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正>塔是一种佛教建筑物,以它独有的美感吸引人们。这期的书画知识介绍各种特殊的塔。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塔是我国河南登封县嵩岳寺塔,1500年前北魏正光元年建造。塔高15层,约41米,用小砖黄泥砌垒,至今保存完好。中国最高的砖塔是河北省定县城内的开元寺塔。公元1055年建成。塔11层,

  • 标签: 开元寺塔 嵩岳寺塔 河南登封 砖塔 塔高 华严塔
  • 简介:<正>丹青——由于中国画中常用朱红和青色,所以又称中国画为丹青,称善画的人为“丹青手”、“丹青师傅”。无声诗——画的别称。北宋诗人黄庭坚曾咏诗:“李侯有句不肯吐,淡墨写作无声诗。”也有人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也说明了诗和画这两种艺术互相融汇贯通的紧密关系。

  • 标签: 丹青师傅 声诗 淡墨 人说 融汇贯通 画中
  • 简介:<正>我叫浦樱姿,今年刚升入三年级,现就读于江苏省常熟市张桥中心小学。性格活泼开朗,常和伙伴们“打”成一片。平时喜欢看电视和童话书,也喜欢各类运动,爱骑自行车和打篮球等。动画片中的米老鼠咪咪和皮卡丘是我最喜爱的卡通形象,我也

  • 标签: 中心小学 打篮球 卡通形象 伙伴们 江苏省常熟市 网页发布
  • 简介:美文:从您的架上绘画中感受到的一种油画语言价值的魅力,丰富了,存在着,震撼着,因为现在这种本体语言在年轻一代画家身上逐渐减少了。您文革时期的作品《永不休战》、《女委员》、《虎门民兵》都是为人知晓的,除了大家公认是“红”、“光”、“亮”及政治的工具特点之外,

  • 标签: 油画创作 语言价值 架上绘画 本体语言 文革时期 “红”
  • 简介:李瑞清任监督的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培养出了一大批著名学者、教育家,如吕凤子、姜丹书、丰子恺、李健、胡石、张大千等,他们在美术、书法创作、理论研究、教育方面都有着不同寻常的贡献。而在高等书法教育与书法创作卓有成就者,胡石为第一人。胡石(1888-1962年),名光炜,字石,号倩尹,又号夏庐,晚年别号子夏、沙公。原籍浙江嘉兴,生长于南京,曾任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武昌高等师范学校、西北大学、金陵大学、中央大学、云南大学等大学教授。解放后任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图书馆馆长,兼任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江苏省人民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南京市委员会副主席,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江苏省书法印章研究会主席,南京博物院顾问等。胡石先生幼承家学,5岁由父授《尔雅》,10岁曾入私塾学习。1905年3月,17岁时考取宁属师范简易科,学习数理化学、教育学等学科。1906年考取两江优级师范预科,由于成绩优秀,不到一年的时间即插班进入两江优级师范农博分类班,后因文章出众,得李瑞清赏识,遂特加青睐,并亲授传统国学,成为李瑞清入室弟子,书法得其精心教导。1910年两江优级师范毕...

  • 标签: 书家并举 学者书家 小石学者
  • 简介:我写字,严格地说,始于30年代初,我八九岁之交,小学三四年级。大多由级任老师教习字课(我的启蒙老师是李淑一先生)。刚启蒙时,我就十分投入。当时,老师只着重讲间架结构,较少讲用笔。所用书,是黄自元《间架结构九十二法》。学校的习字课,给我印象很深,但收获不大。正是这个阶段,,父亲开始关注我兄弟俩的写字课。曾持续了一个学期,

  • 标签: 书法活动 徐书钟 书学生涯 书法教学 书风 草书
  • 简介:近70年来对沈括"以大观"说的研究,不管是肯定还是否定,都是陷入了科学的透视学的误区,用西化了的汉语在谈论研究中国山水画的空间结构,结果难免南辕北辙或非驴非马.本文认为刘继潮先生的一文,准确阐释了沈括"以大观"说的真正内涵.

  • 标签: 沈括 以大观小 山水画 空间结构
  • 简介:石(1888-1962年),浙江绍兴人。名光炜,号清尹、夏庐,晚号沙公。北京大学毕业,历任南京中央大学、广州中山大学、南京大学教授。有《胡石文集》行世。□胡石在现代书法史上的地位,虽然远逊于他在现代学术史上的地位,但作为一代书法教育家李瑞清的一代传人,他在现代书法史上也自有其不可忽视和替代的地位。胡石早年曾在李瑞清家任家庭教师,这段特殊经历使他得列李瑞清门墙。在一般情况下,得名家亲炙自是幸事,况且在碑风炽盛的民国书坛,能够投在享有盛誉、号称“南曾北李”的李瑞清门下执弟子礼,则更是幸中之幸。李瑞清早年任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监督兼江宁提学使,创办手工画科,提倡艺术教育。清朝覆亡后,移居沪上以遗老身份鬻书,以《郑文公》体,大享其名。但恰恰是在李瑞清最享时誉的《郑文公》体中,暴露出他在碑学认识上的误区,而这对胡石一生书法创作的影响无疑是很大的。清代碑学后期,随着碑学自身的局限和危机的加剧,碑帖兼融成为碑学发展的主潮。赵之谦、沈曾植、康有为的书法创作,都在很大程度上放弃了独尊北碑的偏执,而以碑入帖,从而开启了碑学的现代转型。这个时期碑学家的创作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不再拘泥于对碑学独有的理解,以笔追刀,...

  • 标签: 书法家批评 批评胡 现代书法家
  • 简介:  王蕙的近期作品《美甲系列》从架上走到了公共空间,完成了其艺术的一次突破.与她以前的作品相比较,似乎是在两个不同的时代."美甲"已经打破了传统雕塑的观念,没有基座,没有构成,也没有造型,而是截取了人体的极小的一部分,将之极大地扩充,作为一个放大的现成品展示出来.王蕙的雕塑一直以人为对象,也是表现人的主题,《美甲系列》仍然沿袭了这一传统,但在形式上则走上另一条路."美甲"也是从架上雕塑发展而来的,它去掉了纪念碑式的基座,将作品直接置于地面.……

  • 标签: 叙事王 小蕙雕塑 展漫议
  • 简介:<正>当人们面对众多形象组成的画面,要想突出其中的某个形时,首先想到的就是放大它的尺寸,很显然这是一种既简单又有效的方法。但是,利用大小差异达到对视觉的吸引力并不容易,因而,大与的安排除了强调它们的对立关系外,还要巧妙地让二者有一个内在的联系,就像两个人在交谈,在对话。解决的办法有许多,经常利用背景形象进行融合;借助肌理、线的方向;在构图中通过第三形将二者联系在一起;还可以将阴影、明暗转化为衬托气氛的作用,形成引导性很强的视觉连续运动。

  • 标签: 黑白画 导性 学生习作 田旭
  • 简介:初识庄尖是在2001年11月赖少其艺术研讨会上,会议期间,他长久地以一种姿势坐在一个角落,一言不发,静穆得像一尊雕像,这种独有的气质引起了我的注意,问及邻座方知他就是20世纪60年代大名鼎鼎的绘画

  • 标签: 庄小尖 意境 美学 山水画 艺术风格 人性
  • 简介:本文针对现当代美术理论界对"以大观"理论阐释的失误以及中国画空间理论研究的现状,从新的视角,鲜明地提出自己的新观点.主张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中,建构中国画空间结构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

  • 标签: 以大观小 思维智慧 视觉经验 层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