年的澳大利亚邀请展后,派罗芙于1978年在纽约开始与之终生合作。那一年也标志着她摄影生涯的开始。1980

  • 标签: 维奥 派罗 采访者 子基 VIOLA 殉道者
  • 简介:孙:陈孝信先生在许多学术场合一再提到我们在2001年所做的“重新洗牌”当代艺术展.他为什么对这个展览这么感兴趣?通过交流.我才明白,这个展览契合了他这些年来对中国当代艺术基本走向的一个期待。他认为“重新洗牌”是他所希望的中国当代艺术“版本学”或者说“中国文脉说”的一次重要的实践。这是他这些年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 标签: 艺术展 中国当代艺术 对话 写意 道路 版本学
  • 简介:去印度旅行一定要去卡基浩,尽管交通不便(除非坐飞机),但其历史与艺术价值确实值得一去.来印度看的就是这些地方。我们一行3人从早上5点钟从新德里出发,由印度司机开车.经过近600多公里的长途跋涉于傍晚6点才到达这里。目前600公里在中国已不算太远.因为有了高速公路.但印度的高速公路里程还很少.五六十公里确实有长途跋涉的感觉。所以到达的当天晚上哪儿都没去.找了个旅店便休息了。别看印度卫生状况并不好.但旅店里似乎还可以.五六百鲁比一天(合一百元人民币)的旅店还住得过去。其实这里是一个很小的

  • 标签: 印度 卡基拉浩 雕塑艺术 艺术形式 艺术创作 艺术作品
  • 简介:蒲国昌(贵州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王华祥授业恩师)王华祥是改革开放后的第一届学生,但他从事艺术有一些“偶然”。他入学后很努力争气,到二年级就一下上来了,他这种执着在我的学生里面是没见过的。当时画素描,我说要把你感受到的东西摆到画面上来,他就根据这句话一遍一遍改。王华祥一直坚持从视觉和自己的感受出发,从身体感知出发,没有被潮流左右。当代艺术发展到今天过分的理性、观念化,实际上就是把作者本身给抽离了,变成了观念的推理,纯艺术和设计越来越靠拢,这对于纯艺术来说是走入了歧途。

  • 标签: 王华 座谈会 述要 艺术学院 贵州大学 改革开放
  • 简介:威廉·塔克(WilliamTuCker)的《雕塑的语言》(THELANGUAGEOFSCULPTURE)成书于20世纪70年代,尽管至今已经近50年,2017年此书中文版出版,读来仍然让笔者兴奋不已。

  • 标签: 语言 雕塑 读后感 LANGUAGE 20世纪7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