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威尼斯建筑双年展至今已有三十余年的历史,最初以建筑风格为主题,到之后的“威尼斯项目”(ProgettoVenezia),意在展示设计师对成尼断古城的更新与改造及基础设施进行更新与维护,注视一座建筑与它的历史。2000年代.双年展注重新的通信工具与技术,挑战人们对于传统城市形态的概念,而非仅仅将自身归类于某一风格与学派之中。并从环境、社会、技术三个维度,以及人口密度、城市扩张的速度、城市中的暴力以及衰落和城市交通与流动性等多个方面,对21世纪巨型城市进行全方位的透视。在人民住房的供需冲突日益增大的今天,本届双年展将关注建筑与普通人民生活的联系,让建筑设计重同服务于大众的轨道之上。

  • 标签: 建筑 城市系统 双年展
  • 简介:城市文化批评和研究快速走向“学科化”的今天,研究者亟待突破对城市文化进行共时分析的符号学层面,在广泛吸收城市本体研究理论的基础上加入历史学的维度,从而为立体地想象、还原、解读一座城市的文化样式与文化生态提供可能性。

  • 标签: 城市文化 文化批评 共时分析 本体研究 文化生态 学科化
  • 简介:本文对近年来海内外方兴未艾的都市文化研究及其背后的学术思路进行了梳理与反思,并对都市文化研究未来的发展提出了设想与提议。全文探讨了都市文化研究与城市理论、近代史研究两个视角进行整合的可能性,和一种整合了历史学、地理学、规划学、艺术学、建筑学、文学等多学科的交叉研究都市文化方法的设想等议题。作者的主要观点是:在都市文化研究快速走向“学科化”的今天,研究者亟待突破对都市文化进行共时分析的符号学层面,在广泛吸收城市本体研究理论的基础上加入历史学的维度,从而为立体地想象、还原、解读一座城市的文化样式与文化生态提供可能性。

  • 标签: 都市文化 近代史 跨学科 田野调查
  • 简介:我国公共艺术发展状态与困惑、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内涵入手,着重阐述了公共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同特性,即群众性。通过探讨与论证城市公共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二者相结合的设计思维和构建模式,从而得出结论:此研究方向既可以推动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又可作用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此研究成果将被作为共建城市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出发点与归宿的理论依据而存立。

  • 标签: 公共艺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互动性 发展
  • 简介:19世纪初是广州城市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所谓"广州全盛道光初"。但19世纪中期以后,政局开始动荡,行商经济走向衰落,城市文化也随之受到影响。一个世纪,生活其间的三、四代画人有着不一样的城市生活体验,他们笔下的城市生活,捕捉不一样的片段和感觉。本文试图透过其城市生活题材的绘画,探究绘画背后所隐藏的美术史和社会史脉络。

  • 标签: 清代广东 广东绘画 画人生活 城市生活
  • 简介: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文艺路线与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艺术创作方向,生动反映"两美浙江""美丽杭州"建设成就,鼓舞杭州市人民全力推进"生产美、生态美、生活美"的"美丽浙江"样本建设,4月26日,由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杭报集团、杭州文广集团、西泠印社社委会、杭州市文联主办,杭州国画院承办,杭州画院、西泠书画院、浙江省中国画家协会、

  • 标签: 国画院 中共杭州市委 西泠印社 生产美 中国画家 文艺路线
  • 简介:2015年12月13日至21日,由鲁迅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主办,鲁迅美术学院承办的“库班20年——库巴素夫高级研修班暨全国城市雕塑高级研修班20周年纪念展”在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参展艺术家有曹春生、程兵、郭景涵、黄兴国、景育民、李象群、李刚、潘毅群、潘放、田子阳、王少军、王中、王洪亮、王起跃、杨小桦、杨志强、游敬荣、朱尚熹、曾岳,展出雕塑及装置作品共36件,

  • 标签: 高级研修班 城市雕塑 周年纪念 研讨会综述 库班 鲁迅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