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1966年,上海市宝山县顾村乡发现的朱守城墓出土了一套文房用具。本文利用新发现的跟朱守城身份相关的文字记载,以朱守城墓出土的文房用具为个案,探讨物质与身份之间的复杂关系,并将朱守城置于晚明江南地区社会变迁的脉络之下,探讨其行为实践的意义。朱守城作为一名富农,在墓葬中陪葬文房用具,虽是模仿士人的行为,但经对其出土物的物质性分析,显示其出土物富有晚明特色,在在凸显了经济价值,是奢侈消费的表征,且出土物的象征意义胜于实用意义,从而形成了一种不同于士人的行为实践。

  • 标签: 朱守城 文房用具 奢侈消费 象征意义
  • 简介:晚明士人张叔珮墓出土了一件商代方鼎和一件战国圆鼎,为研究晚明古铜器鉴藏提供了宝贵的出土实例与个案。本文从明代认知和赏玩古铜器的方式入手,讨论它们在明人眼中的年代、“大小”和铭文内涵,探寻随葬铜鼎之于墓主张叔珮的意义,从而发现张叔珮及其随葬铜鼎在晚明古物鉴藏语境中有何代表性和特殊性。

  • 标签: 古铜器 鼎大小 《宣和博古图》 《遵生八笺》
  • 简介:2015年,考古工作者在洛阳市伊滨区西朱村发现一座曹魏时期高等级墓葬,其中发现一件琥珀童子骑羊像,系曹魏时期美术的重要作品,具有多重意义。首先,这件童子骑羊像原型之一系汉代羽人或胡人骑羊像,传达出原始神仙信仰与谶纬、祥瑞观念的结合。其次,三国时期月氏人支谦翻译的《太子瑞应本起经》载“释迦七岁乘羊车诣师门”,在犍陀罗等地发现有释迦牟尼骑羊雕刻,胡人转义为佛,或转义为童子,似受到早期佛教观念的影响。再次,魏晋时,人们对多子多孙、人丁兴旺的向往,以及对‘夙惠’神童的钟爱,促成了南北朝时期婴戏题材的独立成科,开启了婴戏美术的新风。综上,这件作品是目前曹魏美术中仅存的一件“标准器”式的婴戏美术作品,填补了婴戏美术汉晋之变的重要缺环,具有重要的美术史意义。

  • 标签: 曹魏 骑羊 婴戏美术 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