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1 个结果
  • 简介:“摸不着门——李立新画展”于2014年9月19日至29日在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设计馆举行.展览由南京艺术学院研究院主办,展出李立新教授近年创作的18幅绘画作品,当天下午3时,在设计馆召开了李立新绘画作品研讨,参加研讨的有杨志麟、顾承峰、李亦文、钱大经、何晓佑、林逸鹏、张新权、于友善、夏燕靖、倪建林、张正民、靳宝霖、吕少卿、董波、郭峰、徐博文等,研讨由杨志麟教授主持.

  • 标签: 李立新 画展 南京艺术学院 实录 设计学院 绘画作品
  • 简介:今天看见了刘先生这么多的作品,有一个特点,是作为美术院校老师的特点,就是比较偏向于基本功。我认为这一点不能小看,这就是意味着牺牲,因为它的精力很多都是为了学生,他画一个作品,不是为了能够值多少钱,能够怎么样,虽然是自己创作作品,但是,其中都含有着一些示范性的作用;还有一点,不一定正确,就是现在的美术作品,好像都没有一定的标准了。什么样子叫做不好,大家都各执一词,但是我自己有一个偏见,一个自己的看法。现在有一些人尤其是年轻人,认为美术越现代越好,潮流要新,有什么新派来了,我就搞什么派,我就了不起。往往把一些在美术战线上奋斗多年的人,认为是保守的,采取否定的态度。

  • 标签: 纪要 画展 美术院校 创作作品 美术作品 基本功
  • 简介:集美组设计回顾讨论会于6月28至29日在东莞银城酒店召开。被特别邀请的北京、广州、深圳的有关专家、学者对集美组的设计水平、群体意识及其所承建的一系列的工程项目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广州美术学院实事求是、将重视人才,尊重人才的方针落到实处的良好机制给予赞誉。集美组全体高级设计师列席了讨论。总设计师陈向京向出席会议的专家汇报了十多年来集美组所做的工作,指出集美组所面临的困难和压力。副总经理林学明做了总结发言,并衷心感谢所有专家的光临和指导。讨论就以下问题进行了探讨:艺术院校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将产、学、研良好地结合起来,促进

  • 标签: 讨论会 集美 落到实处 群体意识 工程项目 实事求是
  • 简介:时间:1997年10月7日地点:北京国际艺苑二楼会议室参加人员:詹建俊、钟涵、邵大箴、水天中、尚扬、郎绍君、陶咏白、袁宝林、贾方舟、邓平祥、叶武林、李玉昌、张钦若、刘兴珍、刘晓路、靳之林、陈绶祥、吴小昌、王明旨、周之祺、穆家麒、张世范、汲成、孙建平、吕云所、徐改,以及李骆公

  • 标签: 中国油画 中国艺术 学术研讨会 书法篆刻 作品 美术史
  • 简介:由中国美术家协会艺委会、天津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家协会、台湾云林文昌书局主办的我院教授吕云所画展于94年5月21日至5月29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中央首长洪学智、李德生,著名书画家何海霞、刘勃舒、秦岭云、廖静文出席开幕式并剪彩,众多著名美术评论家、著名画家及各界人士500余人出席开幕式并参观

  • 标签: 太行山 学术研讨会 中国画 中年人 作品 贾又福
  • 简介:2018年10月12日,徐勇民同名个展“徐勇民图文作品”在湖北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出其从2007年至今的创作、手稿、装置、影像等不同形式的作品,并以打破多种艺术形式的的边界、展陈与空间成为作品一部分的方式呈现出来。展览研讨也同期在湖北美术馆艺术交流中心举办。

  • 标签: 学院艺术 艺术形式
  • 简介:时间:2007年11月27日地点:宁波美术馆四楼学术报告厅主持人:今天在这里举行首届全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名师油画作品邀请展,参展的艺术家中大部分既是国内外知名的画家,又是全国高师美术教育中的知名学者,这为整个展览的水平和定位提高不少。平常老师们聚到一起的时候,都对师范类美术教学有很多自己的体会,觉得师范院校这个系统,应该有自己的一个品牌,师范大学的美术学院和其他的专业美术院校还是有一定区别的。高师油画艺术教学与创作的情况,通过这个展览可以辐射出很多的问题,今天参加这个学术研讨

  • 标签: 美术教育 师范教育 油画教学 艺术创作 师范院校 艺术教学
  • 简介:每一个展览都会伴随一个研讨,这似乎是当代书坛的一个惯例。从来没有哪一个书法家希望静悄悄地办展览,静悄悄地撤展。书法展览毕竟在公共展厅,众多媒体、专家、学者和爱好者身居其中,隆重的开幕式毕竟能引起书家的自豪感和满足感,也能引起更多人的关注,这是展厅文化的要义,自然无可非议。开幕式之后的学术研讨,往往是与会者被动而往,被动发言,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书法家 书法展览 开幕式 多媒体 爱好者
  • 简介:这里刊出鲍贤伦书法学术研讨上数十位专家的发言要点,以鲍贤伦书法创作的个案为窗口,对当代书法创作作深层的学术思考,在这些评论中体现着学术的真诚与思辨的深刻。鲍贤伦用自己的如椽之笔,将如何以当代艺术创作理念去发现、撷取和变化历史遗存,如何用新的艺术形式语言来诉说绵绵的怀古情结发挥得淋漓尽致。鲍贤伦的取法很“窄”,他在历史的旷野上此取一个点,在自己的脚下挖一口深井;鲍贤伦的技法很“单调”,而正是在这不断重复的“单调”中体观出历史的深邃与文化的深刻。从他的创作理念和作品形式语言中表现出自信与定力,与那些“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弄潮者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与反差,这些,将会给《中国书法》的广大读者留出了广阔的思考空间。

  • 标签: 书法学术 学术研讨会 研讨会纪要
  • 简介:明清时期的私家刻帖对当时的文人书法起到了推动作用,而能刻帖的都是江南望族。江南经济的高度发展,促进了江南望族的形成和发展,而江南望族的文化型特征又与明清文人书法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明清的江南望族产生了很多重要的刻帖,明代主要有:《真赏斋帖》、《停云馆帖》、《戏鸿堂法帖》、《墨池堂法帖》、《郁岗斋墨妙》、《晴山堂法帖》、《余清斋帖》等,清代则以《寄畅园法帖》最为著名。而对这些刻帖的研究仍属于空白状态,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明清江南望族的

  • 标签: 刻帖 帖研讨会 江南刻
  • 简介:一代宗师徐悲鸿先生是我国20世纪杰出的美术家、美术教育家,他的创作思想、教育思想和艺术革新精神,对现代和今后都发挥着巨大的影响,他的人格力量与爱国热情更成为一代楷模。鉴于此,召开徐悲鸿学术研讨,不仅将徐悲鸿研究推上一个新层面,而且对全面展望21世纪徐悲鸿的现实.价值与意义,深化研究成果,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徐悲鸿学术 新世纪徐悲鸿
  • 简介:主持人:大家下午好,非常欢迎参加今天下午在中国美术馆举行的杨英风、杨奉琛作品展研时会。今天的研讨我们请到了中国台湾和大陆很多重要的专家和学者。

  • 标签: 作品展 中国美术馆 主持人
  • 简介:一、概况《东南文化》1990年1~3期发表南京艺术学院阮荣春先生文章,该文5万多字,分六章系统地研究了印度和中国佛教造像的起源,他认为,汉晋时期由中印度经长江流域至日本存在一个受秣菟罗造像风格影响而形成的早期佛教造像南方传播系统(简称为"南传系统")中国早期佛教造像先兴于南

  • 标签: 佛教造像 秣菟罗 汉晋时期 魂瓶 传播系统 早期佛教
  • 简介:由沙孟海书学院、《书法报》社、《中国书画报》社、《书法导报》社、《青少年书法报》社、中国青年书法理论家协会等单位主办,青岛陈振濂书学研究院承办的‘全国书法史学、美学学术研讨’于一九九四年八月二十日至二十四日在青岛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二百余人出席了开幕式。研讨收到论文二百余篇,经专家组严格审定,入选五十六篇,内容涉及书法史、批评史、美学研究等各个方面。

  • 标签: 书法报 美学 研讨会 书法 史学
  • 简介:孙建平(油画系主任,画家):在油画高研班开班之际,我们邀请关心当代中国艺术发展的美术界同仁,举办首次学术研讨,今后我们还将定期举办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以期对当代中国艺术进程的各个侧面进行有效剖析,使之在学术认识上有新的提高和拓展,同时也可在各自的创作中保持更清晰明确的方向。这个油画高研班,是根据张世范院长和从加拿大返国的汲成先生的意向创办的,我们这个班与以往不同的是:我们有一个共同研究的主题,即如何把表现主义的创作方法与东方的艺

  • 标签: 艺术家 架上绘画 表现主义 高研班 当代艺术 中国艺术
  • 简介:陈孟昕(学术研讨主持人,湖北美术学院副院长、湖北省美协副主席):首先,非常感谢美协,给我们引进了这么一个水平高,学术性强的展览过来,也感谢李宝林先生这么看重我们学院,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结束后的第二站就安排在我们学校展出,使我院师生能够有机会欣赏到这么好的作品。李老师现为中国画研究院的一级美术师和院委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艺委会副主任,并担任李可染艺术基金副理事长、河山画会会长,还是文化部全国高级职称审评委员的委员,享受国务院的专家津贴。李老师从小喜欢画画并表现出这方面的天赋,之后考入中央美院,师从李可染、叶浅予、蒋兆和、李苦禅等当代大师,后来在部队进行了二十八年的创作。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些作品,如《月夜》、《惠安女》等都创作于这一时期,李老师在人物画创作方面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 标签: 响李 回响 大山回
  • 简介:2012年10月20日,由上海文化广播新闻出版局、中央美术学院主办,上海美术馆承办的“高原之魂——吴长江作品展”在上海美术馆隆重开幕。展览集中展出了吴长江历年来创作的版画、素描、水彩作品115幅,既是对吴长江艺术创作的历时性梳理,也是他近年来赴高原写生创作的一次较为全面的集中展示,体现出深厚磅礴的历史文化积淀和面向永恒的视觉人文理想。

  • 标签: 作品展 学术研讨会 长江 高原 上海美术馆 综述
  • 简介:为筹备2008年举办的"拓展与融合"——中国现代油画研究展,由中国油画学会、中国艺术研究院、秦皇岛市人民政府联合于2007年10月下旬在北戴河召开了"中国油画与现代性研究"学术研讨。与会人员有全国各地的著名艺术家和专家、学者一百人左右,三天的会议对中国油画与现代性的相关议题进行了热烈和深入的学术探讨,取得了十分积极的成果,现把会议的发言摘要发表于后。

  • 标签: 后现代性 文化现代性 中国油画 现当代艺术 油画艺术 现代性研究