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6 个结果
  • 简介:洛阳地脉,牡丹最宜,洛阳画者,皆作牡丹。

  • 标签: 随笔 洛阳 牡丹
  • 简介:天然山庄陈天然于家乡营天然山庄,如古城堡,紫石岿然。正门"天然山庄"四字、侧面"极风云壮观"五字,极雄峻。其址即陈家旧宅,今唯门前一柿树为旧物。陈氏晚岁,即携夫人居之。壬辰杪,余尝与人同往,导引者电话联系未克,至则扣门无应。天然先生髦矣,而山庄犹未完工。

  • 标签: 竹堂 于家乡 柿树 无应 引者 东父
  • 简介:白蕉汉简体扇面二○一三年六月三日《东方早报》韩少华文《蒋炳昌:百兰草堂有处方》配图中,有汉简体扇面,文曰:"天上没有玉皇,地上没有龙(王)。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龙王。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

  • 标签: 笔记 《东方早报》 扇面 汉简
  • 简介:海若若,海神名。海若,海神。《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又"望洋"乃是音,非看海之意也。又沙孟海名文若,字孟海,想其名来于此。(二○一二年五月二十六日)

  • 标签: 笔记 沙孟海 海神 河伯
  • 简介:<正>李可染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中国画画家,他的山水画厚重大气,自成特色。"万山红遍"是他的代表作。李可染先生还擅长画牛,他一生画了不计其数的牛,有耕田的老牛,在水中嬉戏的水牛,牧童跨下幽闲信步的黑牛等。李先生画的牛,表达了人与牛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在他的画中充满了对牛的喜爱。为此,他亦以牛命名自己的画室。这就是人所共知的"师牛"。

  • 标签: 李可染 中国画 画家 《师牛堂》 牛意象
  • 简介:宋刻《松桂帖》为米芾曾孙所刻,收入的米书作品均罕见。1995年日本著名书法家宇野雪村先生将所藏该帖宋拓本捐赠故宫博物院。启功先生经过研究写下题跋并定帖名。本文回顾此事的经过,并对程文荣的记载、翁同稣和启功题跋构成的考帖过程作了梳理研究。作者指出《松桂帖》刻于淳熙十五年(1188),而不会在淳佑八年(1248),还从《翁同稣日记》裹查出翁氏获帖一事,在先绪十五年(1889)九月。

  • 标签: 米芾 松桂堂帖 启功 宇野雪村 程文荣 翁同稣
  • 简介:胡适的印胡适持鸡血石之京华印店求刻,店主王元尝中举,深恶白话文。问“胡博士想刻何字?”胡曰:“胡适之印。”

  • 标签: 笔记 胡适之 白话文 王元 博士
  • 简介:二十一米芾《海岳名言》多有惊人之论:谓老杜作薛稷慧普寺诗云:“郁郁三大字,蛟龙岌相缠。”今得石本视之,乃是勾勒倒收笔锋,笔笔如蒸饼,普字如人握两拳伸臂而立,丑怪难状。并由此断言“信老杜不能书也”;

  • 标签: 书学 《海岳名言》 笔锋
  • 简介:  大风笔法论  中锋:中锋,是一个古老而经典的概念.五种书体中都用到中锋,以楷、篆、隶三种书体为普遍.中锋与圆密切关联.圆、尖是毛笔笔锋的固有的形状.中锋对应的审美风格为浑圆、厚重、绵密、雄健等.……

  • 标签: 大风堂艺术论 渐悟大风堂 穿越经典
  • 简介:【案例】这是元旦小假期复课后的第一天,昨天晚上一股超强冷空气突然降临,早上起来发现地面上覆盖了一层白白的雪。雪天北风呼啸,温度很低,但是丝毫阻挡不了孩子们对雪的热情、因为2017年一年我们这里没下过一场雪,所以2018年的第一场雪虽然算不上很大,但是孩子们的热情却很高。课间休息时只见操场上、校道上、教室前到处都是玩雪的孩子,有的小手虽然冻得通红,但脸上却洋溢着开心的笑容。第二节是一年级1704班的美术课、上课铃响了,孩子们在雪地里却迟迟不肯进教室,在我的反复催促下,他们才很不情愿地陆陆续续回到教室,我知道孩子们爱雪,所以也没有过多地去责怪他们。等到课堂渐渐静下来、我便开始了准备的课前导入:孩子们,今天钟老师要带大家学习一节很有趣的课,相信这个内容你们都喜欢、那就是——“下雪啦!”没等我说完,下面有个男生就叫出了声。

  • 标签: 强冷空气 孩子 教室 美术课 一年级 下雪
  • 简介:龙门石窟的北市彩帛行净土(以下简称净土)位于龙门西山南端,为较重要的唐代中型洞窟.窟分内室与外室,内室造像均已不存.该窟造像的性质和开凿时间十分明确,即延载元年(694年)完工的阿弥陀佛窟.正壁有长篇题记,这是龙门少量几个明确主尊为阿弥陀佛的洞窟之一.今人已有比较详尽的调查报告和研究成果(见下文),然而其图像学的论点却有可商榷之处,这主要是由于窟内造像均已不存,只能由题记来推测造像所引起的.近年的龙门新资料也为我们对净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参照,所以有必要重新对其进行图像学的讨论.净土的开窟题记位于正壁偏北端,即“王宝泰、赵玄绩等造西方净土佛龛记”,漫漶较甚(录文八一一).

  • 标签: 阿弥陀佛 龙门石窟 三世佛 高力士 无量寿佛 西方净土信仰
  • 简介:一、印踪01·玺印商周悠缅事茫茫,刘汉赢秦又李唐.方寸无言尝记史,一朝涉艺见重光.中国玺印的源头或可上朔到商周之前,目前所见最早的玺印实物,是传出殷墟的三方商代铜玺.近年陕西扶风又发现有两种铜玺,专家考定是为西周器物.而大量官、私印的出现与应用则到战国时代了.秦汉之际,是玺印制作与应用的一个辉煌时代,此后,玺印形式虽然代不乏见,其艺术水准却日渐式微.唐以后,玺印逐渐与书画艺术发生联系,进而发展为以文人治印为特征的流派印风,给玺印赋予了新的艺术生命.

  • 标签: 咏绝 堂咏 耳堂
  • 简介:81·篆法大篆纷披小篆工,形归缪篆直平中.不烦杂体能摹印,独领精神在贯通.虽然五体皆能入印,但入印文字仍以篆书为主.传统入印篆书大致可分三类,即大篆、小篆和缪篆(或称汉篆).小篆所指形态明确,大篆则是一种便称,其中既包括甲骨文、金文,也包括战国古文.缪篆过去专指汉印中所常用的字体,如果以汉篆视之,则一切汉代器物上的篆书类文字都可参考借鉴.在篆体之外,一般又把其他书体通称为杂体.选择不同的书体往往决定篆刻作品的生成形式,但在精神贯通上则要求相同.

  • 标签: 咏绝 堂咏 耳堂
  • 简介:一、印踪09·西周纹饰玺盘云飞鸟铸青铜,始识当年镌印风。文后图先成演化,铭心记取一时工。1980年,陕西周原博物馆获藏一枚西周回云纹铜玺,其后不久,又于当地西周灰坑中出土了一枚凤鸟纹铜玺。这两种铜玺纹饰都与西周时代青铜器纹饰相类,故推测为制作青铜器纹饰的母范或抑压工具,可以说与"印"的功能相同。并且,也可以证明玺印的发展有着先图饰后文字的演化过程。

  • 标签: 西周时代 演化过程 青铜器 纹饰 博物馆 凤鸟纹
  • 简介:二、印式39·烙马印九州横绝卷蹄风,将士生涯铁血红。印烙军徽长伴侣,但看今日锈中铜。马匹在古代是农耕、乘行和征战的重要物资,故在官方牧养与军事方面有着严格的管理。《唐六典》记载:“凡在牧之马皆印”,而出土的战国时代的烙马印则说明了马匹在军旅中的管理序列。烙马印一般形制巨大,俱作朱文,这或者与减少马匹损伤且便于操作有关。

  • 标签: 《唐六典》 战国时代 马匹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